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的写作常识与技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0
1.通讯有哪些写作要求
主题要明确。

明确主题是通讯写作的开始,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 才有标准,起笔、过渡、 *** 、结尾才有依据。材料要精当。

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选择材料、决定取舍;把最能反 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人和事要结合。

写人离不开事,写事为了写人。 人物通讯自然少不了要 写人,就是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忽略写人。

好的通讯 都能做到写人写事相结合。因为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 洞;离开人而写事,哪也立不住^角度要新颖。

通讯的写作方法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 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作者的体会、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称报道, 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 通讯所报道的 新闻事实,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反映,诸如正面、反面、侧面、鸟瞰、平视、仰望、远眺、近看、细察等,角度不同,印象各异。

若能精心 选取最佳角度去写,往往能使稿件陡然增添新意,别具一格,引人人胜。
2.通讯的写作格式是怎样的
通讯的写作一般没有固定的结构和写作格式。

但由于通讯的内容丰富多 样、时空转换复杂,矛盾冲突重叠反复、叙述线索繁多,如果没有相应的结 构原则,就可能造成杂乱无章的局面。通讯的结构原则主要有:1。

凸显主题的原则。主题是通讯的灵魂和统帅。

通讯的材料搜集、结构 安排、语言风格都必须服从于并服务于表现主题、凸显主题的需要。 2。

对称均衡的原则。对称均衡是讲通讯的写作,首尾要呼应,段落要均 衡,层次要清晰。

段落和层次的划分符合逻辑关系和意义要求。时间、空间 转换要有交代,有过渡段或过渡句。

3。完整清晰的原则。

通讯的结构无论长短都要完整,如同人的骨骼。把 文章写得清晰简约是一种境界,通讯的写作也是如此。

在通讯的写作中,材 料的选择是最见功力的。要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主题、最典型、最富有时代特 征,最有代表性的材料来写作通讯,力求线索清晰、层次分明、细节感人。

4。起伏跌宕的原则。

没有矛盾就没有故事,没有冲突也就没有吸引力, 通讯写作也是如此。要学会利用艺术写作的一些手法,来建立通讯的结构。

通过营造情景,渲染气氛,前后铺垫,造成峰回路转、波澜起伏的效果,以 增加通讯的可读性和吸引力。通讯的结构比较自由,灵活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

在写作时可有较大 的发挥空间。一般来说,常见的通讯结构形式有以下几种:纵式结构:纵式结构是一种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自始至终、或按照 人认识事物的递进顺序由浅人深地安排层次、发展、延伸、推进的结构方法。

这种结构形式具有理性思维的特征,重在以思想启迪人。横式结构:横式结构是根据一个主题思想,采用时空变换法、或并列铺 叙法把几个故事或一件事的几个侧面,组成一篇通讯,按照空间转换或事物 性质的不同来安排层次。

这种结构方式较适用于报道那些场面宏大但没有中 心事件的新闻事实。 纵横结合结构:即兼有纵式、横式结构的优长之处,在纵深中有并列, 在并列中有纵深。

变换自如,凸显主题。总之,在通讯写作中,可根据内容和主题表达的需要,决定采用的结构 形式,为中心主题服务。
3.通讯写作方法
通讯写作常识与技巧一、通讯的涵义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详细而深入地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体裁。

西方传媒中没有我们所说的“通讯”,它们的“新闻专稿”(又称特稿),即“比消息更详尽的新闻”,近似于我国的通讯。 通讯与消息同属新闻体,但有几点区别:从容量上看,通讯容量大、事实详细,一般篇幅长;消息容量相对小些,事实概括,一般篇幅短。

从报道对象看,通讯选材相对较严,消息选材范围宽。从结构上看,通讯灵活多变,而消息相对稳定。

从表达上看,通讯以叙述描写为主,表达比较灵活自由,而消息以叙述为主。从报道时效上看,通讯不如消息快。

二、通讯的特征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出,通讯的主要特征有三点: (一) 容量大 前已提及,较之消息,通讯可以反映更多、更具体的情况,把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更详尽,篇幅可以稍长。 (二)是样式多 此点可在通讯的类型中详见。

(三)写法活 写法活具体又表现为结构的灵活多变、表达方式较消息更自由,语言形象生动。 应该指出的是,有些教材将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作为通讯的特征,其实并不准确。

首先,新闻性固然是通讯所具备的,但这与其它新闻报道体裁并无相异;其次,文学性也非每篇通讯必备之素质;再者,较之消息,通讯固然在表达方式上灵活自由些,议论、抒情的运用略多些,但通讯毕竟仍以叙述、描写为主,很多通讯并非一律要直接体现“报道者”的意志,而应以客观为佳,故评论性也非通讯之特征。 三、通讯的类型 通讯的类型一般有两种分法。

一是按报道内容分,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一是按报道形式分,有访问记、专访、特写、大特写、新闻小故事、集纳、巡礼、侧记、记者来信等。

(一) 访问记 由记者出面登场,以采访活动的过程为主要线索来结构和组织材料。写作时有问有答,现场感较强,而且可以穿插各种背景材料,使通讯有一定深度。

(二) 专访 访问记的一种,是就特定的问题、特定的对象进行的专门的访问,内容集中。专访以人物、现场和记者为三要素,突出“专”、“访”二字。

专访涉及面一般不宜太宽,不应贪大求全。 (三) 新闻小故事 或称新闻故事、小故事。

其要求一是“小”,二是有“故事”,三是以小寓大。通常反映一人一事,表现一个片断,内容单一,篇幅短小、线索简单,不求写繁多人物,不必横生庞杂枝节,但求精悍、生动。

(四) 特写 将生活中某个特定的画面予以放大,集中突出地描绘事件和人物的某些片断、细节和部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感染。 (五) 大特写 是抓住社会热点中的事件、人物或现象,对新闻事实作全方位、多侧面的报道,用优美的文笔、新颖的题饰、突出的照片吸引读者的一种报道形式。

也有人认为它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 (六) 集纳 把表现一个主题的而又相对独立的小故事或片断事实组合起来,“集纳”而成为一篇。

集纳中的事实,可以是发生在同一时间的,也可是不同时间的;可以是发生在同一单位、一条战线,也可以不是。 (七) 侧记 从一个侧面反映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通讯。

取材自由,不求反映事件全貌、全过程,但求抓住特点,扣紧受众的兴趣点、回答受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写作时往往夹叙夹议,兼谈感受。

(八) 巡礼 边走边看,巡游浏览,很自由地把所见所闻写出来告诉受众;讲求动态感、现场感、亲切感;常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有较多议论和抒情。 四、通讯的写作方法 (一)通讯的主题 正确、深刻、新颖的新闻主题从那里来?自然来自实践,来自作者对新闻事实及其所处时代的深入了解,也就是许多记者所说的“吃透两头”。

“两头”指“上头”和“下头。”“上头”即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方针政策等方面;“下头”即指实际,受众普遍关注的事实。

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曾说:“列宁在做新闻编辑工作时,很重视选择那些政治上重要的、为大众所注意的、涉及最迫切问题的主题。”这通常被认为是通讯确立主题的准则。

“政治上重要的”,即指选择和确定通讯主题时,要抓方向性、决策性的问题。也就是吃透“上头”。

“为大众所注意的”,是说确立主题时,应考虑受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和事物,急人民所急、想受众所想。即要吃透“下头”。

“涉及最迫切问题的”,是说确立主题时,应回答、提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最紧要的问题,要注意其及时性、指导性和有效性。 通讯主题确立和提炼的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站到高处,作宏观分析。”

善于开掘新闻事实的内在本质,要站到高处,抓住其所包含的时代精神和普遍意义,将事实放在历史、现实和时代的天幕上来观察、考察,做纵向和横向的宏观分析,显示其意义和价值。《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作品,莫不如此。

其次,“走到低处,作微观比较”。通讯主题的提炼不仅要“站到高处,”发掘事实中蕴含的时代精神和内在本质,还要“走到低处”,作微观比较,将新闻事实和人物作具体细致的观察、考察和比较、分析,发现其特殊性、个性,找到其矛盾和差异。

宏观分。
4.通讯稿写作有什么速成方法
通讯稿,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通讯的写作: 第一,主题要明确。

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 *** 、结尾才有依据。 第二,材料要精当。

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 第三,写人离不开事,写事为了写人。

写人物通讯固然要写人,就是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忘记写人。 当然,写人离不开写事。

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空洞洞。 第四,角度要新颖。

写作方法要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作者的体会、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 通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反映,诸如正面、反面、侧面、鸟瞰、平视、仰望、远眺、近看、俯首、细察……角度不同,印象各异。

若能精心选取最佳角度去写,往往能使稿件陡然增添新意,写得别具一格,引人入胜。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