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2

1. 瑕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基本字义1. 玉上面的斑点,喻缺点或过失:~玷。

~垢。~疵。

2. 空隙:~隙。~衅(漏洞,可乘之隙;亦喻过错)。

3. 古同“霞”。详细字义〈名〉1. (形声。

从玉,叚( xiá)声。本义:玉上的斑点)2. 同本义 [red flaw]瑕,玉小赤也。

——《说文》赤瑕驳荣。——司马相如《子虚赋》。

注:“赤玉也。”江珠瑕英。

——左思《蜀都赋》深瑕而泽。——《考工记·弓人》璧有瑕,请指示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瑕不掩瑜。——《礼记·聘义》3. 又如:瑕适(玉上的斑痕。

比喻缺失)4. 比喻人或事物显露出来的缺陷、缺点或小毛病 [defect]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左传·闵公元年》善言无瑕讁。——《老子》德音不瑕。

——《诗·豳风·狼跋》弃瑕录用。——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5. 又如:瑕瑜(比喻人的短处和长处)6. 裂缝;罅隙 [gap]凡相胶…深瑕而泽,紾而博廉。

——《周礼》7. 又如:瑕缝(裂缝;裂隙)8. 引申为空虚、空子 [loophole;opportunity]攻坚则韧,乘瑕则神。——《管子》9. 又如:瑕隙(可乘的间隙,嫌隙)?10. 带红色的玉 [red jade]于近则有瑕英菌芝,玉石江珠。

——扬雄《蜀都赋》〈动〉1. 指出缺点、毛病。引申为怪罪 [blame]惟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

——《左传》2. 又如:瑕訾常用词组1. 瑕不掩瑜 xiábùyǎnyú[the defects do not oueigh the merits] 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是主要的瑕不掩(揜)瑜,瑜不掩(揜)瑕。——《礼记·聘义》2. 瑕疵 xiácī(1) [spot]∶本指玉的疵病,喻微小的缺点,后泛指一切缺点指前人之瑕疵。

——唐· 韩愈《进学解》(2) [blame]∶指摘毛病3. 瑕玷 xiádiàn[flaw] 玉上的斑痕。借指污点;毛病只道那计氏是降怕了的,乘了这个瑕玷,拿这件事来压压他,休了他,好离门离户。

——《醒世恒言》4. 瑕瑜互见 xiáyú-hùjiàn[have defects as well as merits] 比喻优缺点并存升庵论文,瑕瑜互见。——清· 平步青《升庵文选》。

2. 求一句文言文翻译

瑕以宾客之礼接待他,也像大夫那样地问他

翻译: 秦国有一个叫尊卢沙的人,好说大话,并且处在这种情况下还对自己深信不疑。秦国人笑他,尊卢沙说:“不要嘲笑我,我将要向楚王陈说统治国家的方法。”于是,飘飘然地向南方的楚国走去。 等他到达楚国的边境,把守边关的官吏拘捕了他。尊卢沙说:“当心!千万不要拘捕我,我是来当楚王的老师的。”边关守吏送他到朝廷上。大夫把他安置在宾馆里,问他说:“先生不轻视我们偏远的国家,不以千里为远,来扶助壮大我们楚国。有幸和您接触的时间还不长,不敢倾吐自己的心里话。其他事不敢多问,暂且想听听您来做楚王老师的想法如何?”尊卢沙发怒说:“这不是你所能知道的!”大夫打听不到尊卢沙的真实意图,只是把他送到上卿瑕那里。瑕以宾客之礼接待他,也像大夫那样地问他。尊卢沙更加恼怒,作出想告别离去的样子。瑕怕得罪了楚王,急忙去告诉他。 楚王催促尊卢沙来见面,尊卢沙还没有到达,派去的使者已经去请了三四趟。等到见了楚王,尊卢沙只是拱手而不跪拜,召唤楚王对他说:“楚国东面有吴国和越国,西面有秦国,北面有齐国和晋国,这些国家都虎视眈眈地窥伺着楚国。我最近路经晋国边境,听说晋国要约同其他诸侯国图谋进攻楚国,宰了白马,陈列着珠盘玉敦,嘴唇上涂着牲血,盟誓说:‘不使楚国遭祸,誓不相见!’并把璧玉投入河中,以祭祀河神,将要渡河。楚王你还能安枕而睡吗?”楚王站起来询问对策。尊卢沙指着天立誓说:“如果让我尊卢沙为卿,楚国不强盛的话,有这太阳来作证!”楚王说:“不过冒昧请问,当先做那一件事?”尊卢沙说:“这是不可以空口白说的。”楚王说:“对。”于是马上任命他为卿。 过了三个月,没有什么异常情况。不久晋侯率领各国诸侯的军队到达,楚王非常恐惧,召尊卢沙商量退敌之计。尊卢沙瞪大了眼睛,说不出话来。逼着他讲,他才说:“晋国的军队锐勇无比,替你楚王着想,最好的办法,不如割地和晋国讲和。”楚王大怒,把尊卢沙关了三年,割掉鼻子才放了他。 尊卢沙对人说:“我从今以后才知道说大话是足以招惹祸患的。”从此他终身不再讲话。想讲,一摸到被割的鼻子就止住了。 有才德的人说:战国的时候,读书人大多好说大话,不着边际,大概往往是想借助大话来设法寻求富贵。尊卢沙也就是其中的一人。如果晋国军队不马上到来,或许可以稍稍施展他的欺妄;而他没有多久就遭失败,这也是不幸的了。一一考察过去的事情,凡是弄虚作假欺骗人的,都没有好结局。这样看来,尊卢沙的割掉鼻子,并非是不幸,而是应当的。

3. 文言文 牧童指瑕

牧童评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牧童评画》 江南财主杜处士爱好书画,为求得一件宝贝花了数百的钱,收藏了一幅名画《斗牛图》,特别是对两牛相斗时那高高翘起的尾巴,经常带在身边。一天,展示书画的时候,有一个牧童观后拍手说:“这画画的是斗牛!斗牛相对时牛尾巴从来是夹紧的。而画上的尾巴是翘起的,这是错的”。处士笑着说:古人说过:耕地的事情要请教农民,织纺的事情要请教织女,这是不可改变的道理。 (说明了实践出真知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