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人文景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9

马山不仅有宝贵的自然地质遗迹,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有玉皇殿、白云庵、千佛洞、狐仙居、即墨大夫等景点。此外,民间还流传着诸如红点狐仙、济公井、将军桥等许多神秘而美丽的传说。
玉皇庙
亦称“聚仙宫”,俗称“养老宫”。位于马山之阳西侧的半山腰中,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兴盛时期一度成为道教龙门派的第二祖庭(第一祖庭是北京白云观),后毁于战乱。1991年,中国科学院中华古建筑研究所建筑师李明、沈聿之来即墨设计绘制玉皇庙图纸,1992年重新修建。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殿宇由正殿“玉皇殿”、东殿“三官殿”、西殿“雷神殿”组成,殿内供有玉皇大帝、真武大帝、雷祖大帝、洞阳大帝等几十余尊塑像。
白云庵
位于马山东南山脚下,占地10余亩,殿宇座北向南,分东、西二殿,系道佛合一之宗教形式。东殿为“观音殿”,内供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西殿为“仙姑殿”,内供被明代光宗皇帝赐号“慧觉禅师”的刘仙姑及送生娘娘、撒痘娘娘等。
狐仙居
位于马山主峰前,占地约2000平方米,与玉皇殿、白云庵相对而视,遥相互应。该庙依山而建,巧借山势,东临断壁,建筑风格独特,周围景致壮观,堪称马山诸景观中之胜景。
千佛洞
洞体宽、高各为3米以上,有呈“丫”字形的三个出入口,全长350余米,内设灯光设施。隧洞两侧掘有12个如房间状的支洞,洞内塑有由青岛市园林局雕塑师刁云波等工程技术人员设计、雕塑的古典名著中的历史人物、神话故事人物及国内名山石窟中的大佛等72尊塑像。洞内有一水井,水质甘冽,终年不涸。
丹泉井
位于马山之阳半腰中的玉皇庙东侧谷中。丹泉井之所以闻名,在于它深不可测的深度及其久传不衰的神话传说。早在清朝初年,古人就有“丹泉井,何代穿,三百尺,与海连,神工鬼斧谁曾见”之诗篇。相传,当年泥丸大师李常明在马山建庙时,所需的木材就是从外地用神力从此井中运来的,因此,时人又将该井誉为“济公井”。“丹泉井”虽貌不惊人,但水质甘冽,终年不涸。
即墨大夫雕像
位于马山前坡山脚下,雕像高约10米,占地面积600平方米,系巨形花岗岩雕琢而成。史载,战国时,大夫治即墨,廉洁勤政,政绩卓著,使即墨境内田地广阔,人民生活富裕,社会秩序安宁,因而受齐威王褒奖,“封之万家”。
南进山门
山门跨度十余米,由代表马山自然保护区内重点保护对象的柱状节理石柱与硅化木图案组成,东侧硅化木,高近10米,用钢筋混凝土配以赭色水泥仿制而成;西侧柱状节理石柱,则就地取材拼接而成。
天成殿遗址
位于马山后坡西北隅,俗称马山院子,建于清顺治五年(1648年)。该庙规模宏大,为即墨境内道教全真教龙门派的中心,所辖境内20多个庙头,原庙内有殿堂九幢,及开山道人王真成墓塔一座,兴盛时,该庙道士达140多人。1945年底,庙内道士被遣散出山还俗,道教活动遂被停止,继之,殿宇毁于战乱。
战场遗址
解放战争时,马山作为解放青岛的一座军事要地,国民党派重军把守,在各个山头修碉堡、垒围墙、设关卡,在山内大王沟处曾题有“固若金汤”的字样,妄想在此抵挡人民解放军的进攻。1949年5月在我军的强大攻势下,驻马山国民党军仓皇而逃,至此,马山地区同即墨城宣告解放。
宗教活动
马山宗教活动历史悠久,据考证,马山宗教活动始于唐代,至明朝起,马山就成为即墨境内宗教活动圣地。其中每年规模比较大的宗教活动有四次。一是,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五日为马山道士过年日,这天分布于境内的各庙头的道士都要赶回马山过年,并举行“接大驾”仪式,规模非常宏大。二是,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为大王之神“诞辰”(即大王庙庙会)。三是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为天齐王“诞辰”(即天齐庙庙会)。届时,庙中道士举行斋醮,设坛诵经。周围善男信女纷至踏来进香还愿,亦有行商坐贾设摊叫卖,亦有当地艺人搭台唱戏。这一活动,一直沿续至今,并加之科学管理,其规模日渐增大。四是,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八日,为刘仙姑“得道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