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书中的孔子形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1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称为“至圣”。孔子被尊称为圣人,与他的弟子及其学派的继承人对其学说的继承传播与发扬不可分。孟子就是其中之一。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虽然他“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孟子·离娄章句下》),但他“授业子思之门人”(《史记·孟轲列传》),其学说出于子思。可见孟子与孔子思想的师承关系。

在孟子心中,孔子地位非常特殊,《孟子》一书中“孔子”出现了 81次,孔子的名“丘”出现 1 次,孔子的字“仲尼”出现 6 次。可见孟子对孔子的重视。孟子曰:“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公孙丑章句上》)他推尊孔子为“圣人”,且是古代圣人的集大成者:“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万章章句下》)

《孟子》中的孔子拥有许多美好高尚的德行,孟子非常赞赏他。

孔子有德,以德服人。孟子在《公孙丑章句上》中就以孔子以德服人来劝诫统治者实行仁政,以德行仁:“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孔子重视仁。“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公孙丑章句上》)孟子在此引用孔子的话来说明“术不可不慎也”,要自觉选择为仁之术。“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离娄章句上》)“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况于为之强战?”(《离娄章句上》)孟子一再引用孔子之语强调要实行仁政,这是他对孔子仁的思想的发挥。

孔子守礼。《万章章句上》:“孔子进以礼,退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孟子在《滕文公章句下》举了孔子巧妙回礼阳货的例子。《滕文公章句下》和《万章章句下》分别举了同一例子,“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而不往也。”孔子赞赏猎场管理员宁可死,也不愿接受非自己所应受之礼。可见孔子对礼的重视。

孔子灵活变通,不拘泥成规,与时俱进。孟子赞扬孔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圣之时者也。”(《万章章句下》)孔子乃识时务之人。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离娄章句下》)《万章章句下》举了孔子做委吏、乘田等小官时只做该做之事、议论该议论的问题之例,说明“国有道则能者取卿相,国无道则圣人居乘田,量时安卑,不受言责,独善其身之道也。”

孟子曰:“圣人,人伦之至也。”(《离娄章句上》)“圣人是做人的标准。”[2]孟子称孔子为圣人,将其作为效法的典范。

孟子曰:“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公孙丑章句上》)明确提出要学习孔子。“孔子惧,作春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彼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滕文公章句下》)孟子以圣人之徒自居,希望像孔子一样捍卫古代圣人的学说,恢复仁义之道、太平之道。《史记·孟荀列传》有载:“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经常引用孔子的言行作为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如《梁惠王章句上》引“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告诫统治者要行德政,不能使民饥而死。孟子常引用孔子的言语来佐证自己,增加说话分量之意。

又如《滕文公章句上》:“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歠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孟子引用孔子之语说明君子之德可以带动他人。

《告子章句上》引孔子语“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论证仁义之心本存在于人,实际上是为其“性善论”作论证。

可见,在孟子心目中,孔子的话就是至理名言,可用来论证自己、说服对方。

孔子具有圣人的品德,重视仁义礼信,审时度势的神圣形象,在《孟子》一书中得到描绘。孟子对其崇拜不已,并作为自己效法的榜样,言行的佐证。为其在中国社会至高无上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