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实业家张謇的儿子被杀,至今不知幕后真凶是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张謇,南通人,他在42岁的时候高中光绪二十年的状元,同时也是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毛泽东曾说:“ 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他主张 “实业救国”, 一生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虽然他当时既是状元身份,事业也做的非常成功,可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深深的影响着他。一直到他46岁的时候,他的三妾吴道愔给他生下他唯一的儿子——张孝若。

老来得子的张謇自然是欣喜异常,当即附诗一首:

同时对这位家中独子的教育,张謇也是尤为上心。张孝若6岁时由日本人森田政子任其启蒙家教。8岁时,由当时的名士张景云教授国学。但是张孝若“嗜于嬉戏”,作业也常常不能及时完成。但是他天资聪慧,13岁便能写出不错的文章。

张謇曾经坦承: “我即一子,一坏即无后望。我老矣,不得不为久计也 。”老父亲的爱子之心,可见一斑!

之后,19岁的张孝若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但据《工业杂志》1921年刊载的《中国实业名人录·张孝若先生》一文记,实为“亚拿德商务大学”,张只待了一年多,拿到所谓“商学格致学学士衔” )。学成归来后,21岁的张孝若就职他父亲创办的淮海实业银行,担任一职。

一时间,风光无限的张孝若直接跻身“ 民国四公子 ”(其余三位为:袁世凯次子袁克文,张伯驹,军阀卢永祥之子卢筱嘉)。

但是,身处商界的张孝若却一心希望从政报国,他曾经表示“在中国的 社会 ,要做事就和官脱离不了关系;他能够帮助你,也能够破坏你;如果民间做事,能得官力帮助,那自然就事半功倍了。”

之后梁启超等人提出“联省自治”的改革方案,张謇父子鼎力支持。张孝若直接撰写的《南通自治会报告书》,梁启超看过后,直接跟张謇说:“ 颇有生子当如孙仲谋之感 。”

可是政坛远比张孝若想象的复杂,当时“联省自治”方案提出后,江苏省议会直接主张“苏人治苏”,而且在议会内部出现了“北张派”和“南张派”。当时的“北张派”是以张謇为代表,财力雄厚。在议会选举的时候,本来稳坐赢面的“南张派”突然得票数被“北张派”反追。“南张派”不承认,直接说“北张派”金钱贿选,双方不但争吵打斗,甚至出现淮安人叶立民竟服药自杀,搞起“尸谏”。《申报》直接刊登遗书和遗像,让张孝若确定好的副议长的职位直接作罢。迫于压力,张孝若退出了选举。

对于这场选举,面对被指责金钱贿选,张孝若后来说:“我虽接近政权几年,但从无不正当的结合,或不可告人的隐事,金钱界限,毫不含混,清白自持,力保人格。”

北洋政府为了安抚张孝若,也为了让他避避风头,就给他一个实业考察专使的职位,于是25岁的他开始了7个月零三天的出国考察之旅。游历十国,治国经验大增。

归国后,张孝若向北洋政府提出振兴中国经济十大要策,北洋政府授予张孝若二等文化勋章,不过此时的张孝若已经彻底对政界不抱有任何期待了!

这时候的他跟民国文学大家走动颇多,同时他在张謇去世后,完成了张謇的遗稿并且将其出版,同时将张謇生前留下的亏空都尽数补足。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文人孝子,却在1935年10月17日被仆人吴义高枪杀在自己家中。当时张孝若与三姨太李复初正在家中小憩,突然吴义高闯进来并对着张孝若和李复初开了数枪,导致张孝若和李复初当场毙命,去世时张孝若只有38岁。

凶手吴义高随即自杀,没有供词和线索,这桩震惊民国上海滩的命案遂成悬案。要说人赃并获,可为何还是成为了悬案?有几大疑点:

其一 :吴义高是张家旧仆,在张謇还在世的时候就在张家做事。同时张孝若念及旧情,每月30块大洋赡养吴义高,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如此对待旧主,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其二 :命案发生后,上海巡捕迅速到达案发现场。可是此时张孝若的妻子陈石云居然对巡捕说:“事情已经发生了,凶手也死了,就不劳费心了”。 有道是:“民不告,官不究”,巡捕是走了,可是各种小道消息却满天飞。这也难怪,丈夫身死,妻子却漠不关心不让调查,这着实可疑?

其三 :最大的疑点其实是张孝若被杀后,他掌管的大达轮船公司居然成了青帮头子杜月笙的产业,吴义高的家属则一直受到杜月笙的照顾。这样一桩不明不白的企业并购,不得不让人怀疑是否是杜月笙雇凶杀人?

根据现有的史料分析来看,对于张孝若被杀案的原因,有这样两种说法:

一是 当时张孝若在上海开一家银行,有个空缺职位,吴义高想将这个差事争取下来给自己的儿子,而张孝若也同意了,但是三姨太却想让张孝若将这个肥差给自己的侄子,张孝若受不住枕边风就将差事给小妾的侄子,最后吴义高怀恨在心将他们杀害。

二是 张孝若生性风流,有一妻两妾,第二个妾室本以为就原配夫人死后,自己就上位了。可是哪只又来了个三姨太,二妾室心生嫉妒,就把他们杀了。

但是整体来说,我个人还是偏向第三种: 张孝若被杜月笙所杀

巡捕过来,陈石云的漠不关心很好解释——一夫多妻,总有恩宠多与少。受冷落的那一方,看到恩宠那一位身死,自然不会有任何怜悯之心。而对于丈夫被杀也漠不关心,不过是夫妻感情尽失的直观表现。

而银行职位之争也并非空穴来风,而旧仆吴义高因为此事和三姨太交恶也确实说的过去。可是张孝若毕竟对吴义高有恩,吴义高何故连带着旧主一起射杀呢?那只有一个道理能解释——杜月笙想借吴义高之手“一石三鸟”。

事后杜月笙对吴义高的家属如此优待,说明在射杀之前条件都已经允诺好。而张孝若一旦死亡,其背后的轮船厂自然就可以被杜月笙收入囊下。

但是无论如何,这件凶杀案依旧只是一个悬案,所有的结论都只是嫌疑,当年经历这件事的人都已经作古。探究 历史 的意义不仅仅是知道一件事,更多的需要以史为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