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最好方式:以妈妈为中心,听妈妈的话,爸爸做辅助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31

我是一个全职妈妈,一个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全职妈妈。拒绝焦虑,拒绝“内卷”,轻松 育儿 ,理性对待婚姻生活,宽容应对婆媳关系,希望我的一些观点能够让你豁然开朗,能够带给你正能量,解决你的现实问题。

前几天跟一个妈妈聊天,聊到了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她气呼呼地跟我分享了一件小事。

周末的时候,她老公出差回家,小两口带着孩子外出玩滑板车。

她只接了一个电话,就被老公和女儿落在后头。

就一低头一抬头的瞬间,她发现女儿已经倒在旁边的草坪里,紧接着发生了一件让她不可思议的事情。

老公不是赶忙扶起宝宝,而是开始大声地批评她。

“天哪,她才2岁多,她能听得懂什么!摔倒了就摔倒了,竟然还要批评她,太不可思议了!”

听着她讲这个过程,脑海中很有画面感,而对于她老公的这种表现,一点也不觉得奇怪,这样的爸爸太常见了。

“做爸爸的,不就应该好好爱女儿吗?我反正就无法接受他批评她,我可以教育她,批评她,但是他不可以!虽然我觉得这种想法不正确……”

朋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我当即肯定了她的想法:“ 没有什么不对的,教育引导、批评让妈妈来做,爸爸做辅助,这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啊 。”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在引导和教育孩子的时候通常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是双方联合起来一起“教育”孩子,还有一种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这两种方法都不是最好的方法。

另一个朋友丽娜,家里有个11岁的女孩,丽娜是个严厉的妈妈,丽娜的老公是个严厉的爸爸。

她最近因为女儿的一番话,让她想了很多,才意识到,一直以来她和老公的教育方法真的是出了问题。

如今女儿大了,丽娜想尽量尊重孩子的选择,但是她这一年特别迷恋手机,每天都想要拿着手机,看一些奇奇怪怪的视频。

丽娜不允许她看,她直接告诉妈妈:“我想去奶奶家住。”

要知道,这个丫头从小到现在都没有在奶奶家住过,到现在为了玩手机,她竟然提出要去奶奶家。

丽娜最后不得已把她送去奶奶家,晚上再去的时候,果不其然,孩子在玩手机。

丽娜很生气,但是碍着爷爷奶奶的面子,语气比较平淡,提出不允许她看手机。

结果孩子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是要看手机,你不要对我的人生有什么期待,我的人生已经是这样了。”

丽娜简直气到无语,她瞪了瞪眼睛,什么都没说就回家了,因为她担心下一秒就可能大发雷霆。

她被女儿气哭了。

姥姥知道这件事以后,打电话给丽娜的女儿,对她进行了一番批评教育,语气很差。

小女孩很冷漠,她跟妈妈说: 我受够了,你和爸爸压制已经够了,现在还有你妈妈跑过来教育我,我的人生还有什么希望

丽娜才惊讶地发现,女儿真的已经长大了,或者这一路以来,她和老公确实对孩子太严格了,孩子已经感受到了压抑,才会经常说出这样自暴自弃的话语来。

父母教育孩子, 当然是希望孩子朝着更好的方向成长,但是如果方法不当,双方都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孩子就会容易绝望

精神上的压力,才是最容易摧毁一个孩子的。

我们再来说另一种最常见的教育方法,妈妈唱红脸,爸爸唱白脸,或者是两者交换。

结果会起到教育意义吗?

并不然,孩子只能把对严格要求的怨气撒到那个唱红脸的家长身上。

列举一个最常见的场景。

妈妈说不允许把玩具乱丢,语气充满威胁,听起来非常严格。

妈妈不在的时候,爸爸在家,宝宝就可以随意乱丢玩具,爸爸一点也不生气。

当妈妈快回家的时候,爸爸告诉妈妈:“赶紧把玩具收起来,因为妈妈要回家了。”

然后宝宝果然赶紧把玩具都收拾起来。

短时间内这种教育看似是有效的,但孩子在妈妈面前,非常听话。

实际上,当摆脱妈妈的控制以后,孩子就会变本加厉。

收拾玩具只是一个例子, 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两个人都是一个在唱白脸,一个在唱红脸,让孩子的内心总有一个回旋的余地,他不必要求自己成为更好的人,因为这个回旋的余地总会给他空间

最后孩子只能对那个严格的家长,产生偏见,而不是按照那个家长的要求来完善自己。

对孩子来说,父母最好的引导和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是,一个来严格执行,双方态度统一、核心一致。

而那个最常执行的人,不是爸爸,而应该是妈妈。

一个家庭中,提升妈妈的地位,有助于家庭和谐,也有利于提升孩子对女性的尊重。

如果是男孩,他们从小就懂得尊重、保护女性,如果是女孩子,她们从小就能够从妈妈那里获得自信。

孩子和妈妈的感情是很微妙的,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孩子总是可以理解妈妈的严厉,并且总会按照妈妈的要求来提升自己

做爸爸的,不需要去体现自己的严格,他们只需要体现他们身上的那种厚重的爱以及那个不能轻易改变的原则,还有对妈妈的无限的尊重和爱,就够了。

这才是一个饱满的、充满爱的家庭应该呈现出来的样子,而这样的家庭培育出来的孩子,一定是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独立美好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