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素材大全:长与短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22
六论长与短

  在我国,自古以来,直到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们往往都把说长道短者视为贬义来看待。其实,这是有偏颇的。说长道短,对于人类社会来说不但必要,而且非常地需要。长与短,两者之间,不仅是矛盾的,而且是十分密切的,不可或缺的。长与短,既有矛盾,又有统一,相互映衬,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有时也会相互排斥。不会珍惜短,就会影响和浪费长;不会看长,难免看短,使长变成短。你看,长与短是不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啊,这是一门人生哲学。

  下面结合人生实践谈一谈长与短方面的六个相关问题。

  1.人生来日方长始于“短”。稍加留心,在现实生活中你就能经常听到有人这样讲,既无论你要他做什么事情,他都会用“来日方长”这句话回答你。

  比如,有的青年人精力充沛,身强力壮,文化素质也不错,有好友劝他说:“趁你年轻,抓紧学习一两样技术,或钻研一门学问吧。”可他总是回答:“没关系,来日方长呢。”结果,等到他老了的时候也没有精通一样技术,一生也没有做成几件象样的事情。

  有位很有名望的中年名医,技术精湛,经验丰富,妻子劝他说:“趁你身体好,抽空把你的治病经验整理一下,将来出本书,也好传给后人啊!”对于妻子的好言相劝,这位名医一笑说:“来日方长,等到我退了休再整理也不迟。”谁知还没等到退休,他就患上了中风病,弄了个半身不遂,这时想写也已力不从心了。对此,他非常地后悔。

  类似这些“来日方长”的人和事,可以说还有很多很多,只可惜,皆因平时不会利用时间,白白浪费了时间,结果到头来竟一事无成。因此,这就告诉了大家这样一个深刻地做人道理:来日方长始于“短”!

  来日方长始于“短”,就是揭示我们:人在世一生,按生存70年或80年来说,从总体上看的确有较长的时间,如果要充分利用的话,有很多地闲暇时间可以利用,只要努力,能够办成很多很多地事情。但要能做成很多的事情,就必须正确处理好人生虽然有长时间但应当从每一点短时间开始的关系,从一分一秒地“短时间”上做起,由小到大,由近到远,由薄到厚,由弱到强,积小成多。如果不注意平时的努力,不从点滴做起,一味地唱“来日方长”歌,念“来日方长”经,或拿“来日方长”搪塞别人,不懂得珍惜时间,任意地浪费时间,或随意地遭蹋时间,你一生的大好时间就会白白地浪费,也就休想干成几件象样的事情,就不会有让自己满意和让别人称道的东西。

  有人说,人的生命是最可宝贵的。但是,你若从深层次上分析这个生命,你就会发现,一个人最宝贵的不是生命,而是时间。正如前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指出的那样:“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是一小时、一小时、一分钟、一分钟积累起来的。”人生没有了时间,也就没有了生命。那么,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姿态对待时间呢?用德国剧作家、诗人席勒的话讲,有这样三种态度:即“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般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我想,如果我们大家都能够真正树立来日方长始于“短”的时间观念,那就应当采取席勒说的第二种态度:从现在起,就“像箭一般飞逝”地对待和利用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生不懂得时间宝贵,不能充分地利用时间,就是不懂得生命的宝贵,就谈不上人生的真正价值。

  2.“取长补短”应当因人因事而宜。“取长补短”这句成语,不知道已经流传了多少年,人们一直都是对它持赞扬的态度,而且都以为这话是没有毛病的,是完全正确的。可我在实践中观察、思考、分析和琢磨了多年,愈来愈感到这句话并不十分地完美,也并非完全地正确,也存在着令人怀疑的地方,甚至有明显地缺陷和不完整性。因为,在对一些人和事情上,如果都按照“取长补短”的方法去做,很可能会适得其反,成效不佳。所以,在关于如何对待“取长补短”的问题上是很值得商榷的。“取长补短”,应当因人因事而宜。

  众所周知,关于“取长补短”,人们通常所指的主要意思是,一是对自己来说,要能向别人学习,取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二是对部下来说,注意发挥他的优势即长处,同时注意帮助他克服不足,弥补他的短处;三是对一个团队来说,希望他能够全面发展,既要注意发挥他的长处,也要注意弥补他的短处。总之,“取长补短”,对自己也好,对下级也好,对子女也好,对团队也好,都是刻求全面地发展和提高的,都是希望能够取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而不能让自己有任何的短处。显然,这样的“取长补短”都把劲用在了“补短”上。所以,基于这种思考,不管花多大的力气,用多大的精力,费多大的劲,也要把一个人或一个单位的“短”处想办法补“长”。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出力不讨好,瞎子点灯——白费腊。有的“补短”使短更短,而且还影响了发挥其长。

  例如,某个家庭有个上高中准备考大学的孩子,从小就爱好文学和写作,而对数学和物理偏不爱好,这两门的成绩也一直不理想。于是,他的家长为了能“取长补短”,硬要孩子把文学和写作等科目的“长”放下来,非要一门心思去“补”数学和物理科的之“短”。结果,他的孩子在高考时,不但数学和物理两科没有考好,连文学与写作也都考砸了。

  例如,在有的企业里,有的人是喜爱坚守生产岗位、埋头在车间里工作型的,有的人是善长经营促销型的,有的人是善长接待和交际型的,还有的人是喜欢钻研发明创造型的,等等。总之,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绝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短处。按常理讲,作为,这时候最需要的是大力弘扬和发挥各自的“长”处,让其充分展示才华就行了。可是,有的就是迷信“取长补短”之招,并发动大家相互之间取别人的“长”,补自己的“短”,结果使得大家很有意见,最终取“长”长不了,补“短”短没长,工作上并没有什么新的起色,还严重挫伤了大家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所以,这样的“取长补短”其教训是非常地深刻的。

  现在有句被实践验证是正确地也是时髦的话,叫做“与时俱进”。我以为,在对待“取长补短”这句话上就特别地适用。“取长补短”固然有她的益处,但是,也不能搞一刀切,应该区别对待。就是说,取长补“短”不如补“长”,有时候或在一定的情况下,如果让长处更长,其不是更好吗?尤其在对待人才的问题上,更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人性化的思想和理念,不应求全责备,不宜搞高、大、全,而应注意培养和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与长处,使某些有专长和一技之长的人才,独树一面,异军突起,精益求精。要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不断地总结经验,使自己的长处变的更长,成为各个领域的拔尖人才和领军人物。重视和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对一个团队来讲,其实就是集中优势力量,这才是最最要紧的事情。

  当然,我们提倡取长补“短”不如补“长”好的思想理念,并不是不要人们向先进学习,否定取长补短,不是这个意思。“取长补短”,有方法问题,也有科学地态度问题。我这里着重讲的是后者,是讲如何有利于让人才脱颖而出的道理。在很多时候,“百事通“不如”一招鲜”。

  3.“扬长避短”不如补短。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都非常崇尚和坚持“扬长避短”的做人思想。笔者认为这虽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却未必是的选择。因为,“扬长”可以,“避短”则未必可取。我们在“扬长”的同时,为什么不把“避短”变为“补短”呢?这样使自己的“短处”不断地得到修复,使自己的长处更加突出,如此对自己的成长不是更有裨益吗?

  当然,这里说的短处,不是那些不可救药的坏毛病,而是指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或相对薄弱的工作才能。事实上,人的有些短处或弱点是想避也避不开想躲也躲不掉的。既如此,我们为什么要回避或无视这一客观存在呢?比方,和沿海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无论在经济实力或科技、教育水平、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距。不少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产品质量不高。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就是中西部地区的“短处”。既然中西部地区有这样的短处,就得敢于承认它,勇敢地面对它,而不要回避它。对自己的不足,积极采取措施,分析原因,迎头赶上,这才是可取的态度。对自己的短处,一味采取回避的态度,显然是不行的。这样做短处不仅避不掉,没准儿越避越“短”了!补短,不仅是一种正确的工作方法,而且是体现做人做事的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补短,可以增强信心,鼓足勇气,有利于加快实现自己目标的步伐。

  再比方对一个人而言,如果在性格上存在着谨小慎微的短处,应该怎么办?如果采取扬长避短的思维模式,那就永远改正不了!这样做,对人生百害而无一利。如果下决心“补短”,改掉毛病,积极大胆地开展工作,就会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完美。

  实事求是地讲,无论是对一个人或一个团体来讲,“补短”往往要比扬长来得更加重要。对于长处或优点,不说它也跑不掉,也不会造成什么损失或危害。而短处或缺点不说不补不改正,则不得了。正因为如此,在某些情况下,补短要比扬长好些。

  4.看人要多看长处。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语终身寒。”这说明一个人讲话是很需要注意方式方法的。因为,讲良言、讲善言、讲好话与讲恶言恶语,不光是影响他人的情绪,更重要的还可能影响他人的前途和命运。这里不仅是说讲话,更重要的是讲如何看人的问题。

  在美国就有一个继母把一个“坏孩子”培养成了伟人的典型事例。十九世纪末,美国弗吉尼亚州有一个孩子异常顽劣,他曾偷偷向邻居家的窗户扔石头,还把死兔子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臭气熏天。气恼不已的父亲对他连打带骂,却收效甚微,这孩子依然热衷于各种各样的恶作剧。这个孩子九岁那年,父亲把继母娶进了家门,继母则来自较好的家庭。父亲向她介绍孩子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州最坏的男孩,他可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总之让你防不胜防。”

  然而,这位继母微笑着走到孩子的面前,并托起他的头看着他,接着又看着丈夫说道:“你错了,他不是全州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却没找到发泄热忱地方的男孩。”

  继母的一句赞美话,让这个男孩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就是这一句赞美的话,从此成为激励他的动力。他日后创造了的二十八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的光明大道。这个男孩,就是大名鼎鼎的戴尔·卡耐基,20世纪世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从表面上看,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只不过说的是一句赞美或激励的话,从本质上分析,是告诉我们看人一定要看长处的道理,善于看别人的长处,多用欣赏的目光看别人,它所给予别人的是巨大的动力支持,比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都尤为重要。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在漫长的人生历程中,每一个人的生命中都会常常不期然地陷入困境而难以自拔,以至于有的人因此自暴自弃。这时候,他们最希望听到和得到的,不是物质上的东西,而是来自于外界的真挚而热忱的赞美。因为在这时候,很可能一句赞美就能够改变他们的一生。就像前面列举的戴尔·卡耐基一样,只要有一个人认为他好、说他好就行。只要有别人的一句赞美,就是对他的一种肯定。对于一颗冰冷绝望的心灵来讲,哪怕一声问候或一个人的肯定,就是一缕温暖人心的阳光,一个祝福就是一阵催人奋进的鼓点,一句赞美就是一只激流勇进的风帆。经历过艰苦磨难的人都懂得,来自外界的赞美的话语,蕴藏着一颗颗真诚而善良的心灵。

  对于人生来讲,既然一句赞美有如此大的魅力,我们所应有的态度就是永远都不要吝啬对别人的赞美。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我们应该做的是容短学长,互补为益。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多赞美别人,乐于为他人喝彩,也能够得到别人的夸奖,同样,还能给自己带来良好的心情,很可能还会为此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使自己更光彩。是由于赞美才创造了美好的世界,那么,美好的世界当然也离不开赞美的语言。

  当然,我们提倡多赞美别人,不是刻意的抬高、曲意的奉迎、假意的吹捧,而是真心的钦佩、真诚的拥抱、真挚的祝愿。

  5.在事关政策方面的问题上,应当相对地稳定,该长就长,莫把“朝令夕改”当赞歌。这里有一个典型的事例。2010年,某报连续发表数篇文章称赞某市政府“朝令夕改”的做法。之所以对“朝令夕改”赞不绝口,起因是源于广州市人民政府。在亚运会举行前夕,为了避免地上交通拥堵的压力,保证亚运会正常举行,市政府决定对地铁乘客实行一个月的免费。不曾想,仅实行一周的时间,地铁客流量超过平时的两倍,地铁站内人山人海,乘客上下车几成“恶战”。这无疑已成为地铁交通安全的重大隐患。很明显,广州市政府的这一决定是失误的,是脱离现实实际的做法。无奈,只好很快又做出一个决定,将免费搭乘地铁改为按家庭补助交通费。事实证明,这后一种做法还是有成效的,很快就将地铁交通压力缓解了下来。因此,有人就撰文大力赞扬广州市政府“朝令夕改”的做法是明智之举,还说“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称道”。明明是一次脱离实际的决策失误,反而被赞叹为“明智之举”,还要把它作为“朝令夕改”的经验进行推广!细心琢磨,对广州市政府这样的“朝令夕改”,我们是不能盲目跟着唱赞歌的。应当从中认真地吸取教训才是。

  当然,我们对广州市政府知错就改的诚恳态度是应当充分进行肯定的。否则,如果政府顾及面子,知错不改,一意孤行,酿成重大交通事故,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给社会造成重大不良影响后再进行纠错,那损失就将惨重了!从没有造成人民群众的伤亡和利益损失这样的角度上说,对广州市政府这次的“朝令夕改”予以肯定是不为过分的。

  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类似广州市政府“对地铁乘客实行一个月的免费”脱离实际的错误决定,尽管是“朝令夕改”了,但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唱赞歌的。因为,如果对这样如此明显地纠错,硬要说成是明智之举的“朝令夕改”,作为一级政府而言,一是太勉强,二是就没有了思想上的是非可谈,三是幼稚可笑。既然是一级人民政府出台的政策或规定,就应该事前进行广泛地调查,是政策就应该相对地稳定一个较长的阶段或时期,尽可能避免“朝令夕改”的现象发生。

  我国先人之所以把“朝令夕改”作为一个成语传乘下来,并赋予它贬的定义,自有它的真理所在。“朝令”为什么要“夕改”?就是说明为政者政令多变,而且变化得太快,这样做是不行的。因为,不要说一个国家了,就说作为一级政府,如果早晨发布的政令,一天就行不通,晚上就得改过来,这还叫什么政令,岂不是太草率了吗?所以,“朝令夕改”是为政者的一大忌!对“朝令夕改”,无论什么时候我们也不能当作赞歌来唱的。

  就以广州市政府“对地铁乘客实行一个月的免费”这样的“政令”进行分析,显然在作决策之前缺少认真地调查和分析判断。不要说在举办亚运会期间广州市的流动人员肯定会大量增加,给交通带来一定的压力,就是在平时,如果坐地铁可以免费的话,也一定会造成地铁的交通拥堵现象。在一个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里,来来往往的人员那么多,能出门坐车不要钱,简直是天上掉下了馅饼,这等好事的光谁还不想去沾呢?就是有私家车的人,有公共汽车月票的人,也会放弃已有的便利条件,改成乘座不要钱的地铁去,因为无论是有私家车还是有公共汽车月票的人都是个人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的。再者,在现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在市场经济社会的情况下,人们的思想觉悟还没有达到就是不要钱也不去坐、自动为社会减轻交通压力、为政府分忧的自觉程度。假如不是如此,而是采取适当降低地铁的票价,或是像为广州市民家庭补助交通费的办法,可能效果会更佳些。

  我们不同意为“朝令夕改”唱赞歌,这并非是说发现政令有了错误就不能改正了,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发现问题,立即加以纠正,这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值得倡导的正确思想。

  6.要想健康地生活,不妨学学长与短的人生哲学。近来社会上流行着一个新词汇,即“0.8”哲学。所谓“0.8”哲学,就是不过满、不极端、不偏执,主张以十分的努力收获八分的希望,以宽松的心境度过每一天,以适度的方式应对世事。

  由这个“0.8”人生哲学,让我想到了如何才能保持身体健康的问题。即如何处理好“0.8”与“0.2”长与短的关系问题。这应当作为我们现代生活的一种新的理念,同时,也是一种适度的人生追求。要做好“0.8”的文章,在实际生活中应做到:

  在身心健康上不要过分追求完美,追求极致。能做到“0.8”即80%的满意就知足了,有“0.2”即20%的不满意也没有关系。否则,物极必反,弦绷得太紧,弓张得太久,都不好,都不利于健康。我国古人讲:“人生事,有十之八九不如意”,阐明的也是这个道理,也有长与短的哲学思想在里面。表面上看,有“0.2”即20%的不满意伴随,可是如果能够长期做到“0.8”即80%的满意,就能达到人生十分满意的目的。

  在工作和事业上,不要急于求成,可适当放慢速度,能够按时完成任务达到计划目标就行。换句话说,有“0.8”的进取心就够了,出八分的力,抱八成的期望,心情自然会放松些。而不能不给自己留一点空间、不留一点余地,让自己一直跑步前进,那迟早要栽跟头的,因为用劲太猛,就无法走得更远,就不可能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事实证明,人的发展都是螺旋式上升的,如果只走直径,很可能会走上绝境。工作上,有时有点失误并不可怕,只要及时总结经验,认真吸取教训就是了。事实上,长期坚持“0.8”进取心工作的人,其结果远比那些善于用一阵子即的力量干工作的人要好得多,也一定为社会贡献得多。

  在饮食问题上,更应当充分利用好“0.8”的人生哲学思想,它不失为一种健康的生活观。比如,吃饭就应当做到吃八分的饱。这样,才能让胃部吸收得更好,消化得更快,才能健康的生活,快乐的生活,保持身体健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