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高考考场作文中途卡壳怎么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04
考场作文中途卡壳陷入窘境,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对题意把握不准、思路阻塞或思维“断路”,实质上就是考生对所写作文要反映的内容不熟悉,或对内容要说明的道理认识得不清楚,或对如何表达这些内容和道理的条理不清晰。说到底,就是写作前准备得不充分。鉴于此,提出以下处理办法,仅供参考。

  应急方案之一:“袖手于前”,预防在先。近些年考试卷题量有所减少,答题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不必慌张匆忙,一定要在作文审题构思上多用心力,一般要用到5至10分钟。不妨学学朱光潜先生的做法:在定了题目之后,取一张纸条(考试草稿纸)摆在面前,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地想——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了为止,然后再把杂乱无章的小标题看一眼,仔细加一番衡量,把无关重要的无需说的各点一齐丢开,把应该说的选择出来,理出一个线索和次第,写出一个纲要。

  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以采用“两结合”快速起草法,就是在整体构思的基础上,打出一部分的草稿,列出一部分的提纲。这样把打草稿与列提纲结合,既可节约时间,又可尽量避免作文的失误。应打草稿并认真修改的主要是三个部分:一是文章的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眼睛”的美丽无疑会使整个文章增色生辉,尤其是考场作文,标题决定了阅卷老师对该文的第一印象和第一判断,直接关系到判分的高低,所以要在拟题上多动脑筋,力争拟出精彩的标题;二是文章的开头,古人把好的文章的开头说成是“风头”,可追答

见开头的美应是我们作文的追求,尤其是从考场作文阅卷的实情来看,在酷暑高温、连续紧张的工作中,阅卷老师能读到颇有几分亮点的开头,无异于喝了一口酽茶,吃了一颗“兴奋丸”,对文章产生的好感自不待言,所以考场作文要精心打造开头,设计出能征服读者(阅卷老师)的闪亮“登场”;三是文章的结尾,有人用吃花生来比喻读文章,若吃到最后是一颗特香的,就会让满口余香回味无穷,倘若吃到最后是一颗霉变的,那就会使满口香味顿然全消,所以,要避免考场作文的结尾成为一颗“霉变花生”,就应该用心着色,力求使之成为全文的又一亮点。除了以上三个部分,文章的主体内容就可用提纲的形式显示。提纲按顺序分条列出,每条后面都用括号注明预计大约写的字数(以高考作文不少于800字为标准),意在对行文起调控作用。采取这种“两结合”的起草法,主要花的是思维活动时间,文字书写用时并不多;若能熟练运用,一般也只需要5至10分钟。这种“磨刀工”不但绝对不误“砍柴”,而且会使“柴”砍得既快又好。

  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有言:“不宜率急拈毫,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我相信,只要大家把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做到位了,就可完全避免陷入中途卡壳难以成篇的窘境。

应急方案之四:当机立断,“重起炉灶”。写作中途出问题,大可不必抓耳挠腮,惊慌失措,要冷静地从时间和篇幅方面作个估算,采取紧急应对措施。一般说来,如果自己突然发现所写内容明显走题或沿着这个思路无法写下去时,还不到整个作文考试时间(高考写作时间一般在一个小时)的四分之一,或所写篇幅不到全文的四分之一,就应当果断框起所写的文字(用括弧即可,不要反复涂抹文字),“重起炉灶”。如果时间已超过作文考试时间的三分之一,或已经写了文章的一半甚至大半,那就万不能采用这种方法,不可能“改弦更张”了,只能另谋补救良策。

  应急方案之五:将错就错,“顺水行舟”。半道上感觉自己写的内容与动笔前所设计的有出入,但也并没有违背题意,此时你就不必拘泥于先前划定的框框了。比如你本来想选某个角度来写的,中途发现写的是另一个角度,那就干脆沿着所写的角度写下去。又如你本来想写议论文,写了一半还在记叙,那就将错就错干脆写成记叙文,把你的故事继续敷衍下去,或者立即结束记叙,辅以适当的议论(抒情),然后再记叙再议论(抒情),写成一篇以记叙为主、夹叙夹议的文章。将错就错,顺水行舟,你也同样能够到达对岸的目标。

  应急方案之六:就近取材,堵塞“漏洞”。如果文章完成大半,无法写够字数,考试终了时间还未到,千万不要轻率放弃,可以快速搜索一下自己有没有亲历过与作文题关键词有关的事,有没有阅读过有关的作品,报刊上读的也好,课本上读的也好,拿一个材料来堵一下眼前的这个“漏洞”。实在记不起来,就看看试卷前面的阅读材料(文言文、古诗、现代文等)和语言表述题提供的材料有没有与作文题相关联的内容,临时借来救一下急。(但是千万不要原文照抄!)这虽然是下策,但是能把作文补充完整了,总比不能完篇好,得分也要高一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