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需要反复读的书——《给青年诗人的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1
书,有的需要快读,有的需要慢品;有的只需一次翻阅,有的还需再次拿起;有的读完如过眼云烟,有的阅后久久不能忘怀。《给青年诗人的信》就属于后者。想提高写作,最好的途径是从诗中学习。一开始抱着学习写诗方法的目的读这十封信,后来发现,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此。这是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这十封信不仅仅是写给“青年诗人”的,任何想要寻求人生智慧的人都可以读;这不仅仅是写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信如诗,行云流水,其中的真意可能需要你反复读才能领会。

里尔克是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诗人之一。茨威格曾评价道,“在我们的时代,纯粹的诗人是罕见的,但也许更为罕见的是纯粹的诗人存在,一种完整的生活方式。”在这本书中,作者用他纯粹的诗人的方式提供了关于人生话题的诸多建议。在此我仅分享感悟最深的三点。

(一)关于写作

我不会每天都写日记,因为我觉得不是每天都会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因此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没有什么要记录的。里尔克在信中对青年诗人说,“如果你觉得你的日常生活很贫乏,你不要抱怨它;还是怨你自己吧,怨你还不够做一个诗人来呼唤生活的宝藏;因为对于创造者没有贫乏,也没有贫瘠不关痛痒的地方”。换成那句最通俗的话,“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写作这件事,需要对生活敏感,对生活留意,觉得没什么可写,可能是因为你没有对生活有更多的观察与思考。在诗人眼中,一片云飘过就有它的诗意,一只鸟飞过就有它的动心,没有无关痛痒,只有对生活的热爱。

素材源于生活,有了写作素材下一步又该如何写呢?里尔克曾是雕塑大师罗丹的秘书,他从罗丹那里学会了观察,他认为艺术家和诗人必须摆脱习俗,谦虚而认真地观看万物,去发现物的实质。诗是凝结的文章,是语言的精华,好的诗歌创作是需要灵性的。里尔克认为诗不仅仅是情感,诗更是经验,他会认真观察他所描绘的事物。有了这样认真的观察才能像美术作品一样不仅创作出形,其中还融合有神。其他文体的创作也是一样,只有对素材有细致的观察与切身的体验,只有经过自己内心深加工的创作才能更有理有据,更打动人心。每一个作家也都是一个精致的生活家。

(二)关于遵从内心

我们总是容易在外界的评价中迷失自己。为什么不听听我们内心最重要的声音呢?青年诗人一直问别人他的作品如何,如果别人说不好,他就不安。里尔克便说:“你向外看,是你现在最不应该做的事。没有人能给你出主意,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只有一个唯一的方法:请你走向内心。”我们需要从内心深处寻找答案。这件事是不是你真正想做的事情?你是否可以没有它?你必须做这件事吗?如果你的回答充满了坚强而又单纯的热爱,即便是遇到一些困难,也不要轻易怀疑自己。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创造想要的生活,而你对生活中最细琐的部分也会因为热爱而没有丝毫的厌烦。这就是按自己的意愿,遵从内心的力量。

(三)关于成长

这个社会看起来总是那么着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出名要趁早”,我们总是可以看到类似的话语。可是成长是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的,每个阶段都有它的必经之路,每个阶段都有它逐渐明白的道理。就像青年人不能理解老年人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心境一样,青年人需要热血,若安于平淡反而阻碍了青年人应有的理想。因此强迫与催促成长不一定是好事,避免年轻人犯错也不一定是好事,年轻人需要自己去体验成长,并且是按照其应有规律的成长。成长需要从容不迫,让成长静静地发展,一切都是时至才能产生。“不算,不数”,像树木似的汲取生活的养分。如果一些问题你暂时还没有明白,还没有找到答案,不要着急,那就多多体验,多多感悟。里尔克说“请以深深的谦虚与忍耐去期待一个新的豁然贯通的时刻”,我觉得“忍耐”有些消极,不如秉着深深的谦虚与坚持,终会迎来拨云见日的那一天。顺应成长的规律,成长总会到达它应该到达的地方。

以上三点是对这本书部分内容的浅显理解,日后再读应该会有更多的感悟。除了这十封信,书的后面还附了里尔克的几篇随笔与诗作,还有冯至对里尔克的评论,精华在此不再赘述。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让读者不太舒服的地方,那可能是它并没有那么容易读透。有些句子是含有大量修饰语的复杂句,读起来并非一目了然;有些句子道理深奥晦涩,没有相关经验可能体会不到作者想表达的思想。但这也是此书需要反复读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作者在信中反复提到一些话题如“寂寞”、“忍耐”、“爱”等,想从信中看到更多方面话题的读者可能会觉得信的内容有重复之嫌。

但无论如何,这是一本壮丽而深刻的书,一本值得未来反复去读的好书。引用作者评价《尼尔·律内》的话,“越读越好像一切都在书中,从生命最轻妙的芬芳到它沉重的果实的厚味。你将要得到首次读这本书时的大幸福,通过无数意料不到的惊奇,仿佛在一个新的梦里。可是我能够向你说,往后我们读这些书时永远是个惊讶者,它们永不能失去它们的魅力,连它们首次给予读者的童话的境界也不会失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