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词牌的来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1-07
1、竹枝词 唐教坊曲名,本是巴渝民谣。 “竹枝”原是巴山楚水一带的民歌,唐·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曾在建平(今重庆巫山县)见到联歌“竹枝”,他也效屈原作《九歌》为其谱写新词九章,称《竹枝词》,被后人收入词集、词谱。 【刘禹锡《竹枝词》序:“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suī)舞,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讦(jié)如吴声。虽伧伫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澳之艳音。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歌舞之。故余亦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扬之,附于末。后之聆巴歈,知变风之自焉。” 】《竹枝》调名来自曲中和声,五代孙光宪有词,依稀窥得远古竹枝词的原貌:乱绳千结(竹枝)绊人深(女儿),越罗万丈(竹枝)表长寻(女儿)。 杨柳在身(竹枝)垂意绪(女儿),藕花落尽(竹枝)见莲心(女儿)。 竹枝、女儿这两个衬词是唱竹枝时群相随和之声。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3、章台柳 此调为唐·韩翊创制。 据唐传奇《柳氏传》里的记载,柳摇金是唐玄宗天宝年间长安富商李宏的歌姬,通晓翰墨,歌喉婉转。韩翊是李宏的门人,颇有文才。柳摇金因韩翊的诗才而对其心生爱意,韩翊对柳氏亦有好感。古道热肠的李宏知晓两人的心意后,便在长安城中的章台街买下一所宅院送给韩翊,并将柳摇金嫁给了韩翊。天宝十三年,韩翊考取进士及第,回乡省亲,路途遥远不便携柳摇金同往,便将妻子留在了长安,独自回乡。韩翊省亲期间,安史之乱起,战火连天。柳摇金为保清白,www.xiangshui88.com 寄身法灵寺避难,两人也因此失了音信。 韩翊则辗转投奔节度使侯希夷军中担任主簿,戎马倥偬。长安收复后,韩翊遂派人打探柳氏下落,附诗一首: 章台柳、章台柳!
昔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
亦应攀折他人手! 由此可见男人的小心眼,老婆生死未卜,他竟然还有心思猜疑是不是已委身他人,着实可恶! 柳摇金得到丈夫的消息,喜出望外,却又满腹辛酸。捧信呜咽,提笔成诗: 杨柳枝,芳菲节,
苦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
纵使君来岂堪折。未曾想,信未到韩翊之手,柳氏却被蕃将沙叱利抢入府中占为己有。韩翊得此消息大恸不已,报官请求察断,无奈当时朝廷也不敢轻易得罪番将,悬而不结。韩翊的www.flm8.com 好友虞候许俊知道这件事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柳氏从沙叱利府上抢了回来,皇帝为了安抚沙吒利,赏了他二百万钱,这件事也算圆满解决。 饱经坎坷与悲欢,韩翊和柳摇金得以破镜重圆,白头偕老,也算是天可怜见。
第2个回答  2013-11-07
由词牌《木兰花》减去几韵而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