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凌霄花,缠绕复何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7

我昨天在一处低矮的平房前看见了一棵盛开凌霄花,忍不住走过去,仔细地围着花看了看,我已经有四五年的时间没有见过凌霄花了。


我是到了四十岁时才认识凌霄花的,那时我租了房子陪读,市医院后面的王家村,还没有拆迁,家家户户都是一个院落外带一圈平房,很多院落平房的外面,都栽有藤蔓缠绕直到屋顶的这种木本花,从春天开到秋天,让小村街巷充满一种说不出的诗意感觉,百度了一下,才知道那叫凌霄花,后来我每天下了车,就特意绕着那些有花的小巷走,一直到走出村子,看着花,心情都很好。


后来那村子拆了,那凌霄花也自然地没了,那份行走的惬意也就没有了,再后来我偶然在后村一个村子里,又看见很多院外的凌霄花沿着平房的墙壁攀援而开,感觉仿佛像是到了一个桃源世界。自那后,就没见过凌霄花了,没想到在单位西侧的一个小院落里居然碰见一棵开得正盛的凌霄花。


凌霄花又名紫薇,它依附于高墙、假山、树木攀延,牢牢地附着于固状物体上,即使狂风暴雨,也吹落不下。


凌霄花花期较长,一个花序可以开三四十天,一簇簇,一团团,火一样鲜红的凌霄花,花朵缀满枝头,迎风飘舞,衬托着碧绿的浓荫,格外惹人注目,逗人喜爱。


宋人杨绘有诗赞曰:“ 直绕枝干凌霄去,犹有根源与地平。不道花依他树发,强攀红日斗修明。”


清人李笠翁评价凌霄花说: “藤花之可敬者,莫若凌霄。” 李笠翁是清代大才子,戏剧家,美学家,懂生活,会生活,过的是富贵闲散生活,他如此盛赞此花,可见是多么喜爱。


某一天,公众号刚刚兴起的时候,被称为台湾一姐的陈大姐,我只记得姓陈,竟忘记了她的名字了,她也经营了一段公众号,其中有一篇谈到三毛,并晒出了三毛在西撒哈拉的住处,竟然是和王家村差不多的一处院落,墙外开满凌霄花。


三毛那些灵动而朴素的文字,有多少是在欣赏了凌霄花之后而写的,或者,凌霄花也给了她灵感,虽然她文中从未提及墙外的凌霄花。


凌霄花艳丽而给人的感觉却并不张扬,饥荒年代,人们甚至看到它们的盛开会感到悲伤。


两千多年前,北方的大地上,山岩、沟壑、古人的茅草房边,到处都开满了这种花,但是饥饿却在大地上漫延。


那个时候,凌霄花还不叫凌霄,人们称它为苕华,《诗经》中有诗《小雅·苕之华》:

苕之华,芸其黄矣⑵。心之忧矣,维其伤矣⑶!

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牂羊坟首⑷,三星在罶⑸。人可以食,鲜可以饱⑹。

凌霄开了花,花儿黄又黄。内心真忧愁,痛苦又悲伤!

凌霄开了花,叶子青又青。知道我这样,不如不降生!

母羊头特大,鱼篓映星光。人有食可吃,岂望饱肚肠!

诗的时代发生在周王室衰败的年代,诗的作者也许是个同情穷苦人的大夫,也许根本就是个穷汉,诗经里没有记载作者,总之这是一首民间的草根诗。

诗开篇说苕华盛开,一片黄色,叶子青青,沃若葱茏,充满生机,而荒年的人民呢,却难以为生。荒年无物可食,宰母羊吧,可是它瘦弱得只剩下一个大头;打鱼吧,水中捕鱼的竹器中只有星光不见鱼。最后悲愤地说人可以吃,而剩下的人已经很少了。

人们在饥饿中挣扎,九死一生,难有活路,反不如苕一类植物,活得自在,生命旺盛。为此,他心里忧伤不已,竟至于觉得最大的遗憾就是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天地之下,本以人为贵,今反而羡慕无知觉的植物,乃至说出“不如无生”的话,实在悲哉痛哉,愤极恨极。

是的,植物,总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给点阳光就灿烂,不像人类,除了天灾,也会因为人的原因而发生饥荒灾难。

历史 有时候会被重演,同样的一片土地,统治黑暗就会挨饿,政治清明就会丰衣足食。

被青年们称为永远的神的电视剧《觉醒年代》里,最近百度小视频推得最多的是奶萌奶萌的乔年不停地向哥哥延年说饿的镜头,乔年第一次见了毛泽东,也忽然问了一句你饿吗,我这里有吃的。

延年乔年并不是穷家的孩子,陈独秀的家庭并不穷,即使陈独秀实行的是虎父教育,让他们自立更生,但陈家老家并不穷困,他们父子都为了理想选择了一条充满艰难而充满饥饿的路,是主动的选择,但是广大的民众却活在和两千多年前的时光里一样,没有饱饭更没有尊严,所以催生了陈独秀、李大钊为民建党谋取幸福生活的动力。


今日祖国强盛,没有了生活的贫困,许多人却陷入了心灵的困顿,似乎幸福很难寻找,连小确幸也难觅,昨闻有两个正在懵懂年纪的孩子的母亲,却选择了跳楼自杀,不胜唏嘘。


苏东坡曾对着凌霄花说:

煌煌凌霄花,缠绕复何为。

举觞酹其根,无事莫相羁。


凌霄花自带一种人生的生活艺术,虽缠缠绕绕,确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世间事,总有很多缠绕,总有很多羁绊,若不能酹其根须,看清生活的真面目,总难将岁月过得风轻云淡。


人在人世中活着,需要向那些自然而生的花草汲取一种自然的力量,即使外在的世界怎么样,也要想办法让自己迎风而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