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关于聪明的诗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7

1.【苏轼的一首诗讲不要太聪明】

洗儿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东坡《洗儿诗》短短四句,语气戏谑,基调反讽,实乃事出有因.“人皆养子望聪明”,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只是苏轼本人仕途受大挫,痛定思痛.“我被聪明误一生”也是实情.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又在诗文中讥讽“新进”,被对方构陷入狱.一场“乌台诗案”,震惊朝野,幸有元老重臣营救,苏轼才免得一死,贬谪黄州.在黄州期间,侍妾朝云为苏轼生下一个男孩儿,《洗儿诗》即为此男孩儿而作.刚刚经历一场大磨难,诗人“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一点不难理解.“公卿”还是要当的,只是希望“无灾无难”而已;“愚且鲁”不过是件外套,大智若愚才是内核.苏轼此愿,实在是有感而发,绝非无病呻吟.明代文学家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记载身居杭州一位先辈瞿存斋写过一首诗.“自古文章厄命穷,聪明未必胜愚蒙.笔端花与胸中锦,赚得相如四壁空.”反《洗儿诗》意,一目了然.郎瑛以为,瞿氏“自慨不露圭角,似过东坡”.显然是嫌苏轼诗过于直白.明代杨廉也有意与苏轼唱反调,“东坡但愿生儿蠢,只为聪明自占多.愧我生平愚且鲁,生儿哪怕过东坡.”清人褚人获评论杨诗,说虽属戏作,总不如少陵所云“有子贤与愚,何必挂怀抱”为旷达也.明末清初文学家钱谦益写《反东坡洗儿诗》,跟苏轼一样直抒胸臆.“东坡养子怕聪明,我为痴呆误一生.但愿生儿狷且巧,钻天蓦地到公卿.”[3]。

2.苏轼的一首诗讲不要太聪明

洗儿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东坡《洗儿诗》短短四句,语气戏谑,基调反讽,实乃事出有因。“人皆养子望聪明”,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只是苏轼本人仕途受大挫,痛定思痛。“我被聪明误一生”也是实情。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又在诗文中讥讽“新进”,被对方构陷入狱。一场“乌台诗案”,震惊朝野,幸有元老重臣营救,苏轼才免得一死,贬谪黄州。在黄州期间,侍妾朝云为苏轼生下一个男孩儿,《洗儿诗》即为此男孩儿而作。刚刚经历一场大磨难,诗人“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一点不难理解。“公卿”还是要当的,只是希望“无灾无难”而已;“愚且鲁”不过是件外套,大智若愚才是内核。苏轼此愿,实在是有感而发,绝非无病呻吟。

明代文学家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记载身居杭州一位先辈瞿存斋写过一首诗。“自古文章厄命穷,聪明未必胜愚蒙。笔端花与胸中锦,赚得相如四壁空。”反《洗儿诗》意,一目了然。郎瑛以为,瞿氏“自慨不露圭角,似过东坡”。显然是嫌苏轼诗过于直白。明代杨廉也有意与苏轼唱反调,“东坡但愿生儿蠢,只为聪明自占多。愧我生平愚且鲁,生儿哪怕过东坡。”清人褚人获评论杨诗,说虽属戏作,总不如少陵所云“有子贤与愚,何必挂怀抱”为旷达也。明末清初文学家钱谦益写《反东坡洗儿诗》,跟苏轼一样直抒胸臆。“东坡养子怕聪明,我为痴呆误一生。但愿生儿狷且巧,钻天蓦地到公卿。”[3]

3.赞美“聪明”的诗句有哪些

1. 宋·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

正直聪明,风流儒雅。

坚护法城,策勋千载。

李将军有佳声在。

2. 宋·宋太宗《逍遥咏》

顶戴尊天地,聪明识见高。

无为通理性,猛利岂虚劳。

出没终难认,因缘不可逃。

中原多圣境,四海涌滔滔。

3. 宋·程大昌《感皇恩·身寿又康强》

身寿又康强,谢天将并。耳目聪明行步壮。登高挥翰,不用瞠眉扶杖。华堂偕老处,儿孙王。

只恨萍蓬,他乡浮荡。回首故山便惆怅。今年生日,忽似还家模样。当缘风絮韫,来赓唱。

4. 宋·宋太宗《缘识》

顶戴尊天地,聪明识见高。

无为通理性,猛利岂虚劳。

出没终难认,因缘不可逃。

中原多圣境,四海涌滔滔。

5. 宋·苏轼《洗儿》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4.写苏东坡聪明的言论

1、苏轼“欺”师 苏轼考进士,作了篇春秋大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段落如下: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 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当时的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他对苏轼的文章十分赞赏,但是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皋陶是舜的司法官,跟尧有关系吗?欧阳修自然也不明白这点,反复读过后,便去问苏轼,苏轼说答案在《三国志·孔融传》中,可是欧阳修将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后,依旧没有发现出处,便又去问苏轼。苏轼只好老老实实答是自己的杜撰,欧阳修更不解,苏轼便说《三国志·孔融传》中言道孔融更曹操说商纣王将妲己赏了周公,曹操问可有此事,孔融答今日既有,古代也应该有。

苏轼便据此杜撰了这么一个故事,这使欧阳修更加赞赏苏轼。 2、东坡肉 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

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修苏堤,兴水利,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3、苏轼退房 苏轼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孝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

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于是苏轼对她说:“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

苏轼当即焚烧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见宋 费衮《梁溪漫志》) 4、吟诗赴宴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

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

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

“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

“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

“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骨头。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地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5、出人头地 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

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

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成语出人头地的出处)!”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6、家庭聚会 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度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子由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小妹也去摘花,子由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女儿特点毕露,大家都齐声叫好。

苏轼却用一拂石凳,骑着马就走,苏老泉叫道:“我儿,答不出也不要走啊。”话音未落,苏轼已长声飘来两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7、打饼祭佛 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

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

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

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 佛印在帐中答道: “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 8、吟诗赏月 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

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

5.表达聪慧的诗句

大智若愚

【解释】某些才智出众的人不露锋芒,看来好像愚笨。

【出处】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兰质蕙心

【解释】形容美丽而聪明。

【出处】唐·王勃《七夕赋》:“金声玉韵,蕙心兰质。”

聪明才智

【解释】指有丰富敏捷的智力和显著的才能。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

聪明睿智

【解释】指聪颖明智。

【出处】《孔子家语·三恕》:“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冰雪聪明

【解释】比喻人聪明非凡。

【出处】唐·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绝圣弃智

【解释】圣、智:智慧,聪明。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出处】《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绿色通巧弃利,盗贼无有。”

锦心绣肠

【解释】形容文思优美,聪明有才。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七:“闻之异乡公子如此形状,必是个浪荡之徒,便有锦心绣肠,谁人信他,谁人请他。”

6.苏轼 聪明的进来 谢谢..

苏东坡与佛印和尚处得最好,经常在一块谈诗论对,携手共游,有时还互相取笑作乐。

有一次,苏东坡的脚扭了,不便跑路,骑了一匹没有颈毛的驴子去找佛印。一见面,两人交谈起来,苏东坡突然问道:“秃驴何在?”

佛印知道他是有意捉弄自己,就向东一指道:“呶,在东坡吃草。”

苏东坡被反将一军,没有说话,只好笑了笑。

随后,两人到江边乘船游玩。在船上,佛印有意伸手把东坡的诗稿丢到水里去,两眼望着东坡笑着说:“水流东坡诗(尸)”

苏东坡看到岸上恰好有一条狗叨了根骨头跑了过来,便灵机一动,笑着说:“狗咬河上(和尚)骨”,同样用谐音回敬了佛印和尚

7.含有聪明的古诗句

1、娇儿聪明尚贵主

楚石梵琦

《北邙行》

2、水碧聪明井

林俊

《东林寺》

3、聪明正愧刘光伯

陆釴

《同寮诸公会饮倪侍读宅》

4、聪明已辩鲁为鱼

南洲法师

《送金上人古上人制满同还南翔》

5、聪明比旧堂堂减

沈周

《秋雨偶书》

6、聪明渐不如

石珝

《宿性公院》

7、重华聪明疾谗说

薛蕙

《行路难(三首)》

8、何用聪明多读书

杨基

《过高邮新开湖微雨有咏》

9、何用聪明万卷书

杨基

《寄张学录孟兼揭应奉孟同二文学》

10、聪明日损鬓已翁

张羽

《送沈孝廉读书天屏山》

11、枉教天与聪明

周鼎

《杂兴(三首)》

12、聪明迈前人

朱高煦

《拟古诗(六首。永乐五年)》

13、聪明达所为

杜甫

《同豆卢峰知字韵》

14、昭阳伴里最聪明

卢纶

《宴席赋得姚美人拍筝歌(美人曾在禁中)》

15、诚乃蔽聪明

权德舆

《读谷梁传二首》

16、聪明本听卑

杨巨源

《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

17、谁遣聪明好颜色

刘禹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3353837锡

《和乐天鹦鹉》

18、聪明受沉惑

卢仝

《感古四首》

19、唯恨枉聪明

元稹

《哭女樊四十韵》

20、聪明鞭得转无机

元稹

《酬复言长庆四年元日郡斋感怀见寄》

21、然后佐聪明

刘得仁

《上翰林丁学士》

22、一为启聪明

吴融

《和严谏议萧山庙十韵(旧说常闻萧管之声,因》

23、余曾昔睹聪明士

寒山

《诗三百三首》

24、世有聪明士

寒山

《诗三百三首》

25、聪明无益当

寒山

《诗三百三首》

26、聪明好短命

寒山

《诗三百三首》

27、余曾昔睹聪明士

寒山

《诗三百三首》

28、世有聪明士

寒山

《诗三百三首》

29、聪明无益当

寒山

《诗三百三首》

30、聪明好短命

寒山

《诗三百三首》

31、可能酬谢得聪明

齐己

《荆州新秋寺居写怀诗五首上南平王》

32、任是聪明志士

吕岩

《西江月·著意黄庭岁久》

8.关于聪明的名人名言

1、聪明人并不是无论何时都聪明。——爱默生

2、聪明人肯舍弃金钱,以保全性命。——伊索

3、如果你是聪明的话,你会了解自己的无知;如果你不认识这一点,就是愚昧。——卢棱

4、如果一个聪明人干了一件蠢事,那就不会是一件小小的蠢事。——歌德

5、聪明人常从万物中有所感悟,因为他所得到的才能本是从一切事物中汲取的精华。——罗斯金

6、智者和愚人都没有害,最危险的倒是智愚参半。——歌德

7、聪明人的特点有三:一是劝别人做的事自己去做,二是决不去做违背自然界的事,三是容忍周围人们的弱点。——列夫·托尔斯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