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讨好别人吗?心理测验:你的内在小孩有好好被照顾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0

你常常想讨好别人吗?你的小时候常被家长或同学说著:「你有没有听见我说话,我要来不及了,不然你就留在这边,我就自己走了!」或是「你好OO喔,我们不要跟你玩~」吗?或是有恐惧及伤心的负面经验,这些会影响到你的内在小孩发展,有些过去未被满足的需求或无法释怀的情节,会影响我们承担责任,及面对长大后的现实环境感到痛苦。本篇就告诉大家什么是内在小孩?内在小孩有哪些类型?并附上测验让大家测测看是否有好好照顾自己的内在小孩?

什么是内在小孩?

奥地利心理学家佛洛伊德,是第一位把人格区分为几股不同力量的心理学家。他把人格分为「本我」(Es)、「自我」(Ich)及超我(Über-Ich);其中的「本我」就是在现代心理学中被称为「内在小孩」或「儿童自我」的部分;而「自我」则被称为「内在大人」或「成人自我」。「内在小孩」在我们的童年时期开始发展,我们很多莫名、无意识的情感都属于内在小孩的部分,例如:正面与幸福的快乐与爱的感觉,以及负面与伤痛的悲伤、痛苦、恐惧与愤怒。

而近几年新兴的心理治疗法就是内在小孩治疗法(Inner Child Therapy),例如:Benton(1990)以内在小孩治疗法协助酗酒者重建自我认同、练习自我照顾、并以更健康的方式看待过去;Cameron(1991)协助曾经验父母自杀的成人度过哀伤;Grammer & Shannon (1992)针对五位曾遭到 *** 待少女(8-12岁,皆住在寄养中心)进行团体治疗,其中以内在小孩治疗法协助案主稳定情绪、增进自我肯定及练习自我保护技巧,甚至Swain (1995)不把它当作治疗,而是一种生活态度,而提出内在小孩运动(inner child movement)。

5种不同的原形 组成你的内在小孩

1.创伤小孩原型(Child-Wounded):这是心理咨商师最常碰到的类型,是由童年时期曾经被忽视、虐待或其他与受苦相关的「创伤记忆」造成的。面对亲密关系,容易有着自怜自怨和以牙还牙等无法控制自己的阴影面和曾经受苦,而能宽恕与同理并他人的光明面。

2.贫穷小孩原型(Child-Poverty):是由童年时期曾受父母吝啬对待或漠不关心,导致充满不够或不被满足感,造成心里的缺乏感而自私、忧郁,看不见或看不见他人的付出与需要,例如:非常喜欢蒐集东西或是会毫无节制的对人付出(但其实是满足自己心里的不足)。但因为不足,所以拥有努力向上、积极争取的的光明面。

3.孤单小孩原型(Child-Orphan):是由童年时期照顾者很少给予接纳与支持,造成自己对于环境的产生了「格格不入」感,为求生存,会勉强自己去讨别人欢喜、看人脸色或让自己把周遭的一切当作无所谓,成年后可能容易不知道自己为何而生?没有人生的定位,也容易造就渴望寻找代理家庭(家人/亲人/情人),依附他人而拒绝成长的阴暗面;但也因此能迫使自我去克服生存恐惧,寻求心灵的自由独立。

4.神奇小孩原型(Child-Magical):神奇小孩可能在两种条件下产生,一是从小到大都没有遭遇太多的挫折或他人的压抑或是现实环境太令人失望了,所以造成自己还保持童年的真、善、美的眼光去看待外在的人事物或是隔绝自己去面对真实的环境。因此,不知不觉变得有点「白目」,让我们学不会在适当的时间说适当的话、做适当的事,甚至「有不需要依靠努力和行动力就能获得」的不切实际幻想。但也因为这样,相信「凡事都有可能」,所以有些人能在面对逆境时能展现出智慧和勇气。

5.永恒小孩原型(Child-Eternal):就像彼得潘,永都是像个小孩,拒绝长大,也因此缺乏承担与负责的能力,也害怕因长大身材、容貌和体能的变化。或许满街的「抗衰老」诊所,都呼应了我们内在的「永恒小孩」。但这份原形的光明面,可以不让年岁阻碍,享受与体验生活。

你有好好的照顾与安抚你的「内在小孩」吗?

励馨基金会指出,台湾每年约十万名新增的受伤「内在小孩」。他们急需专业服务,加强正向保护因子,才能自我超越,避免长大后成为施暴者或受虐者。若有有好好的照顾与安抚内在小孩,则内在小孩的阴暗面会转为光明面,要了解自己是否有好好照顾与安抚自己的内在小孩, 请点我测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