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庄街道的街道风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2011年,夏庄街道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打造青岛国际航空城的部署要求,解放思想,务实创新,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全年GDP完成122亿元,增长13%;税收完成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6亿元,增长20%;到账外资完成8600万美元,增长53.6%;出口创汇完成15.5亿美元,增长14.8%。
(一)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升级
一是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总投资84亿元的白沙河生态文化城、人寿财险营销中心等8个服务业大项目签约落户,百得利汽车销售中心、现代汽车4S店开工建设,东方城购物中心、悦康医药仓储物流完成内外装修,中江物流产业园投入运营。以丹山红色旅游为带动的文化旅游项目加快推进,着力培育红色旅游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山色峪樱桃山会、青岛国际饰品节吸引游客60万人次,旅游品牌吸引力显著增强。
二是都市观光农业强势推进。青岛夏庄花木大世界正式开街,花木大世界二期、丛中笑花木种植园、玉皇花港加快建设进度,打造岛城最大的花卉苗木培育展销基地。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四季生态采摘园、法海寺生态农业观光园、中兴现代农业示范园有序推进。实施农业一体化、品牌化建设,新成立茶花种植等4家专业合作社,研究开发超早熟无公害草莓栽培技术,山色峪樱桃、少山红杏、云头崮老爷茶等被评为青岛名特优农产品。
三是先进制造业稳步提升。按照“高端化、集聚化、规模化”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两大园区的集聚效应,新引进总投资7亿元的香港瑞安绝缘材料、LED通用照明、贝迪斯实业等高端项目7个,新开工黄海船用气囊、海纳特船舶等项目4个,新投产鼎焌电气、国税印刷等项目4个。同时,青岛电子信息产业园被命名为省级示范产业园,知名度和聚集效应显著增强。
(二)着力推进新一轮城市化进程,建设品质和城市魅力不断提升
一是积极稳妥推进旧村改造。新启动寺后、瑞云社区旧村改造,完成民房评估646处,拆迁民房260处。有效克服土地、规划等因素影响,加快推进安乐、贾家营等4个拆迁社区安置楼建设,刘家营、秦家小水等3个社区解困房建设,建成安置楼114栋、47.7万平方米,着力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二是高品质实施重点区域综合开发。引进龙湖、中交、中铁等知名房地产企业,实施组团式、小镇式、连片式开发建设,大力发展高档商住社区,打造各具特色的风情小镇。总投资63.5亿元的瑞士风情小镇、中交城市综合体等项目签约落户,中铁华胥美邦、麦迪绅香邑漫步、鑫江拉菲庄园新开发面积达30万平方米,建设品质和城市魅力不断提升。
三是积极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坚持“先地上、后地下”的工作思路,以道路、排污、照明、供热为重点,积极抓好基础设施配套。投资4500万元,对白沙河沿线自来水管线进行了更新迁移,投资1100万元实施华夏路、夏塔路、湘潭路路面整修工程,投资1500万元更换LED路灯1800余盏,实现辖区主要道路LED灯全覆盖。中经二路雨污管线配套工程如期完工,鑫江热电新增供热面积33万平方米,城市承载力得到显著提升。
四是突出抓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以市容环境十大整治行动为契机,突出抓好园林绿化、违章建筑监管、视觉污染整治、环境卫生整治等重点工作,切实改善城市面貌。实施王沙路密植混交造林和围村林、围厂林建设,新增绿化面积3.9万平方米,改造提升绿化面积9.3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6400平方米,户外广告8000平方米。实行市容环境月督查和垃圾定点定时投放制定,新建社区垃圾中转站3处,居民生活环境水平日趋提升。
(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效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一是基层基础扎实稳固。稳妥有序完成社区两委换届选举,选举结果充分体现“组织意图、党员意愿和群众心愿”。深化社区例会、书记论坛、电话民意调查和民情走访制度,全面开展社区财务审计,提升社区规范化管理水平。举行重温入党誓词、唱响红歌比赛,对全部基层党员进行专题培训。开展党小组长和居民代表活动日活动,每月通过座谈交流和走访调研的形式,进一步畅通群众交流渠道,充分激发起党员、居民代表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民生工作持续改善。实施“一村一策”项目27项,新增社区集体可支配财力1070万元,促使10个社区可支配财力达50万元以上。街道社区中心室外部分投入使用,完成5个社区文化大院改扩建,成功举办秋季田径运动会。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运营,44个社区建立集体卫生室,新推出“医疗救助周转金”制度,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成立夏庄慈善分会,冠名慈善基金1.13亿元。新建天泰城学校和小水小学,完成黄埠、夏庄小学校舍加固工程,全街道市级标准化学校达标率达100%。
三是社会更加和谐稳定。通过公开电话、电话民意调查、网络舆情等多渠道了解民情,每周党政联席会调度社情民意,将矛盾隐患化解在萌芽。坚持“一把手”接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有效化解信访积案。建立社区综治工作站43处、企业综治工作室17处,进一步健全综治管理网络。坚持滚动排查、每周清查、每月“三大隐患”排查,全面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水平,着力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时,人大、政协、武装、科技、统计、食品安全等各项工作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