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作文需要不断修改的诗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4

1. 有关修改作文的诗句,写作文要反复修改,形容反复修改作文的名言或

1、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

典出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句,在写"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一个"绿"字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先后从“到”、“吹”、"过"、"来"、"驻"……一直改到"绿"字方满意为止,于是才有了这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

2、下笔欲生风,磨砻日有功。推敲诗益炼,骈俪语尤工。楼钥《蒋慈溪挽词》。

译文:想要下笔的时候像风一样,就要每日磨练。推敲使诗句精益,伉俪俊秀,工整。

3、“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

曹雪芹出生在南京,少年时代过着富贵生活。在他十三岁时,即曹家被抄的次年,全家迁回北京,家道急遽衰落。从此,曹雪芹过着困顿生活。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部巨著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但全书尚未完稿,他就因爱子夭折悲伤过度而一病不起,「泪尽而逝」,终年还不到五十岁。

4、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 ------何其芳

寓意就是告诉我们,不断修改才是我们进步的阶梯。

5、不要急于写作,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二十遍。-----列夫托尔斯泰

寓意告诉我们,凡事不能急于求成,沉着冷静、寻寻渐进、精益求精。

2. 关于勤改文章的古诗词

关于勤奋的古诗词

1、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2.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3.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4.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韩愈

5.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 --《礼记》

6.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 --冯梦龙

7.千淘万浪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刘禹锡

8.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1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1.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1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1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秦汉前儒家经典)

1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

----张少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聃

引自《老子·道德经》

1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况 引自《荀子,劝学》

1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 中的诗句什么,来说明文章要反复修改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原句为: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他一路上反复吟诵着,思考着,总觉得第三句中的“到”字太平庸,也不够贴切。后来改为“过”字,读了几遍,又嫌不好;又改为“入”字——“春风又入江南岸”,咦,这象什么话?不好!他自言自语着,然后又改为“满”字——“春风又满江南岸”,唉,越改越不像话了,诗人又抛弃了“满”字,跑了十多里路,想了又想,改了又改,却总是找不到一个妥贴的字眼。最后,他忽然想到在船上望见的绿色的山、绿色的水、绿色的田野和草木……绿,不正是江南春天的象征吗? 何不用一个“绿”字呢?于是诗人大声吟诵道:

“春风又绿江南岸”——好一个“绿”字!

王安石到此才确定用“绿”字来取代“到”、“过”、“入”、“满”等字眼。

4. "要想有好的文章必须要反复的修改,"写出至少一句你所积累的有关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推敲”一词的来历

春风又(绿)江南岸——曾用到、过、入

所以有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又说:不因酒困因诗困,常为吟魂恼醉魂.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

新诗改罢自长吟.——杜甫

人各有一癖,我癖在章句,万缘皆已消,此病独未去.——白居易

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闲吟.——白居易

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方干

5. 关与修改诗句的小学生作文100~150字

宿新市徐公店(古诗扩写)

我(诗人杨万里)住宿在了新市的一家姓徐的人开的一家小客栈,在我入住房间的窗口前,有一条疏松的篱笆,篱笆的旁边生长着许多花草和树木,在篱笆的中间,有一条通向远方的小路。春天,才刚来到人间,花草、树木才刚从睡梦中苏醒过来,所以,树叶长得还不是那样浓密,遮不住地面,还没有成为一片茂密的树阴。

远远望去,小鸟在枝头歌唱,飞舞的蜜蜂在为小鸟伴舞,在通往远方的小路上,有一个小男孩,穿着蓝色上衣,黄色的裤子,手中拿着捕捉蝴蝶的工具,急匆匆地往前跑。你看,在他的正前方,一只美丽的黄蝴蝶正在翩翩起舞呢。哦,原来小男孩想捉那只可爱的蝴蝶呢。只见那只蝴蝶的触角像两根细丝似的向外弯曲着,六只黄色的小脚长在毛茸茸的身体两侧,一字开排,一伸一缩,像刚出生的婴儿在啼哭时手脚乱蹬。她的翅膀上缀满了圆形、环行、点状等花纹,配上色彩斑斓的颜色,便显出一幅美丽绝伦的图案。正当小男孩准备下手之时,忽然间,黄蝴蝶飞进了油菜花丛中,茫茫一片的金黄色,无处可寻了……顿时,那个小男孩的脸上充满了无奈。

见此情景,我不禁感叹万分,就坐在窗前,提笔写下了诗: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

碎月(古诗扩写)

汉朝与匈奴连年争战,劳动人民民不聊生……..

一个寂静的夜晚,月亮那惨白的光芒,使人更觉得凄凉.在一个小村庄的村口走来一个八十岁的老人,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一道道皱纹.脸上干枯的就像老树皮.他那拄着拐杖的手,布满了疤痕.他一路蹒跚终于来到村里.他的脸上显出了激动的神情.

这时从对面走来一个妇人.老人连忙问:”我家中还有谁啊?”这个妇人上下打量着这位老人,她叹了口气说道:”那是你家吧?在那松柏树下已经有很多的坟墓了.唉……..”老人的眼睛一下子黯淡下来.他不相信自己六十五年的苦役竟然换来的是这个结果.他快步走过去推开门,房子的狗洞里跳出来一只兔子,一只野鸡从房梁上飞下来,屋里都是灰尘,显然很久没有人住了。屋里竟然长出了野谷子,井边也长了野草,一片凄凉的景象.老人只能用野谷子做饭,采野菜做汤.饭做好了,老人拿起了筷子,心里想着:”我做好了饭,谁能与我共进餐那?”因为过于激动和悲伤,老人的手颤抖了,筷子也掉到了地上.老人推开门向东边望去,天上的月亮像皎洁的玉盘,高高的挂在天空.月下家家灯火通明,家人聚在一起团圆.老人回头望了望空空的屋子,眼中不觉充满了泪水.他想起了儿时的童年时光和小伙伴快乐的做游戏和家人在一起庆团圆…….可现在一切都成为泡影.老人的泪水滴到衣服上,滴到了井里,井里的月亮破碎了,就像永远也复原不了一样………

==================

扩写古诗《望天门山》

清晨,我走出船舱,太阳还没有升起来,在天门山上早早起了一层青色的雾,山风有些凉意,只听见江水流动的声音。站在船头,我放眼望去,只见东梁山形成了一扇天门,仿佛要把天门截断了,江水缓缓而平静地流淌着,时而宽,时而窄,时而急,时而缓。偶尔,浪花飞溅,冲击船舷。“哗哗”的声响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的。整个身心都得到了享受。

纤尘不染的碧水向东流去,跳到着快乐的音符,忽然在半腰被天门拦住了,碧水滚滚地朝另一个方向流去。突然,两座翠 *** 滴的青山相对展现我眼前。绿的发黑的岩石坚硬,挺直,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要扑下来,春把两座山染了一遍。松柏成阵,在山上只见几簇野花就是在绿色的山丘上艳丽的点缀。

在天水相接的地方太阳一纵一纵的往上升,好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雾散开了,眼前一片景象清晰。太阳射出万道光芒,一艘白帆出来了,太阳给白帆镶上了一条金边。江水好像被太阳惊醒了一般,奔腾流去。

看到这景色,我既愿久立四望,又想高吟一首豪迈进的诗篇。

6. 写作文一定要修改这样才能改出好文章他可以用这句名言来训诫

出版社写一部书稿,写完了,立即寄出去吗?可不敢那样做!一定要从头至尾认真修改一番。古人写诗的要求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句的锤炼,不知修改多少遍。我们作文,更得认真把住“修改关”才是。稿子寄出去,编辑人员还得再一次进行修改,这样才能保证文章的质量。

二、修改,是一次作文的最后环节 一次作文的完成,往往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一是审题,领会好命题的要求。二是选材与确定中心,决定这次作文写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思想。三是列提纲,把要写的内容理清脉络。四是写,一气呵成。五是修改,自己满意了再交卷。 有的同学不明白这个理,写完最后一段,立即交卷。那不是自己砍掉一个环节吗?凡是这样做的,我敢说,不会得到太好成绩。往往是那些好学生,写完了,总是在那里反复推敲,一改再改,从不急于交卷。他们深知,作文可不是赛跑。

三、“修改”的想法,贯串作文全过程 修改,从作文一开始,脑子里就得有这一条。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修改”的具体步骤,从审题到完稿,有三步必须抓住:

1.审题后,就开始选材了。选材的过程,“修改”在脑子里就开始了。例如,题目为“我家附近一棵树”。写哪棵呢?开始,小钊想写院里那棵高大的古槐。后来,他觉得这棵古槐虽然很高大,可是写它表达什么样的中心呢?自己拿不准。于是,他又想到大门口外路边新栽的小松树。“别看这棵松树才一人多高,它是我们小队同伴们去年春天亲手栽的。我们经常给它浇水,护理它茁壮成长……”写它,能突出在阳光下快快长大的中心思想。这不就是修改吗?这一步的修改,尽管别人看不到,但自己心里知道是有这回事的。有了这一改,写了小松树,小钊获得了好成绩。

2.修改提纲。有一次,我指导同学们写“街头的早晨”。小棕列好提纲,拿过来请我提意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