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前老板亲自下场留人,涨薪50%,我为什么还是离职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2
已经是一年前的事情了,之所以拿出来讲,是因为又一年毕业季来了。

去年5月,距离我毕业差不多刚好一年。决定离职的原因很多,公司的,客户的,领导的,团队的,薪资的,发展方向等等。就在跟领导悄悄表露了离职意向不到一周的时间,一个清晨被老板荣幸地叫去了办公室。

当时所在的是一家100多人的中型公司,老板除了经理级以上,还能认识的人差不多一只手可以数的过来,被荣幸叫到倒也不算偶然,之前写过的文案给他留下了些印象,就这样记住了。

先是聊起团队其他成员的离职,然后旁敲侧击问及我的状况,直言有离职打算后,老板直言不讳,一直想找个擅长文案的人在身边辅助他做公司层面的管理,问我是否愿意留下,当然除了跟我普及留下来能得到的能力提升之外,在薪资上也不加犹豫提出涨薪50%的条件。

对于刚毕业不满一年的我来说,得到最大老板的夸赞与赏识,直接跟他对接工作接受领导,其实是十分难得的机会,甚至于我能想到的,这样的偶然机遇我可能以后的路上再难遇到了,更何况是从最低层的应届生直接接触老板,进而学习项目管理和公司管理呢?

另外,薪资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也确实诱人,同时期这个行业市场我跳槽基本很难超越这个薪资水平了。

纠结了很久,其实差那么一点点我就留下了,只是一遍遍回想着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现在的选择能不能给到我想要的东西,仔细一条条分析过后,答案是不能。

虽然一眼看上去好像有着很好的发展空间,但另一个角度,其实是对现在工作的转岗,直接对接甲方写方案文案和做乙方的品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从广告文案策划走向企划,会打乱我整体的职业发展规划。

在那个阶段看起来,我好像可以收获一些人脉,也确确实实能收获不少管理经验,甚至改变我的思维方式,但这一切都是理想状态,都是我喜欢做企划的那种状态,反之,如果自己不喜欢,经过一两年想转回广告文案或者策划,基本是已经不太可能,或者也是要付出更大代价。

最近,公司实习了两个多月的策划妹子,为了留在“所谓的”大平台,转岗去做了运营。不禁联想起自己,很明白她那种怕出去找不到这样大平台的担忧,也很理解她想尝试运营岗位锻炼一下的心态,但私心来说,作为走过来的人,我很想劝一劝这样的年轻人,当岗位和自己想要的想冲突时,岗位的优先级大于平台。

刚毕业那会儿,我们习惯了一种思维,先去尝试,只要自己深入接触,都是可以锻炼到自己的,而只要锻炼到了就是值得的。熟不知,很多人都被这样的思维引入了误区,当我们走的路不是自己想要到达目的地的那条时,我们确实在那条路上也收获了很多风景,但一切退回来,我们已经远远被别人甩下,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更糟的状况是,走在另外一条路的思维和习惯会改变你的思考方式,即使一切重来,你也很难不受之前思维的干扰,很难适应另外一个岗位的工作模式。

当然,还有更多人,是走在自己不喜欢的路上,害怕走出舒适区,害怕改变,又碍于现实环境,就这样一路走过去了,许多年回过头来,你才发现,当初你决定去尝试锻炼一下的东西,想去用它克服自身弱点的选择,就这样没有机会再回头,彼时,也只能发出一声“如果再给我选择一次,我一定不会……”的感慨了。

实习妹子面临的境况,假设工作1年左右,仍然想从运营转策划,两种情况,一是内部转岗成功,这时候面临的是策划经验为0,基本所有的重新开始,运营的经验对她的帮助并不大,甚至会成为一颗绊脚石;二跳槽去其他公司,虽然拥有大公司的背景,拥有更多选择权,但仍然面临工作经验和目标岗位不匹配的问题,极大可能仍然还是选择自己比较有经验的运营岗位,那么,待的时间越久,越难走出去。

那么,这样分析下来,我们发现矛盾和问题究竟在哪儿呢?

我们抱着能提升锻炼的心态是没错的,我们想要找大平台做跳板也是没错的,即使不是自己想要的岗位同样能有综合能力的提升更是没错的,其实错就错在,我们付出的和得到的提升远远不成正比。相比于那些零碎的旁枝末节的提升,我们付出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都是极不对等的,那些自以为是的收获,对另外一个岗位来说几乎等于零,怎么比得上从一开始就垂直下来积累的经验呢?

我们总在听着一遍又一遍的心灵鸡汤,因为年轻所以无畏,不要怕多尝试,大不了从头再来等等等等。但生活和职场都是很现实的,越是年轻,在没有资历的情况下,我们的试错成本越高,所以,在职业选择上,我始终觉得岗位和工作内容比平台更重要。

平台决定的是我们现在在哪儿,只有岗位和工作内容才能决定你未来将要走向哪儿。

那些迷茫的人儿,希望,你们都走在开满鲜花的路上,奔向属于你的远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