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让我们无路可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5
微信作为一款国民级即时聊天应用软件,自其诞生至今,八年时光里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衣食住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想象没有微信的日子吗?当然!但我们却无法想象没有人际关系、言语互动、礼尚往来、利益交换、表达与被表达、认可与被认可的生活。

在微信中,沟通上的时间差距、地理间隔在即时聊天工具中逐渐得到克服。深夜打扰时的尴尬,不仅为一句轻松的“在吗?”所化解,甚至还会引发我们无尽的遐想。面对面不愿或不好说出口的语言则变成一片绿色背景的文字,让说者感到轻松、听(读)者觉得正式。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现实中一个个隐而不彰的人际圈,在这款应用中具象化为一个个聊天群,在其中我们心领神会地被拉入又退出或再求加入。

以上种种都让微信成为了今天的微信,但也让我们逐渐有些不那么像我们。沟通上的时间与地理距离被填平,可生活与工作间的界限也变得不那么清晰了。

深夜时触动心弦的往往不再是那句“在吗?”而是领导说“把这个月的数据给我报一下”或者导师讲“明天到办公室谈谈你的论文”。区区几个字,其威力轻则让我们今夜无法安睡,重则就是放下手头的一切,立刻完全围绕吩咐来办。我们当然希望在一天、一周甚至一年的某个时段,“关上手机,窝在沙发里”,但工作,由于它无处不在,就变得需要我们随时随地去经心。

此外,互联网虽然号称开放而又多元,但似乎微信中人际关系完美复刻了现实中的等级秩序。

微信群中领导或导师的一篇分享或发言,其后追随的就是群成员们队形一致又各具匠心的祝福、赞美和恭喜。个中三昧与把握尺寸火候之难度,实在可以写一部《厚黑学》续集。譬如,每个人的吉祥话不可复制粘贴,否则显得敷衍;点击发送的时刻又要拿捏得当,师弟当然不可早于师兄、后到需要晚于先来;同时,不可抢第一,也不要落到最后,因为前者显得太谄媚、后者显得不积极……

这般来看,即时聊天、开放平台、多元沟通,以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社交能够实现它所承诺的这一切吗?答案自然是也能,但也不能。相比较于古代的云中锦书、鱼腹尺素,以及十几年前的座机名片、传真电报,今日的互联网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方式与途径,进而拓展了人际沟通的深度与频度。

但需要我们留意的是,它所改变或所能改变的,可能也就仅此而已。人类 社会 中无形的等级秩序或差序格局,隐而不彰又无所不在的歧视、偏见以及相互攀附关系和利害计算的习性,恐怕已是几千年印刻于基因中的数据,远非只有几十年 历史 的数字时代、网络时代所能左右和更改的。

若果真是如此,那么到底是微信让我们无路可逃,还是我们为自己铸就了一道无法翻越的心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