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的智慧读后感1000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12-06
《中华的智慧》读后感
闲来无事,读了《中华的智慧》,读后,深有感悟。全书摘取古代的名人名书中的名句如孔子,老子、《周易大传》等,从各个方面诠释了中华之智慧。何为中国的智慧呢?西方所谓哲学的原义是“爱智”,“爱智”即追求智慧。智慧即对于真理的认知。西方哲学追求智慧,所以西方哲学所取得的成果可谓之“西方的智慧”。中国古代哲人志在“闻道”,“道”即真理,亦即最高的智慧。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历代哲学家所提出的创造性见解,亦可谓之“中华的智慧”。
“智慧”有不同的层次。普通的智慧可谓之实用的智慧,即处理一般的疑难问题的智慧。就比如古代的一些仁人志士帮助其主取得胜利的计谋。但是这些智慧不是哲学所追求的最高点,而“中华的智慧”这本书里都是真正的哲学智慧。
1/4
哲学所追求的最高智慧就是关于宇宙的见解,这就是中国哲人所讲的“道”如:孔子曰“志于道,据于道,依于仁,游于艺。”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他对于道的重视。老子也宣扬“闻道”,他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虽然道家和儒家都以闻道为目的,但是,儒家以为“道”和“学”是统一的,而道家则把“道”和“学”对立起来。
中国哲学所谓道,具有不同层次的含义,有人生之道,有自然之道,有致知之道。
人生之道,自古以来都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阐发人生之道,必然要涉及人生价值问题。《周易》中提出两条非常重要的人生原则,同时这两条原则也是如今的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一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凝结了儒家学者的深湛智慧。
关于自然之道,在春秋时期,人们已经区别了“人道”和“天道”。所谓天道指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老子提出超越一切相对的绝对,把理论思维提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周易大传》提出来关于刚柔的全面观点,其认为刚柔犹如昼夜,是相互转化的。在《周易大传》中“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一阴一
2/4
阳之谓道”的命题,却是凝结着深邃的睿智。
所谓“致知之道”战国末年《大学》中讲到“致知在格物”;在宋明理学中,程颐朱熹提出“即物穷理”之说,认为必须先就天下之物穷研物所有之理,然后才能达到心的自我认识。但陆九渊反对道“理即在心中”。其中谁对谁错我们无法明确的判定,毕竟每一个时代的哲学都有其时代的局限性。
以上都是我自己读过后联系书中的知识所作的一些小结,在《中华的智慧》中还有很多关于人生之道,自然之道等的重要的深远的思想。这是一本很值的每一个人阅读的一本书,它是我们民族思想的精华。古往今来,哲学家都在追求真理,哲学是时代谨慎的精华。虽然哲学受到时代的限制但是前人所发现的真理,仍时候人继续前进的基础。虽然《中华的智慧》里收集的都是古人的哲学智慧,都是过去时代的,但是直到现在仍然可以对现代的人有所启迪。虽然有人会说现代人应有现代的智慧,与古代有所不同,但是,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到,现代的智慧还是在前人的智慧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所以我认为《中华的智慧》是一本非常之得人阅读的一本书,读完之后,会有一种恍然醒悟的感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