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会“愚孝”,这样的人倒底是一种什么心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9

愚孝,其真正的本质,是父母的私欲。

是不是愚孝,首是是看“孝”这个字的解释权归属谁。

简单来说,就是 到底怎样才算是“孝”?关于这一点,是谁说了算?

有一种孝,是“父母认为你孝才叫孝。”

这种孝的解释权在于父母,是不是孝,父母说了算。

那就完蛋了,因为无论你做的再好,哪怕你已经五体投地,只要父母有一丝不满,一丝不高兴,说你是不孝子,那就仍然是“不孝”。

这是一个无底洞。

愚孝,就是这种情况下的“孝”,一切按照父母的要求为最高标准,只要父母有一丝不满,我就立刻改正,有条件要改,没条件,哪怕苦到发疯、累到自杀也得改。否则,就是 不孝之罪!

——其实,现代中国的父母,很少会要求子女拥有这样的愚孝,因为中国的父母是最伟大的父母,绝大多数对子女的付出都远大于回报。

但是,也会有一些父母,因为种种原因,不断地对孩子从小进行灌输,让孩子最后变成一个愚孝者。

比较典型的,就是 “伏弟魔” 。姐姐有弟弟的,父母会要求姐姐一切以弟弟的利益为最重,姐姐可以为弟弟做出一切牺牲,否则就是“不孝”。

还有 “妈宝男” ,一切以母亲的利益为最大,一旦发生冲突,会不顾一切地偏向母亲,其他的包括自己的妻子在内的利益都可以弃之不顾。并且理由充足:我这是孝,你怎么能陷我于不孝?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 愚孝,实际上就是一种工具,是父母创造出来用来给孩子洗脑,以便长大之后可以逼迫孩子满足父母私欲的工具。

其本质, 是人的自私与贪婪。

愚孝者的父母,是毫无底线的欲望和要求,以及对子女无界限的控制;愚孝者本人,则是毫无底限的迎合和满足,还自认为道德高尚。却不知道, 这种孝,往往都是以牺牲自己和第三方的基本权益为代价的。

封建时代,三从四德中解释下的“孝”,多数是出于统治阶级为了加强统治的需要,也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一种匹配。

但现在,已经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情况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要脱离愚孝,首先就是要把对“孝”的解释权拿回来!

什么是孝?在现代社会,对父母尊重、爱护,尽可能多陪伴,让他们老有所养,心有所依,病有所治,这,就是基本的孝!

只要能做到以上这几点,那就已经是尽了孝道!如果连这几点基本的都做不到,那就要检讨自己了!

当然,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和能力不同,如果想更好的尽孝,给老年的父母提供更好的环境,那完全可以。

只要自己对“孝”有了自己的标准,自己做到了该做的,那就可以问心无愧!

还是那句话,绝大多数中国的父母,对子女都是爱大于索取。但对于那些私心过度的父母,子女们也该清醒了,找到你自己心中孝,不要再被操控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