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细说红楼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8
摘抄:

《红楼梦》的作者引领我们去看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高贵的、卑贱的、残酷的、富有的、贫穷的、美的、丑的。

“慈悲”并不是天生的,“慈悲”是看过生命不同形式的受苦之后真正生长出来的同情与原谅。

我们性格里都有林黛玉和薛宝钗,我们永远都会面临两种性格的矛盾。林黛玉带着不妥协的坚持死去,薛宝钗懂得圆融,跟现世妥协活下来。我们要内在有自我的坚持,在外又能与人随和相处,能达致这两者平衡,真是大智慧。

把结局先告诉你。结局告诉你了,你还想看下去吗?也许人生不是一个结局,人生是点点滴滴、一分一秒的过程累积起来的一种不可知的状态。也许到最后一天,还是搞不清楚自己这一生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个隐喻就像刚才的牌坊,人生不到那个关头,是不会领悟的。没有经历自己人生的领悟多半是假的。

许由、陶潜、阮籍、嵇康,他们变成了一种人格上的美学,他们用个人悲剧式的生命,对抗巨大的时代压力。

《红楼梦》很明显地为所有想活出自己的人树立了榜样。这些人也许很辛苦,可是他们都活出了自己的生命极限。

这部小说所传达的颠覆与叛逆,有时候不太容易看出来,是因为我们不知不觉慢慢地离开了我们的十二、十三岁,接受了社会给予的正统价值观。这本书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跳脱了时代和社会的限制,让人可以活泼自由起来。

《红楼梦》里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儒家的世界,一切的东西都可以规范到非常严格,还有一个世界是园林的世界,可以恢复自我、恢复个性。

园林世界,你会觉得你的身体忽然变得非常自由,有一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会渴望发现生命里新的可能性。

我们活在人世间,对所有事情的判断都带有某种主观色彩,可是曹雪芹常常让我们感受到,能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情,才是真正的宽容。

《红楼梦》告诉我们,结局不是最重要的,人怎么一步一步走向那个结局才重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