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散文”概念源出、发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03-22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经历的是一条由浑沦到分化的道路。最初的散文是文史哲浑然一体,见不到严格意义的文学散文。只是从战国后期开始,文学散文才脱离它的原始状态,从浑沦的母体中分化出来,成为比较纯粹的文学作品。随着时代的推移,创作主体的文学自觉性日益提高,散文的文学性也逐渐加强,更具有审美鉴赏的价值。阅读《古文观止》这部书,可以看出古代散文的上述演变轨迹。
散文体制具有很大的涵容性,它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抒情,因此有叙事文、议论文、抒情文的划分。也可以三者相结合,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诗歌则不然,单纯的叙事、抒情可以是诗,纯粹议论为诗则难免乏味。散文体制的涵容性还体现在对诗歌的接纳,可以在文中穿插诗歌,而诗歌中穿插散文则显得不伦不类。散文功能的多样性源于这种体制的涵容性,这也使得它在中国古代成为一种长盛不衰的文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