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你的表情包,也不喜欢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2

朋友小Y告诉我,有个男生最近经常找她聊天,有事没事都要骚扰一下。

开场白通常是这样的:

“在不在”

“在干嘛呢”

“吃饭了吗”

“在吗”

……

显然那个男生不知道“在吗”在微信聊天中的特殊魔力。

在他们的聊天中还有这样一些高频语句:

“爱你”

“爱不爱我”

“么么”

“么么一下”

小Y跟我吐槽这些的时候,把她自己都恶心到了,“经过我同意了吗就跟我么么,老子一点都不爱你。

当然,这还不是故事的高潮。

“我最受不了的,是他发的表情包。”

小Y说,那个男生发消息特别爱用表情包,几乎每句话都至少配一个表情包,而且那些表情包都特别猥琐。

她把聊天记录截图发给我,我也被恶心到了。

有些飞吻、脱裤子扭屁股的表情包还可以接受,但有些就真的很欠揍了。

我们俩一致觉得最猥琐的,就是那个“摸着你良心说话”。

 

小Y说,一开始还没有察觉到什么,后来他总是发这个表情,她就越看越不对劲,感觉自己被占了便宜。

和小Y不同,我在他们聊天记录里第一次看到这个表情包时就觉得很气。

两个人熟到什么程度自己心里没点数吗,非要在这表情包上占便宜?

 

在社交网络中,表情包早已成为每个人的必备品,在聊天时使用表情包其实有很多好处:

避免冷场,留下缓冲时间

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内心感受

相比于单调的文字,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

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因而不同年龄段的人,在不同场合都会或多或少地使用表情包。

与长辈们常用的表情包相比,年轻人更热衷于萌贱蠢污的表情包,这是个性的体现。

相对来说,萌贱蠢的表情包受众比较宽泛,只要把握好分寸,在各种场合使用一般都没有问题。

但是对于污污的表情包就要格外小心谨慎,这种表情包往往带有性暗示,男女朋友之间用来调情、闺蜜死党之间用来调侃,这些都无伤大雅,可是倘若面对关系还不太熟的朋友(尤其是异性朋友),就要三思而后行了。

 

或许有人会说,不就是一个表情包吗,人要有一点娱乐精神。 殊不知一个人的表情包里是其隐藏起来的真我,是不能道破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表情包文化随着网络社交沟通的增多而出现,是网络语言的一种进化,在短短几年间已经由边缘亚文化逐渐向主流文化演进。

表情包之所以能够大范围地传播,是因为其图片配字这生动的形式,弥补了单纯文字交流的枯燥和态度表达不准确的弱点,有效地提高了沟通效率。

身处移动互联网时代,在社交软件大行其道的当下,表情包已成长为一套通用流行的话语表达体系,是我们日常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

当你发出一张表情包时,这张表情包就代表了你,它就是在替你说话,为你表达。

不管你本身有没有恶意,当女生看到你发出的“摸你的良心说活”时,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侵犯,虽然这种侵犯并没有实际发生,但在女生心里造成的冲击却几乎不会因此减小。

污污的表情包在某种程度上很像黄段子,巧妙地讲黄段子固然可以怡情,但是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地讲黄段子就是耍流氓,不仅让别人尴尬,也破坏了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形象。

 

有句很流行的话:女生污一点才可爱。但是每个人成长的环境不同,价值观念不同,对污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各有差异,污一点的女生的确很可爱,但不能说不污的女生就不可爱。

退一步来说, 污也是分对象的

去年,我转发了一条微博:【人不污和咸鱼有什么分别】。

后来,有个男生跟我聊天的时候,总是发“摸楼上大腿”、“吹楼上的裙子”之类的表情包,令我感觉很不舒服。

其实,我和那个男生还算比较熟,但我依旧不喜欢以这种方式被骚扰。

我直接对他说:请你以后不要再发这样的表情包了,我不喜欢。

他反手把我的微博截图发给我。

我更加不爽了,仿佛因为我承认过自己污,他发那种表情包就是理所应当。

“污也是有对象的,我不会对任何人都污。”

从此,他再也没有给我发过让我感觉不舒服的表情包。

我们在交往中不能也不必做到一视同仁,对于熟悉的人、喜欢的人,能接受的程度自然会提高。但是如果没那么熟悉也没那么喜欢,还是希望彼此都能放尊重一点,以诚相待。

 

在各大社交网络经常可以看到有人分享自己的撩妹撩汉表情包,有的甚至扬言能撩得妹子合不拢腿。

我们不否认这些表情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但是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场合、注意对象、循序渐进,否则就会适得其反,把自己送入黑名单。

在表情包上占的便宜,在现实中都会有所偿还。

而作为接收方,如果有人发的表情包让你觉得受到了侵犯,感觉不舒服,那就直截了当地告诉他/她,如果还是死性不改的话,那就把他/她晾着或者直接拉黑。

毕竟我不喜欢你的表情包,也不喜欢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