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7岁的孩子偷东西后,你会怎么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4-17

前段时间看到微博上有个妈妈求助:发现孩子偷东西了,咋办?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这让我想起之前的新闻,一个7岁女孩在商场偷玩具,妈妈报了警,结果网友们却吵翻了。

有人支持妈妈的做法,毕竟老话说“三岁偷针,长大偷金”,及时地制止和引导,对孩子以后有好处。

也有人觉得,本该是父母的责任,却交给社会。对于一个几岁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做法太过极端,还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

关于孩子偷东西的行为,也时常有家长向我倾诉:

孩子偷拿了幼儿园的玩具回来;

逛超市结完账,才发现娃手里拿着根棒棒糖;

抱着别人的玩具就走,死活不撒手;

……

那当孩子出现“偷”这个行为时,作为家长,我们该怎么恰当引导呢?

1、直接训斥或羞辱×

孩子偷东西,尤其是在公共场合被发现,很多家长脸上都挂不住,会情绪失控打骂孩子。

可是打完、骂完之后呢?

广西有个10岁的男孩因偷东西被父亲打,离家出走20天。

父亲说,孩子之前也曾2次因偷东西被打后出走。

可见,打骂并不起作用,还可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越是打骂越去偷。

父母的错误管教方式才是关键!

2、过分袒护孩子×

济南一家儿童乐园监控显示,一家四口发现娃娃机没锁,结果妈妈打掩护,让孩子去偷毛绒玩具。

有句话说: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对不称职的父母。

孩子犯错不可怕,怕就怕家长并不在意,还无限纵容。

这样下去,才真的会让“小时偷针,长大偷金”成为现实。

3、觉得偷家里的没关系×

前段时间一档超火的纪录片《守护解放西》,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

里面有一个案件,弟弟偷了姐姐跟男友的买房积蓄2万块,姐姐无奈选择了报警。

而据弟弟交代,以前就偷过家里7000块钱,父母都只是简单批评一下,没有当回事。

或许这个男孩以前就有这种行为,可父母没有抓住机会好好教育,直到这次,还是姐姐出面选择报警。

谁也不能保证,以后他会不会把手伸向别人的口袋?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尤其是5岁以前的孩子,他们往往没有“你、我、他”的概念,喜欢就拿了,不分你的我的。

就像小时候看《蜡笔小新》,小新每次回家都会说“你回来了!”,因为他不懂“你”和“我”有什么区别。

而且有时候他们不仅会拿别人的东西,也会很大方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别人,这是因为他们缺乏物权意识。

知乎上就有家长发帖,同学向孩子索要东西,孩子就大方送出去了。

那如何帮助孩子建立物权意识呢?

1、沟通时多强调“你的”“我的”“他的”

平时日常生活中,多跟孩子强调,比如常常说这个玩具是你的,那件衣服是妈妈的,这个背包是爸爸的。

教孩子区分自我和他人的界限,知道并理解什么是我的,什么是别人的。

2、帮孩子建立公共物品使用规则

很多孩子上幼儿园后,都会出现把幼儿园的玩具拿回家的情况。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3、不偷拿别人的,也要保护好自己的

我们不止要教孩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也要保护好自己的东西,如果被偷,要及时求助。

网上有位妈妈气愤发帖,孩子冰墩墩被偷了,不敢跟老师和家长说。

有多少孩子东西被偷后,不敢告诉大人,只因怕被骂。

其实东西被偷不是孩子的错,要跟孩子说清楚,教他们如何寻求帮助,维护自己的权利才是根本。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①直接告诉孩子这个行为是错的当发现孩子偷拿东西后,不用太委婉或绕弯子,而要平静且严肃地说: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②陪同孩子一起还回去,有损失要赔偿

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教怎么做,然后让孩子自己去承担,但孩子内心是很慌的。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这时候需要家长陪同孩子,首先要让他有勇气能承认错误,你的教育才有意义。

③耐心询问孩子原因

任何行为的背后都是有动机的,跟孩子单独聊一聊,为什么要拿别人的东西。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除此之外,作为家长也要以身作则。

孩子的三观和行为,无不受到父母和周围人的影响。

哪怕不是恶意的,也不要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否则孩子会有样学样。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多给孩子点时间慢慢来,你就会发现惊喜!

第2个回答  2023-04-17

发现孩子偷东西是每个家长都不希望看到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对于家长们来说,该如何应对这种行为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立即制止并与孩子沟通

当您发现孩子正在偷东西时,不要直接想着惩罚他或她,而是要及时制止,并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您可以询问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有哪些需要满足的需求,然后根据孩子的回答和情况做出相应的解释和指导。

2. 尽可能确定偷窃的原因

通常情况下,孩子偷东西是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比如玩具、糖果等等,但是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例如缺乏安全感、缺乏关注等等。了解孩子偷童话背后的原因,家长可以采用更合适的方式帮助孩子获得自我实现,缓解负面情绪。

3. 不要惩罚孩子

虽然偷窃行为是不正确的,但与其直接惩罚孩子,不如通过沟通和关心,教育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同时给予孩子适当的惩罚。例如让孩子自己思考所犯错误的后果,并要求他道歉并赔偿被偷的物品。

4. 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家长们可通过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来防止孩子不恰当的行为,例如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财务概念,让孩子了解到偷窃不仅伤害他人,还会伤害自己,引导孩子学会理性消费等等。

5.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情况比较严重或者您不确定如何应对孩子的行为,也可以寻求专业帮助。儿童心理医生、家庭教育专家等等,都是可以帮助您和孩子解决问题和提供有效的建议。

最后,家长们需要记住,孩子偷东西是一种不良习惯,但是它并不能代表孩子的全部。了解孩子背后的原因,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第3个回答  2023-04-17

第一,进行自我反思,了解“偷窃”行为背后的原因。

为了更好地解决孩子偷窃这一个问题,我们就需要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1. 对孩子过度溺爱。

如果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予取予求,那孩子就很难建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念,也很培养良好的自我控制力。因为,他们想要的东西,父母都会想方设法地满足他们,他们已经习惯了一开口就能拿到想要的东西或者想要的东西直接去拿的模式。长此以往,就养成了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

2.对孩子要求严格。

家长对孩子的需求总是忽视,或者是拒绝给他们买他们想要的东西,而且又不对孩子进行耐心的解释,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孩子只好另辟蹊径,去盗窃别人的东西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了。

3.对孩子缺少关注。

如果孩子拿的东西,是自己不喜欢或者不需要的,那这个时候的他,可能只是在向大人表达自己需要被关注,如果家长工作很忙,或者父母离婚,缺少对孩子关心,那么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很容易感到孤单、无助,父母缺乏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这让孩子采取极端的手段来博取关注。

第二,面对孩子的偷拿行为,加强正确引导。

1.培养孩子形成物权意识。

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提到:儿童在刚出生时,是没有自我的,他与世界是浑然一体的。儿童的成长过程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在这个建构的过程中,最初儿童是通过占有属于自我的东西来区分自己和他人的。

当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要据为己有时,家长就需要向孩子告知东西是别人的,如果自己也想要,就要通过购买的方式或者拿东西和别的小朋友交换,而不能随意拿走。

和孩子进行一个“所有权”辨认的游戏。

让孩子说一说家里的哪些东西都属于谁,和孩子制定一个使用物品的规则,要拿别人的东西时必须经过他人的同意。

2. 利用孩子的内疚情绪纠正。

心理学研究表明,以孩子的内疚、自责建立的责任感是会让孩子的一生都深受束缚。

但如果是鼓励,尊重,让孩子参与的角度,让孩子基于自己的人格而建立的责任感,才能让孩子发自内心地遵守,成为一种自发性的动力。

我们平时可以通过和孩子交流,通过利用他们的内疚情绪来纠正他们不良的行为。

最开始的时候,要让孩子通过同理心感受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造成的伤害,让孩子产生内疚情绪,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

比如孩子偷拿了同学的笔记本时,你可以和他说:“如果你的小伙伴知道她的画笔丢了,那她会很难过呢,因为这个本子这么漂亮,她一定很喜欢。”让孩子理解别人的感受,从而改正坏习惯。

教育学家弗洛姆所说:父母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当孩子犯错时,不要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教育他们,而是在用爱滋养孩子的时候,给他们提供正确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向美好善良的方向发展。

第三,避免一味的指责和惩罚。

尹建莉老师曾经尖锐地指出:

不少孩子在品行方面出现偏差,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不断地遭遇成人「垃圾思维」的侵害。

这些「垃圾思维」像一些企业单方面追求生产,任意排放的有毒气体和污水一样,慢慢地污染了孩子原本纯净的天空和大地,结果是破坏性完全抵消了它的生产性。

很多成人在面对孩子偷窃行为的问题时,总是因为生气采取了过激的手段,这样不但没有教好孩子,还给他们造成了无法磨灭的伤害。

贵州就曾经有过一个班主任,在发现孩子偷东西后,就要求孩子在班级同学面前承认错误,可是她却没有考虑这样的行为过后,孩子会不会被集体排斥,从此戴上道德的枷锁,不利于与别人的正常交往,也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长期接受消极暗示,孩子容易进行自我否定,而向坏的方面发展。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对待孩子偷窃的行为总是很生气,有的还会采取打骂的方式想让孩子长记性,或者一直揪着孩子的错处不放,时常在孩子耳边唠叨这件事,殊不知,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你的这些行为会令孩子的心灵受到重大的伤害。

约翰.梅迪纳说,如果家长在训导时能让孩子感到充满爱意的关切,那么道德的种子就更有可能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

所以,当孩子出现不好的行为时,家长不能只是粗暴的制止,而要学会用积极的方法来引导。

第4个回答  2023-04-17

询问孩子:问孩子是否拿了东西,以及拿了什么东西。这将使您了解情况,并为采取适当的行动提供依据。
1.教育孩子:告诉孩子偷东西是不对的,并教他们正确的价值观。这将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并避免未来的行为问题。
2.收集证据:如果孩子承认偷了东西,请尽可能收集证据。这将有助于您展开调查,并确保孩子得到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3.与孩子的老师或监护人交流:与孩子的老师或监护人交流,以了解孩子在学校或家庭中的情况,并获得必要的支持和指导。4.
与警方合作:如果孩子偷东西的行为被视为犯罪行为,请尽快与当地警方合作。他们将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以确保孩子得到适当的帮助和保护。
最重要的是,您应该尽可能与孩子进行对话,并与他们建立起信任和尊重的关系。这将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并避免未来的行为问题。

第5个回答  2023-04-17

首先,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偷。偷,是孩子第一次接触到的一个词,也是他们第一次接触一个概念,所以,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什么叫做偷。比如,你可以告诉孩子:"妈妈给你买了很多好吃的零食,你能不能分一点给妹妹?"或者,你也可以跟孩子说,家里丢了什么东西,是不是他拿了?然后,再问问他,是不是这样。总之,你要让他意识到,什么是偷,为什么要去偷。

其次,要给孩子讲清楚道理。如果发现7岁男孩,真的偷了东西,作为父母,一定要及时跟孩子沟通,告诉他为什么不可以。比如,你可以对孩子说:"宝贝,你知道吗?这是别人的东西,我们是不能随便拿走的。因为,那是别人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我们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不能随意破坏和浪费。"当然,如果你家没有贵重的东西,那么,也可以告诉孩子,那些不值钱的东西,是可以拿的,但前提是,你必须征得别人的同意。

最后,要教给孩子正确的行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千万不要用打骂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的错误,否则,不仅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反而还会适得其反。所以,最好的做法,应该是,耐心地教导,并且,还要教会他正确的行为。比如,可以告诉儿子,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而不是直接动手,更不能偷偷摸摸的,让别人找不到,那样,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