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畲族的姑娘都是凤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8
凤冠霞帔的少女啊,真美。

畲族头饰 | 畲族妇女头饰分婚前、婚后和老年三种,婚前女子的小凤凰打扮,已婚女子是大凤凰的打扮,老年妇女是老凤凰打扮。当然这些服饰故事与盘瓠传说有关,是高辛帝赐给三公主美丽而珍贵凤冠和镶着珠宝的凤衣,世代沿袭,流传至今。

▷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传统服饰。

这些民族服饰的背后,几乎都有那么一段为人津津乐道的传说。

传说在上古时期,中原在黄帝的孙子高辛帝的治理下,过得十分平和,偏偏北方有个犬番王看不过去来搞破坏,弄得边疆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愁得高辛帝差点要得抑郁症。

这个时候黄帝的子民盘瓠自告奋勇,以妙计斩下番王的首级,为民除害。高辛帝很高兴,依照盘瓠的愿望,把女儿三公主嫁给了他。

三公主出嫁时,戴着凤冠,穿着凤衣,美得像一只凤凰。凤凰自然还有祥瑞的意思。

这个传说里的大英雄盘瓠,就是畲族的始祖。

而畲族女儿出嫁时,穿凤衣戴凤冠的习俗,也就这么沿袭下来了。

不过,不知是否有人注意过,那隐在传说背后,制作嫁衣的匠人呢?

年逾五旬的陈美琴,是景宁当地制作畲族服饰的一把好手,做头饰的技术自然也不在话下。她从小看着外婆和妈妈在古旧的织布机前劳作,那些布很硬,时间一久,手就容易磨出血,整个手指血淋淋的,看着都疼。

那时候大概是七八岁的年纪,小小的陈美琴虽然不会织布,但看久了,自然也就熟悉了起来。妈妈会刺绣,她觉得有趣,就会缠着妈妈教她。

每当妈妈做起头饰来的时候,她就在旁边一眨不眨地瞧着,看妈妈怎么手脚麻利地准备材料,裁布,穿线,装点配饰。当一个完整的凤冠出现时,陈美琴的眼里仿佛有光,亮闪闪的,是满满的欢喜。

▷可惜那个时候的他们,并没有“保护”的意识。

那些精美的刺绣,华丽的凤冠,不用就搁置着,就算被老鼠拖走、咬坏,搬家的时候因为累赘而丢弃,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

就像那些被随意拆毁的古建筑,很久之后才被人痛心疾首地忆起,却早已寻不见当年的样子。

人就是这么奇怪的生物吧。

后来等他们开始重视的时候,能留住的古物已经非常稀有。

高中毕业后,陈美琴成为了村里的代课老师,这一代就是20年。后来她闲下来,不必再代课了,便开始专职做起了头饰。

她说,老头饰现在基本没有人会去戴了,除了老人家。老人家戴着,或许是出于一种经年累月的习惯,或许是因为一份对旧时光的眷恋,或许连她们自己,也说不清原因。

但现在的年轻人并不是不戴了,我们还是能看见不少青春可爱的女孩子们,戴着头饰笑得一脸灿烂,在民族服饰的衬托下,明艳又动人。但她们头上戴着的头饰,已经是改良后的样子了。

古旧的头饰用木材制作,沉沉的,压着女孩们的脑袋,显出一抹一低头的温柔来。改良后的头饰,换了更轻便的材质,戴起来,显得女孩们轻巧又婀娜。

▷这样的改良,着实费了陈美琴不少心思。

她说,她有时候连睡觉的时候都在想,要怎么做才会更好看一点,怎么个花式可以更漂亮,怎么个色彩跟服装更配。

不同的人还有不同的需求,比如小孩子喜欢小巧活泼一点的,新娘喜欢喜庆大方一点的,舞台表演的舞者们需要根据舞蹈和歌曲来定制头饰。

这些是挑战,也是日常生活里的乐趣所在,她喜欢忙忙碌碌的,感觉日子被过充实了。

聊起那些来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她笑得特别开心。还有十几岁的小孩子,放学了也会跑来,帮忙穿绣花针,说自己今天能写一篇做好事的日记啦。

她觉得自己被需要,这种感觉挺美好。

但说到传承的问题,陈美琴还是有些忧虑。要文静、耐心又细心的孩子,要能在位子上坐得住,还要乐于学这一门手艺。符合这些要求的孩子,如今真的打着灯笼也难找了。就像买东西,看的人很多,但真正愿意入手的,毕竟是少数。

虽然有各种不利的客观因素,但陈美琴依然是乐观的。

“只要有需要,我会一直做下去,做到老为止。”

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