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陷入高抽成争议 网约车的“糊涂账”该怎么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0

滴滴称高抽成订单为极少数

新华社调查对照乘客付款账单与司机收款账单明细发现,两者存在25%至35%不等的差距。多名网约车司机表示,滴滴网约车平台对网约车司机营运费用抽取平台服务费,每单抽取比例在25%左右甚至更高,而且不透明。

此事迅速引发舆论热议。滴滴随即公开平台抽成规则,2020 年,滴滴网约车司机收入占乘客应付总额的79.1%。剩下的 20.9%中,10.9%为乘客补贴优惠;6.9%为企业经营成本(技术研发、服务器、安全保障、客服、人力、线下运营等)及纳税和支付手续费等;3.1%为网约车业务净利润。其中,司机分成包含每笔订单的基础收入、其他收入(比如服务费、感谢费、动态调价等),而司机补贴则是由平台发放的冲单奖、早晚高峰奖、节假日补贴等构成。

滴滴方面介绍称,当一个网约车订单成功匹配后,司机和乘客会根据单独的计价规则来分别计算车费。由于受不同城市、订单距离长短、时间长短、路况拥堵等动态因素影响,司机收入占乘客应付车费的比例也不一致。

滴滴方面还表示,确实存在一部分司机收入占比较低的订单,如顺路单。其中,抽成高于30%的订单占总订单的2.7%。滴滴表示,极少数高抽成订单确实给司机群体造成了困扰,但 “滴滴平台抽成都高于30%”则属于外界的误解。

滴滴称,网络上曾出现过多种计算司机收入占比的方式,近期部分司机反馈及媒体报道的“抽成高”现象,是按照方式1或方式 3的错误计算公式计算所致。司机的真正收入应该按照方式2和方式4的公式,将司机分成与司机补贴整合后来计算,部分情况下还需要刨除乘客补贴的部分。以这样的方式计算,则司机的收入占比将维持在80%左右,相应的平台抽成比例也普遍保持在20%以内。

大笔收益到底进了谁的口袋

按照滴滴的说法,高于30%抽成的订单是极少数,大部分订单的抽成比例稳定在20%,这个说法滴滴司机们是否认可?乘客的车款到底进了谁的口袋?

小吴表示,“老司机”们都知道在机场、火车站等地点拉的订单收益较高,但平台往往会将这样的“大单”派给口碑值较高的司机。口碑值的满分为280分,其中又与出行分、服务分、安全分等多项评分挂钩,其中服务分就是乘客给司机的评分,为了让乘客给自己打高分,小吴甚至准备了指甲刀等小礼物赠与乘客。

阿征表示,除了拼车订单有猫腻外,每天不同时段司机接单和出车的收入也不同,所以静态地分析一笔订单的抽成是不合理且有失偏颇的。他还表示,司机要想提高出行分、服务分等,往往需要在早晚高峰多拉一些“小单”,“小单”拉多了滴滴才会派“大单”。“我觉得滴滴就是在以大数据等手段为杠杆,控制和调节司机的出车行为。谁都知道拉‘小单’挣不到钱,但是由于平台的派单机制,司机不得不这么做。”

网约车的“糊涂账”该怎么算

为了解决网约车行业现存的一系列问题,有关部门及时“出手”了。

近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了2021年工作安排。其中提到今年将促进新老业态融合发展,持续深化出租 汽车 改革,加快推动巡游车的转型升级,增强巡游车运价的时效性和灵活性。同时,督促网约车平台公司公开定价机制,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因此,网约车行业监管的重点应当是确保平台收费规则与抽佣规则的透明度、合理性、可查验性,监管机关与消费者、司机等利益相关方应当获得必要的权限、方式、工具来监督与验证网约车平台收费规则、抽佣规则的施行。也就是说,为了有效保障消费者与司机群体的利益,消费者与司机群体不应当成为网约车平台收费与抽佣规则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应当成为这类规则的参与制定者与实施监督者。

反垄断的“火”烧到了网约车领域

早在去年12月24日,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就提出,要加强运行监测,强化交通运输领域反垄断。今年3月31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召开2021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提出,要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加快建立健全与交通运输新业态运营特点相适应的监管体系,特别是要加强反垄断监管,推动反垄断法规政策在交通运输新业态领域落地实施,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4月3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规定,对九起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件立案调查,其中滴滴涉及三起,涉事主体分别为滴滴旗下从事海外投资业务的公司嘉兴创业和滴滴智慧交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