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或许是秦始皇的阴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0
说一说荆轲刺秦这篇文章来说“刺秦”事件的疑点。

刺秦目的:杀死秦始皇。祖龙若死,秦国必然会起风波,那祖龙攻燕必然要拖延。

行刺人:荆轲,奉太子丹命令刺杀祖龙。

1. 假设,太子丹的命令是“杀死祖龙”,有如下推演:

荆轲在死前说: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像簸箕一样地张开两腿坐在地上,骂道:“事情没有成功的原因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 这意味着,荆轲有机会对秦王一剑毙命,只是想着留秦王活口,因而才导致刺杀失败。

那么此处有一个疑问:如果燕太子使荆轲行刺秦王,那肯定想要的是让杀死秦王,如此才能拖延秦国灭燕。那,荆轲最该做的事情就是要尽最大可能确保杀死秦王,何必要“必得约契以报太子”。而且,若刺杀成功,根本不再需要任何契约。若挟持秦王得到契约,那得到的契约后续秦王会承认么,肯定会继续灭燕;若挟持秦王得到契约并再杀死秦王,同样的道理,秦王都死了,得到的契约后面的秦国新政权会承认么。因此,只有成功刺杀秦王才是唯一的选择。而这唯一的正确选择、唯一的成功刺杀机会却被荆轲突然灵机一动改为“拿契约报太子丹”。

因此,此处荆轲临死之言与刺秦目的逻辑不符。

2. 假设,太子丹的命令是“献地求和”,有如下推演:

秦王缺少伐燕的借口,燕国派人来割地求和。而,秦王顺势将求和舆论造势为“刺秦”。毕竟,把来访的使者当做凶手直接灭口,燕国百口莫辩。除非燕国无法证明被秦王灭口的使者不是杀手、不是荆轲。

从逻辑上看,似乎荆轲刺秦只是祖龙自导自演的一场伐燕阴谋。

3.另一处关于樊於期 突然的勇敢 也存疑。我们先理一下时间线和故事线:

秦王政十四年( 公元前233年 ),樊於期攻打赵国,面对赵国名将武安君李牧,大败,秦军损失惨重,樊於期畏罪不敢回秦国,后叛逃燕国,并拜燕国大将军。秦王大怒,将其父母宗族全部杀害。

公元前227年 ,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

樊於期的人头作为刺秦的关键一环,那么樊於期的表现是:”荆轲说:“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秦王一定高兴而又友好地接见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 ”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露出一只胳膊,握住手腕,走近一步说:“这是我日日夜夜咬牙切齿、捶胸痛恨的事,现在才得以听闻(您的)教诲!”于是就自杀。

樊於期是因为秦法严苛,战场上的大败也会被惩罚(假设樊於期最严重要被砍头)。樊於期是在 公元前233年 到燕国的,而刺秦是在 公元前227年 ,中间只相隔 6 年, 樊於期就突然从一个怕死的怂人变成了一个勇士 ?此外,樊於期难道在逃跑的时候应该知道会连累家人的呀(当时秦法的株连是很正常的呀),说明樊於期可能是一个把自己的性命看的比家人更重的人,那么 6 年之后樊於期为何突然就不爱惜性命了,慷慨赴死?

当然,也或许是燕国人杀了樊於期,然后宣传樊於期是自愿赴死,以此来凸显燕国的仁义。

4.关于“王负剑,王负剑”这一漏洞

秦王已经在围着柱子躲避荆轲的刺杀了,台下的大臣是在看热闹么?正常的情况难道不该是一堆大臣空手去跟荆轲硬扛么?一群大臣在底下看热闹一样的喊“王负剑!王负剑!”,却不冲上来帮忙。 很明显,这明显是作者在编导式的讲故事,把舞台全部留给了秦王和荆轲两个男主了。

再之,秦王空手与荆轲(持短刀)搏斗,荆轲居然还是没有把秦王给杀死,这是什么水平的刺客呀?太子丹是疯了么,找一个水平这么菜的刺客来行刺?

emm,总之,我个人觉得荆轲刺秦这个故事,很多矛盾之处。

大概是西汉作者刘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希望把故事写得跌宕起伏,又要在当时突出秦王暴政,反秦即正确的思想。

emmm,所以,荆轲刺秦或许是祖龙自导自演的阴谋。也或许就是一个假的不能再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