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表现诗人感伤时别的句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7-30
 《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1。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3。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4。
  1.国破山河在:言山河依旧,而人事已非,国家残破。
春到京城,而宫苑和民宅却荒芜不堪,杂草丛生。
  2.这两句有两种解说:一说是诗人因感伤时事,牵挂亲人,所以见花开而落泪(或曰泪溅于花),闻鸟鸣也感到心惊。
另说是以花鸟拟人,因感时伤乱,花也流泪,鸟也惊心。
二说皆可通。
  3.连三月:是说战争从去年直到现在,已经两个春天过去了。
抵万金:极言家信之难得。
  4.浑欲:简直要。
不胜簪:头发少得连发簪也插不住了。
  这首诗是至德二年(757)三月所作。
杜甫此时仍陷于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诗人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的感慨与忧伤。
首二句从大处着眼,是悲壮之笔;次二句从小处落笔,言见花开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
沈得潜注意到这两句诗是乐处皆可悲(《唐诗别裁》)的对比式写法。
五六句写忧国忧家之愁,七八句写愁之深切。
全诗情景交融,忧国念家之情深切感人,尤其五、六两句,因道出人类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遂成广为传诵之名句。
司马光曾提倡写诗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
他说近世诗人唯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并举此诗为例(见《温公续诗话》)。
又《唐诗分类绳尺》云:子美此诗,幽情邃思,感时伤事,意在言外。

<>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