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不问收获 自有一路花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6
      焦点解决网络初级第14期    吴燕  信阳坚持分享第433天

从去年11月份参加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培训到现在 ,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 ,我的思想一直备受冲击 ,内心也有着不同程度的煎熬 。

      在参加培训时 ,刘玉荣教授循循善诱, 一步步教我们如何制定工作室计划, 如何开展工作 。说实在的 ,从那时起 ,我的内心就开始恐惧 、彷徨, 我担心自己的能力差 ,我恐惧学校没有那样的氛围, 那这项工作该如何开展 。

        丹尼斯·威特莱说过这句话:“只要你还嫩绿,你就会继续成长;一旦你已经成熟,你就开始腐烂。”记不清已经有多长时间了,我早已没有了梦想,沧桑的心早已蒙上厚厚的灰尘……

        当我走进了毛毛虫工作坊,听都娟校长讲成长的故事,内心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听着听着我竟然热泪盈眶,继而泪流满面,好久没有这么感动过……有这样的团队有多么幸福 !年轻的时候上公开课或赛课,我多么希望有老师给我指导 ,我多么希望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同探讨、进步 ,可惜没有。好长时间, 一直在痛苦与最后的麻木中度日 。

        胡新颖老师说:“不写即消亡 。”一直清清楚楚的记住这句话 。工作室在开展活动之前 ,我 一直都在纠结 ,也一直在忐忑,自己就是一个懒散 、随心所欲的人,怎么还能带动大家一起学习呢 ?因为好有压力,很长时间 ,我都是一动不动,哪怕雷打也不动。但时间已经不允许了 ,我下定决心 ,从此刻起开始行动 !做我能做的事, 做我能够掌控的事情 ,绝不为超出掌控范围的事而自责 !

      于是我开始带领工作室的成员 ,在群里写分享 ,分享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 。读了小伙伴们在群里分享的故事,我好感动,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精彩!也再一次印证: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不是初登讲台那一刻的热情,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教室的定力。打动教师的不是荣誉证书,而是琐碎的教育细节和鲜活的教育故事。所有不一样的生活, 都值得记录!如今 ,我已经在上写了近30万字 ,小伙伴们的分享已坚持几个月, 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收获 。 

        这次的网络研修对我也是很难受的, 明明知道任务没完成, 就是不去碰它 。因为在学校,我已经有两年没有带语文学科 ,而是代其它学科。三天不念口生 ,更何况在那么漫长的时间里 。在教学设计这项作业上,我没有按照给定的格式 ,而是看着教案书,草草输两份上交过去。很快被老师退回, 并批注:目标不明确 !“退回 ”这两个字在我心中重重一击, 这就相当于是一个后进生啊 !是啊,目标的不明确 ,两份教案相差甚远 ,自己就糊弄不过去 ,怎么能去蒙蔽老师的眼睛呢 ?痛定思痛,我开始认真地读课本 、教师用书 、制定教学目标 ,紧扣目标设计教案, 并且明确每一步设计的意图。 终于把这些弄明白、完善之后 ,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上交。并一直等待, 终于老师反馈两个字 “良好”!我已是激动万分 ……

        PPT课件,我遵循杨鸿雁老师的指导思想 ,课本上有文字的 ,要让学生看书、读书 ,不要只读课件,忽视课本 。力争让每一张图片都是为学生的学而服务 。课件制作完之后 ,紧接着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 我遵循教学设计,不像过去上课那样随意性大,脚踩西瓜皮 ,滑到哪儿是哪。在识字课上 ,尽量让孩子们找规律识字 ,运用自己所学的方法进行识字。 图文对照, 有收有放 ,尽量从实践活动中培养孩子识字能力。 虽然这节课上完,有不少遗憾, 但我毕竟又向前迈出了艰难的一步 。

        4月18日下午,在县一小听了杨鸿雁老师的评课 ,对我是一次很大的触动, 也解决了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盲点, 对我最有启发的就是:

1.最好的学习是输出,做完就写出来,写好了就去读书,不仅要博览群书,更要读专业的书。

2.一群不读书的老师,在学校兢兢业业地教书。

3.课例是本,课例是工具 ,听评课不是针对人, 而是针对课的现象找到办法 。

4.先说后写,说写结合 。读写结合, 相得益彰 ;读写分离, 两败俱伤 ;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 。

5.指导孩子写作文, 先把功夫放在情上。多就少改 ,让孩子愿意写,写感兴趣的。 作文是写出来的, 不是改出来的  。

6.评讲课也叫欣赏课 ,学会欣赏最差的作文 。所有的课,情字在前 。

7.课外阅读课程化,教材里推荐让孩子读的书你读了吗 ?

8.课标覆盖所有的教材,学段、学期、 单元目标一条线 。

      米兰•昆德拉说:“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 虽然这个学习的过程有些艰难 ,还伴随着一些痛苦和不情愿 ,但是不逼自己一把,又怎能进步?

        让我们将自己的工作,将所带的班级视为一方土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一春一秋的更迭中,愿我们勤勤恳恳,致力不怠。

        心之所向,即为光芒 。感谢杨老师给予我的帮助和鼓励,这次研修,对我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