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古中山陵园的中山文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古中山国由来。我国东周时期,有一个少数民族狄族活跃于中国的北方。狄族的一支白狄在春秋时期建立了鲜虞国。鲜虞国被其他诸侯国攻灭后,于战国时期,白狄人又建立了中山国。它是我国历史上战国时期秦、楚、齐、燕、韩、赵、魏七雄之外的又一强国,位于河北省的中部,其南、西、西北部与赵国为邻,北部与燕国接壤,东部连接齐国的领土,被赵武灵王称作“腹心之地”。它虽然只是面积“方五百里”的“千乘”之国,却能长期纵横捭阖于大国之间,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很多史籍经常提及,但遗憾的是,自古以来,没有关于中山国的专著和系统资料,许多问题令人不解。被人称之为“神秘的王国”。
中山国古城 。1935 年,在平山县南七汲村出土了刻有文字的大河光石。证明了这一带为战国中山国的池囿和陵墓所在地,中山国扑朔迷离的历史始露端倪。 20 世纪 70 - 80 年代,考古工作者发掘了战国中山国都城――灵寿古城(今平山县三汲乡一带)和中山王陵。灵寿故城,北依林山、西轸太行,南濒滹沱河,东连大平原。城址平面呈不规则桃形。东西宽 8 华里,南北长 9 华里,现存北城墙基,西城大部墙基,城内隔墙墙基,北门阙基址、西门阙基址二处。西城区中部古道路一条长 940 米 。东城区北部黄山脚下有宫殿遗址,中部有官衙遗址,南部有平民居住遗址,街市遗址。西城区北部为中山王陵区,中部有王公苑囿遗址、平民居住遗址,南部是市肆活动中心遗址。作坊区横跨东西两城中部,现存有烧陶遗址、铸铜、铁器遗址、冶炼遗址、制骨、玉、石作坊遗址。城西云两华里是中山王陵区。城东三华里处是军事驻防小城,东西宽 1000 米 ,南北长 1400 米 ,现存西、北、东三面城垣,和城中的一座召王台。中山灵寿故城遗址地处平山县三汲乡一带,是国内保存较完整的大型遗址。许多器物制作 工艺水平之高,竟令人不敢相信是出自二千多年以前工匠之手。中山国神秘的面纱开始被揭开。大型山字型铜器被首次发现,是中山国国之象征、国王权威之象征的一种礼器。中山王 兆域图铜版,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有方向和比例的陵墓规划设计图,反映了中山国人在制图方面的聪明智慧。
中山国王,刻铭铜鼑、中山王刻铭铜方壶及中山王,刻铭铜园壶上面刻有长篇铭文,特别是大鼑上的铭文有469字,是战国时期青铜器上铭文字数最多的。这三件青铜器在我国学术界称作“中山三器”。铭文文字属三晋体系,不仅刻字流畅,构字秀丽,而且有现存史料中所没有的历史内容,是研究战国时期,特别是中山国语言文字、历史文化、思想意识的重要资料。尤其是从中了解到中山文公、武公、桓公、成公、王尚的世系情况,填补了历史的空白。银首男俑铜灯,真实地再现了当时杂技艺人的形象。这些青铜器体现着中山国在铸造、艺术构思和雕塑等方面的高度水平。通过大量的发掘材料,使我们对中山国的历史文化、艺术创造、生活习俗、思想意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中山狼史话 。中山国被赵国攻破之后的一天,赵国元帅赵简子带领人马,盛气凌人地在掠夺的中山国土地上,横冲直撞,射杀禽兽。一时尘土飞扬,人声鼑沸。这时,一只恶狼为逃避追杀之祸,慌不择路,跑到正在赶路的文弱书生 东郭 先生面前,耷拉着脑袋,夹着尾巴,浑身颤抖,显示出极为可怜的样子,似乎有求救之意。心地善良的 东郭 先生,目睹此状,顿生怜悯,连忙让狼钻进自己的书袋里,进行营救。赵简子追赶恶狼,走到 东郭 先生面前,问 东郭 先生恶狼的去向。 东郭 先生心有余悸,但故作镇静,花言巧语,妄指去向,骗过赵简子。赵简子走扣, 东郭 先生小心地放狼出袋。恶狼一反常态,张着血口,瞪着大眼,伸出利爪,吼叫着扑 向东郭 先生,情况十分危急!这时恰巧有位农民路过这里,见此情景,问明情由,举起锄头,打死恶狼,并严肃批评了 东郭 先生善恶不分、偏袒邪恶、心慈手软的过错!从此之后,中山狼知恩不报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同 时东郭 先生“软心肠人”的鲜活形象也一直流传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