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继的事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年过六旬时才开始研究汉字编码;他年近八旬时仍在致力于编码事业。他就是香港爱国实业家、纵横码输入法的发明人周忠继。
说起周忠继,他在香港颇具知名度。
回首1950年,战后的香港,百废待兴。几位上海青年来到这里,创业图强。几经奋斗,他们成了香港纺织工业的开拓者,共同创造了亚洲颇具规模的纺织制衣联合企业——南联事业有限公司。在这几位上海青年中就包括周文轩、周忠继兄弟。
周忠继以其执着的追求,不懈的奋斗,骄人的商界业绩,获得了港人的瞩目。
然而,岁月流逝,周氏兄弟并没有安于已取得的业绩,他们另辟蹊径,潜心致力开拓新领域,以期为人类创造更多有用的财富。
面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众难以应用计算机的局面,周忠继在“四角号码查字方法”的启发下,决心研究创造一种易学、便捷的计算机汉字输入法。
从此以后,周忠继将国家语委颁布的国家标准汉字6763个、港澳台流行的一万繁体字,每个字逐一地编写码本。为了方便大众掌握和使用,周忠继决定单纯用数字小键盘输入,并选用0—9这10个数字键代表所有的汉字编码。
编码工作十分繁复,但当有人问及周忠继编码用了多长时间时,他笑着回答道:“不知道!”这个“不知道”更多是意味着无法计算。可以想见,当时已年过六旬的周忠继完全沉浸在研究创造“纵横码”上。
1992年,在周忠继资助下,苏州大学建立了纵横汉字信息技术研究室,随后又发展成为研究所。这是周忠继与苏州大学合作的第一个纵横码研发基地。
1993年,第一套“纵横汉字输入软件”面世。它的编码系统分为:部首、字身、无部首、笔形四类;而取码原则分为单字取码与词组取码。为方便记忆笔形代码,周忠继选用了编码口诀:一横二竖三点捺,叉四插五方块六,七角八八九是小,撇与左勾都是零。同时,为了减少重码,采用了“部首、副部首”及补码的方法。这套软件面世后,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纵横码是一种编码构思上的创新,它将数码和形码结合起来,采用单手在数字小键盘上操作。对于初学者来讲,只需要记住笔形代码的四句口诀,再加上单字和词组取码规则,一般只需学习两个小时,便可掌握要领。
纵横码不但简单易学,而且输入速度比较快。在2003年香港计算机教育学会举办的中小学生校际中文输入大赛中,小学和初中组的“决赛速度奖”和“全场总决赛”的冠、亚、季军被“纵横输入法”选手囊括。
十几年来,纵横码在江浙一带得到了应用和推广。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底,苏州、南京、常州、扬州、南通等地先后举办了11次纵横输入法竞赛,召开了3次大型研讨会。
宁波是纵横码推广较早的地区,从1997年至今,以宁波大学为主要组织者,就已举办6场大型纵横输入法大赛。
1996年11月10日,上海纵横计算机教育基金理事会和上海大学纵横计算机教育中心成立。到2003年1月,上海已举办了15期培训班,组织了两次全市纵横输入法大赛。
香港地区的纵横码应用始于1999年,目前已有280所学校使用纵横输入法。
在澳门,已有22所中小学安装纵横输入法。
与此同时,纵横码软件从问世以来,经过几代发展和更新,目前已发展到2002简易版,功能较以前更加完善。
香港南联实业常务董事、香港苏浙同乡会名誉会长周忠继先生本着“中文电脑化,电脑中文化”的理念,倾注数十年心血,发明了纵横汉字输入法(简称纵横码)。纵横码达到了国内外的领先水平,目前已在江苏、浙江、上海和香港等地广泛应用,北京、山东等地也在推广,并且传播到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国的华人世界。 他所发明的纵横汉字输入码,把笔形分为10类,分别用“0”到“9”这10个数字表示。笔形和数字代码的关系通过“一横二竖三点捺,叉四插五方块六,七角八八九是小,撇与左钩都是零”的口诀记忆。单字全码最长4码,词组全码最长6码。软件内存贮了2万余字和25万多条词组。具备简单易学、简繁通用、词组丰富、功能强大的特点。
1996年6月,纵横汉字信息处理系统获江苏省优秀软件二等奖,江苏省教委科技成果一等奖。1998年12月,由清华、东南、浙大、交大等6所高校的计算机博士生导师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纵横汉字WINDOWS套件,在总体上达到了国内外的领先水平”。 回首20年纵横码从开发到推广走过的历程,周忠继先生始终把纵横码当作一项社会事业倾注了心血。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周先生便对电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周先生一起由沪赴港的老友安子介将自己发明的一台中文打字机送给了他。当时,“一国两制”的构想已经提出两年,香港和中国内地的交流加强,同时走向世界的中国也有中文电脑化和电脑中文化的迫切需要。
当时中文输入电脑的方法,已有拼音、五笔字形、仓颉等估计不下200种,但经多方试验,均有诸多不便。周先生一直在思考怎样把汉字输入法简化这个问题。有一天他查字典偶然受到王云五(1888-1979)1935年提出的四角号码检字法的启发,随即便开始了长达5年的探索和思考,他编成了《纵横汉字输入法简体码本》,在马来西亚科技大学一位系主任的帮助下,1989年在香港出版。 但是,进一步试验并推而广之决非易事。周先生采用了“远联近引,传播四方”的谋略。到远离香港的苏州寻找合作伙伴,以苏州为基地带动江苏、上海和浙江,引导到他所在的香港,进而向国内外扩展。
1992年9月,担任国际企业家访问团领导的周忠继先生,在访问苏州期间,得到了苏州电脑教学基金会葛晋德董事长的大力支持。在这一年间,周先生4次到苏州,并到南京等地考察和指导,开展推广工作。1993年6月,“纵横汉字信息技术研究所”于苏州大学成立。同年10月这个研究所制成纵横码的第一套教学软体并在各电脑室使用。他们开办了纵横码师资培训班。到2001年底,在苏州以及南京、常州、扬州、南通和丹阳举办了11次市级和省级的纵横码竞赛;在3次研讨会上,交流了总结教学经验的133篇论文;《纵横汉字系统》、《纵横码教学研究与探索》等3部专集由清华大学和苏州大学的出版社出版。
苏州大学纵横汉字信息技术研究所开发的“简体纵横输入系统2000A版”光盘,“纵横汉字输入法2000A繁体版本”和“纵横输入法2002简易版”光盘分别在内地和香港发行应用。江苏省学习和应用纵横码的约达数十万人。
在周忠继先生的支持下,上海的推广工作随即展开。1996年11月10日,上海纵横电脑教育基金理事会和上海大学纵横电脑教育中心宣告成立,上海市政协副主席谢丽娟兼任理事长。周先生和上海政要出席成立仪式。他还深入大中学校现场考察指导,提供帮助。到2003年1月,上海已举办了15期培训班。以“五大”(即上大、交大、财大、理工大学和上师大)、“五中”(南洋模范、延吉、风华、风范和杨浦5所中学)为阵地,培训了众多的大中学校师生、下岗职工、街道干部、离退休人员和老新闻工作者。上海已组织了两次全市的纵横汉字输入法竞赛;3批选手分赴江浙参赛,获优异成绩;还组织办学人员三上苏州参加纵横码教学经验交流会,提交论文16篇,获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各1篇。新闻媒体也积极支持,参加上海大学纵横码培训班学习的老记者纷纷撰文,《解放日报》、《新民晚报》、《联合时报》、《上海老年报》和《中国老年报》均作报道。《上海教育电视台》则定期播放《纵横汉字输入法2002简易版》的教学片,受众日愈扩大。
浙江推广纵横码工作是以宁波大学为龙头。在周忠继先生的指导下,那里举办的CKC纵横汉字输入法华东地区大奖赛影响甚远。
为了把纵横汉字输入法引入香港,周先生以苏浙同乡会的名义,组织香港人士实地参观学习。在香港,周先生多次组织现场表演和竞赛活动。2000年8月,在香港国际职业教育会议上,周先生特邀内地打码高手陈建峰同学赴港作现场表演。陈建峰同学5分钟打了999个汉字。在当场抽取随机文章的演示中,陈建峰同学也取得了一分钟打字150多个字的成绩。现场的香港记者都啧啧称奇。在展览活动的20天内,一下子卖出了1700多套纵横输入法软件。
在香港,周忠继先生依靠社会力量,经过多方努力,人们日益认识“纵横”,喜爱“纵横”,使用“纵横”。据周先生说,现在香港政府、廉政公署、海关、图书馆等处都使用纵横码,香港的高级官员也在学习和使用。
纵横码在香港和内地推广的成功,为海内外注目。2002年2月、2003年1月,中国国家教育部几位副部长先后率领教育厅长和大学校长在香港参观苏浙公学时,学生的纵横汉字输入表演,赢得了极大兴趣,表示要带回家去好好推广。
如今,北京地区已开始了纵横码的推广工作。香港《大公报》、《文汇报》和《电脑广场》等新闻媒体的传播,纵横码磁铁般的吸引着海外华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学生会长专程到香港找到周先生请求帮助。现有400多名澳州华人学习了纵横码。经常有世界各地的华人索取软件,都得到了周先生热心支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