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郊铁路已经领先全国,又传来2个好消息,未来有望引领国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5

轨道交通是公共交通方式中治理拥堵见效最快、通行能力最大的。同时,城市轨道交通也是城市的窗口,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伦敦地铁、美国纽约的中央车站都成为了城市的地标。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起步并不晚,1971年北京地铁北京站至苹果园段作为我国第一条地铁试运行,但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后续发展得并不快,21世纪后才开始飞速发展。

截至2021年8月,全国共有48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47条,运营里程7970公里。

10月9-11日,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主办的2021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高峰论坛在中国国际会展中心(静安庄馆 北京)举办。展会既是对十三五时期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回顾,也是对十四五的展望。

近年来,北京在轨道交通领域不仅保持了高速的投资,而且还在市郊铁路发展上走出了一条新路,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

国内市郊铁路数北京最成功

市郊铁路是一种介于地铁和城际铁路之间的城市轨道交通方式,主要用于中心城市沟通远郊区或卫星城,这种方式一般利用既有线,也可以新建新线。

相对地铁和城际铁路来说,市郊铁路投资少、运营方式灵活、长距离乘车体验比较好,也是国家目前提倡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方向。但是发展市郊铁路也面临不少困难,例如既有线的租用方式、车辆线路的改造难度、日常运营方式等。

目前国内市郊铁路最成功的要数北京。自第一条线路S2线于2008年开通运营后,现在运营线路已达到4条(S2、怀密线、城市副中心线、通密线),市域内运营里程353.5公里,车站22座。这其中既有被誉为“开往春天的列车”的S2线,也有怀密、京通号等CRH6型和谐号动车组,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既服务于日常通勤,也成为了快捷的 旅游 专线。

北京多项创新思路推动市郊铁路发展

北京发展市郊铁路首先是规划标准高,是从城市总体规划角度考虑,选择合适的区域与线路进行布局,市郊铁路有效填补了地铁网络的空白,也与地面公交网络有效衔接互补。例如:S2线有效填补了远郊区延庆的快速通勤需求;副中心线充分利用了已建成的北京-北京西地下直径线,服务于通州副中心和燕郊。

其次是创新运营方式,与北京铁路局合资成立“北京城市铁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各占50%股权比例,共同编制顶层规划,共同实施。

最重要的是深入TOD理念,坚持站城一体化规划建设,加强市郊铁路线路及车站与周边用地的整合规划,推动铁路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北京首批轨道交通微中心名录中,市郊铁路(轨道)微中心占比近50%,计划先期实施霍营(黄土店)综合交通枢纽。

日前,北京市郊铁路又传来了两个好消息。 首先是副中心线西延通过了可研评审,部分新建,并将成为远期京昆通道的一部分;另外更重要的是,北京市与国铁集团还在研究市郊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问题,这说明未来市郊铁路将更便捷、更普及。

随着国家逐步收紧城市轨道交通的审批,提升门槛,今后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会更注重性价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北京市郊铁路的成功案例为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发展远距离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充分契合“智赋城轨、慧行致远”的理念,将促进市域铁路在国内的良性发展,引领国际轨道交通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