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六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根据散文选材范围广阔、结构自由灵活、表现手法多样的特点,阅读时应按以下方法进行:

一抓“文眼”,二明“散聚”,三得“神韵”,四重“感情”,五识“线索”,六扣“中心”。

只要按照这六个步骤进行阅读,就能达到读懂一篇散文的目的。下面就对这“六步”法加以介绍。

一抓“文眼”。“文眼”是文章精要之所在,或揭示题旨,或点明写作缘起。它像人的眼睛,特别传神,通过这个“心灵窗口”,可以窥见作品的感情基调。抓“文眼”就是要抓住表现或透露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白杨礼赞》中“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是直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眼”。《背影》中,“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是透露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眼”,怀念背影,怀念父亲。

二明“散聚”。理解“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不要被散文材料“松散”的表象迷惑,要抓住它“神聚”的实质,明白所有的材料都是为中心服务的,是为中心做铺垫的。明白所有的材料都是被一根主线――中心贯穿着,明白这种写法还能收到曲折有致,曲折有致,跌宕起伏之效。

三得“神韵”。抓“文眼”、明“散聚”在阅读时一般是同时进行的,它们是读懂散文的最基本的要求。除了读懂,还要欣赏。得“神韵”就是要欣赏散文的语言美、景物美、意境美、表现手法美。如《春》的明丽、鲜艳、五彩缤纷、勃勃生机,《济南的冬天》的清新、婉约。优美的散文就像诗,令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

四重“感情”。所谓重“感情”就是留意所描绘的具体形象,着重体会所融之情。《春》中“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是在写景,但更是在抒情,抒发对春的喜爱之情,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

五识“线索”。散文为达到“散”与“不散”的统一,在组织结构上,也用线索把所有题材串联起来。常见线索有思想感情的变化、时空的变化、某事物等。如《藤野先生》就是以作者对先生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将全文组成艺术的整体。阅读散文抓住线索,就能看出材料的内在联系。

六扣“中心”。散文一般都不直接点明中心思想,往往是借助具体形象,通过联想,在具体形象中,寄托自己的感情。如《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都是借景抒情的,阅读时应扣住这一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