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真的过得像世人传颂的那么潇洒吗?

李白是否真的像世人眼中那样潇洒?他的一身可谓是充满了不平,但是人们眼中的他还是一个潇洒诗人。

第1个回答  2019-07-03
孔子称老子为龙,老子称孔子为凤,听起来有点变态,不了解的还以为他们俩是中国最早的GAY呢。接舆是楚国的狂士,当然是佯狂。其实我觉得那是一种炒作行为,历史上装狂的人很多,范蠡和造反的那个皇帝明成祖朱棣就是装狂取得成功的典范。

  孔子有次遇到接舆,接舆笑他,说:“当今天下无道,你却出来做官,不是同流合污吗,你应该隐居才对呀,你真是名利之徒|”

  李白其实一直想做官,并付出很多努力, 他不得意的时候却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一副淡泊名利的样子。

  李白后来在安徽芜湖南陵县隐居,终于等到皇帝重新任用他的命令,他大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声大笑,一个岂是蓬蒿人,把他得意的样子形容的淋漓尽致。真是范进中举之李白版,只不过更有诗意罢了。你李白凭什么笑孔子,有何资格自称楚狂人呢。

  李白一生一直在追求名利,但是失意的时候却写过很多淡薄名利的诗, 虽然他的诗里把自己对名利的看法写的前后矛盾。但是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歌中领悟一种生活的道理,生活有时候要学会自欺欺人。李白失意的时候他就说自己是楚狂人,我是淡泊名利的,这样他心理平衡了。

  既然他自称自己是淡泊名利的楚狂人,那他升官的时候应该淡然之才对,为何“仰天大笑出门去”呢,还“我辈岂是蓬蒿人”呢。这不矛盾吗?
  我们从他的另外一句诗里找到答案,道出了他的生存哲学,那就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
  对于年轻人“得之不喜,失之不忧”是对人性的摧残,我一直觉得淡泊名利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而不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因为人有时候很无奈,命运有多少掌握在自己手中呢,不淡泊有时候不行呀。

  对于接舆那个看似淡泊名利的楚狂人,后来有位高人道出真谛“接舆之狂,无奈也”,哪是什么淡薄名利呀。其实连陶渊明也不是真正的淡泊名利的人,因为不肯向九江郡长行跪礼而辞官回家的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在家叹气,朋友问他为何叹气,他说“我儿子不好好学习,将来没前途呀”。人活着起码要吃饭,就离不开名利,如何淡泊得了呢。

  既然历史上几乎没有多少真正的淡泊名利的人,我们也不要去追求了。李白失意时依然活的很潇洒,以淡泊名利自居。得意时也从不掩盖狂喜,“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觉得生活有时候要学会自我安慰,有时候虽然是自欺欺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享受名利的同时也不为名利所困惑。
第2个回答  2019-07-03
五十七岁那年,李白提剑入军营,参加了永王的勤王活动,这个时候玄宗退位,肃宗继位,便和永王展开了争斗,永王兵败。李白被好友营救,最后只落了个被发配到云贵地区的惩罚。

两年后,关中大旱,朝廷大赦天下,李白写了那首朝辞白帝彩云间的诗句。这一年,他59岁了。

李白又恢复到了他以前的生活,这会可能有宗氏的陪伴。生活虽然窘迫,但他依旧活的有滋有味。62岁那年,与世长辞。《旧唐书》对李白的死,只记载了一句话:“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第3个回答  2019-07-03
李白应该是像诗人一样传颂的那样潇洒,毕竟他不缺钱,有机会连皇帝都支持他,所以他应该是过得很潇洒的那种人。
第4个回答  2019-07-03
应该说过的是潇洒,但是很不得志,自己空有很多才华,但是却没有他发挥的空间,因为他这个人太恃才傲物,情商比较低!所以官场上他就待不下去。不过个人生活他的确是很潇洒,很散漫的一个人!
第5个回答  2019-07-03
生活中谁都有说不出的痛,处在欲说无从说的境地,李白的诗歌看起来意境很美,可是并不是每首诗都是美丽的,斗胆猜测李白酗酒应该多多少少也是他的一种情绪发泄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