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叛逆心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1
孩子对世界有了一定认识之后,对于父母的言行有了自己的看法,不再言听计从,而是产生叛逆心理,这种对立行为有助于形成独立思考,但是也造成很多困扰。为什么会叛逆?多大程度上的叛逆是合适的?怎样安然对过叛逆期?如何引导孩子走过叛逆期?心理模式的发生和转变。1、在婴幼儿时期,由本能为基础的思维模式构成心理模式,由于在基本认知功能形成阶段,主要行为是接受和模仿。似乎对什么都好奇,东张西望,婴儿模仿能力很强,但是并不知道什么意思,也没有“你”“我”之分。偶尔会笑和哭,哭笑也是本能性的,有几种情形会触发笑,几种情形会触发哭。2、当孩子两岁左右,开始认识“你”“我”的概念,于是有了占有欲,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并且逐渐发展出交换概念。对于不同人区分对待,对父母产生依恋。3、当孩子再大一些后,就会对不同事物表现出好恶,有了选择。看到喜欢的东西就会 探索 、希望得到。好奇心是人类 探索 大自然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学习技能的重要驱动力。孩子能够不厌其烦地摆弄喜欢的玩具,从中训练活动技能、建立空间、颜色、形状等概念。4、注意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逻辑思维是在主动注意的基础上逐渐产生的。孩子开始学会观察,因为水滴到纸上所以纸湿了;因为我按了开关所以灯亮了。逻辑思维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和理解事物,形成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5、原因 探索 。经常会问很多“为什么”,尝到逻辑思维的威力,并努力建立一个理性的思维世界。于是兴趣大增,什么都要问,并且与父母交流。这个时期,还是对父母的崇拜和信任达到最大值。6、形成自己的认识和主张。当孩子到5、6岁的时候,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这代表孩子的认识已经达到一定的自信程度。比如有一天孩子说我要自己一个人睡,我要自己做算术题,我要自己洗衣服。要求自己做是独立性的表现,人需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当觉得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来,做好了,就会非常得意。这种自我激励作用促使孩子走向独立。7、开始违抗家长的命令。父母说该睡觉了,孩子却说“不,我还要玩一会”,父母给孩子夹菜,孩子说我要吃那边一个。违抗命令成为一种尝试行为,这是创造性的开始,通过违抗命令看看还有什么可能性,看看家长会有什么反应。这个时候的孩子非常调皮,经常做出一些让家长无奈的行为,将颜料弄得到处都是,还乐此不疲。至此我们已经能够理解为什么孩子会叛逆了。孩子叛逆是心理成长的必经阶段,应该以平常心对待,也应该积极应对,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适应,否则就会造成与孩子的矛盾,如果过分压抑孩子,会影响孩子的创造性,而过度纵容,甚至会造成很多危险。告诉孩子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伴随孩子安然度过 探索 与挑战阶段。从对物品的 探索 到对父母态度的 探索 , 探索 是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因, 探索 也造成了很多损失和矛盾。引导孩子的原则是让孩子顺利、尽快完成阶段能力构建,充分获得阶段能力,并为开启下一阶段打下基础。心理的过早开发不是好事,但是一个阶段完成后开发下一阶段,就是瓜熟蒂落,是顺理成章的好事。过度开发比如过分贪玩也不好,这种失衡可能给整个成长期的教育带来困扰,甚至停滞在某一阶段不能自拔。控制的核心就是在恰当的阶段输入恰当的训练量,这也如同人吃饭,过饥和过饱都是有损 健康 的。8、困扰期。逆反期之中、之后,就是困扰期,这种心理的激荡几乎是相伴而生的。由于逆反,孩子经常遭受挫折,家长一方面要承受孩子的叛逆,一方面又要帮助孩子纠正错误带来的问题,此时家长处于痛苦之中,唯有在爱作用力下才能够胜任此等重任。在孩子逐渐成熟时,也增进了孩子与父母的感情,孩子逐渐不再叛逆,重新回到父母的怀抱。

我觉得就我本人而言,结合自身总结一下有如下几点:1,传统思想影响着一些父母。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父母说什么都是对的,都是按自己的思想认为对的就是合理的,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 “对着干”,这样无意间克制了孩子的天性释放。2,父母认识上的错误,造成教育方式不当。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学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在一些场合不顾及孩子的尊严孩子不听话进行谩骂和体罚。3,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产生思想矛盾。随着子女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或许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进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约束限制子女的行为。因此子女与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

非常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有一件事情让很多家长都特别头疼,那就是对于自己子女的教育,好像对于家长来说,永远不明白自己孩子脑袋里面到底想的是什么,总是和自己期盼的行为逆行,这就是所谓的叛逆心理。

叛逆心理是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心理状态,具体的表现就是总喜欢按照别人的想法去做。

原因就是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沟通,大多数叛逆性格的孩子,都是因为和父母沟通的少所导致的。

青少年期是一个人一生非常重要的一个心理时期,在这一个时期,他认为自己长大成人了,迫切的希望独立,能够摆脱大人的一个约束。

在这个时候也就说明他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凡事都喜欢以自己的意见为左右,他会产生了叛逆心理,当父母的约束和自己内心产生影响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反差,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心理是极其不利的。

这种表现具体就是不喜欢按照别人所说的去做,总觉得自己是最正确的。

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或者自己的朋友,对自己叮嘱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感觉特别的厌烦,一旦自己决定了就不想再去改正。

甚至不管别人怎么劝总是不听,不会改变自己的意思,觉得自己很厉害一样。

叛逆心理,不管是对于任何人都是非常有危害的,这样的小孩,总是更加的冷漠和偏执,意志消沉,工作消沉,学习也消沉,对于任何事情都提不起来精神,好像生活萎靡。

因为和父母没有一个正确的沟通,甚至严重的还会因此走向极端。

比如 社会 上非常多的青少年走向不法道路,几乎都存在叛逆性格的状态。

虽然说叛逆心理对于每一个孩子都有或轻或重的影响,但是也不必太过于放在心上,因为这也算是青少年时期的一个正常 情感 表现。

如果说经历这个时期的孩子太过于的听话,家长反而需要担心,当孩子在这个时候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想法的时候,也不一定是坏事。

即便有的孩子没有听话,不够听话,但是家长也不必过于担心,这个时候只需要正确的引导,尊重孩子个人的一个价值取向,尊重他独有的一个个性,不但能够解决这一个问题,反而能够有效的扶持孩子的一个价值观念,这就是作为家长应该做的一些事情。

其实总的来说,对于孩子的一个叛逆心理,如果说没有出现的时候,那就尽量的避免,多跟孩子去沟通。

如果一旦出现了,那也不要太过于的担忧,或者不要太过于的压制。

因为在这样一种状况之下,过于担忧自己会劳身劳力,过于压制会让孩子更加的反叛,所以顺其自然,只要能够正确的引导孩子的价值观就行。

孩子在不同的阶段出现不同的逆反心理。

第一个阶段,认知阶段。孩子出于对外在世界处于摸索阶段,对所有的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这个时候,他们尝试用手去触摸,用牙咬。如果家长阻止,孩子会出现不听大人管教。这是认知的逆反心理。

第二阶段,孩子在七八岁左右,在规则的建立期,孩子逐步的有自己的主见,或许不成熟,但是那是他的领域,这时候,家长如果强制干预,造成第二次逆反。

第三阶段,孩子十二岁左右,想要拥有自己的独立自主的空间与私密空间,这个时候,大人无意识的触碰到这个空间,同样孩子会逆反。

第四阶段,孩子十五六岁的时候,他们的心智模式已经完全成熟,已经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大人如果干预,逆反表现的尤为突出。

下面这种禅卡是逆反的最佳诠释,可以好好理解一下。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