"枯树逢春犹再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7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的意思是:枯萎了的树木到了春天还能再次发芽,人生却不会有两次少年时光。

赏析:已死之树,本是不可能再活过来的,到了春天它还会重新长出新芽.而人却的的确确不可能再有两次少年时光; 这是将两种情况作为对比,强调了青春一去不再回来的残酷性,告诫年轻人要珍惜时光、好好学习; 

出处:明朝的儿童启蒙书目《增广贤文》劝学篇。

全文: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不患老而无成,只怕幼而不学。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已经枯萎的树木,等到了来年的春天还会再次发芽。可是人生只有一次,年轻的时光虚度了,就再也弥补不了了。

长江后浪推着前浪前进,世界上今人在智慧才能上胜过古人,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们不能虚度光阴,一定要抓紧时间好好学习,这样到老财不会追悔莫及 。

只要有远大志向,就算年纪小也没事,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即便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资料拓展: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
《增广贤文》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
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词句感悟:

上天让一个生命来到世间,给予你欢乐的同时,也会把磨难带给你。让你在欢笑的时刻,铭记汗水和泪滴。让你在云端漫步的时候,给你一种刹那即可能跌落凡尘的危机感。这个过程,犹如一个珍珠,在华丽的外表的深处,有一个普通的貌似沙粒的异物。就像沉积于你心底的伤痕。记录着你最初成长的阵痛。也让你在今后的生命旅途中,不忘磨难,继续拥有一颗吃苦耐劳的心。

光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从而感觉生命的美好和短暂。刹那芳华就是古人对美好时光的深切体悟。当然这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更是生命在面临终极时,对过往繁华的怀念,留恋与叹息!

生命的意义,就是一个拥抱美好的过程。那是一种感觉,让你在丝丝细雨中体味清凉,在晴空里感受阳光的煦暖,云朵的温柔,蓝天的深邃和明净,在荒漠中感受空旷与宽广;而不是冰冷,不是阴郁,不是缥缈,不是荒凉。而美好的生命又是如此的短暂,容不得你在青春岁月里怨天尤人,蹉跎岁月。因为没有在徘徊中等来美好人生的先例。

譬如繁花的绽放,会有风雨,会有凋零。但坚持到最后的,都是不虚度年华的硕果。纵果实压低了枝头,累弯了脊梁,也是一种丰收的,成熟的景象。秋天会有萧瑟,但相对于收获,仍是一种值得欣慰的心情。冬天会有寒凉,但那是一种历经繁华之后的心灵休憩与宁静。

生命的轮回在继续,季节的春天又一次萌动。你若想拥有无悔的人生,那就去掉你背负的青春包袱,以一颗轻装素简之心,满怀愉悦的心情上路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