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红楼梦》三(红楼之经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1
红楼梦是一本奇书,集文学、美学、哲学、医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为一体,蒋勋老师更认为它是一部超度人生的佛经,这部伟大的作品,理想性和现实性是成正比的。本次思考主题——红楼之经济,换个角度看看红楼梦。贾府,一个传说中“白玉为堂金作马”的大家族,皇亲贵胄,门庭显赫。上上下下三百多口人,等级尊卑分明,开支极为庞大,久而久之入不敷出,直至最后破产。曹雪芹在很多的章节里,都曾埋下贾府走向衰败的伏笔,他常借大小人物之口,提及日渐衰败的经济状况和庞大开支。聊到红楼经济,个人觉得从月例见起颇为好玩。

在贾府,从主子到仆人上下均有“月例”,就如我们现在所说的工资。贾府对月例有着极严格的管理规定,透过月例看百态。且不说贾政、贾赦等在职领薪男人,只计算后院开支。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李纨带众姐妹逼王熙凤做监社御史解决经费时,被王熙凤一顿抢白。话中得知,月例最高的后院主子是贾母、王夫人和刑夫人,每月二十两银子。接下来是李纨,因贾母心疼她是寡妇,给她每月十两银子,念她还带着独子贾兰,又增加十两,她虽是孙辈媳妇,但母凭子贵,就月例来看,李纨在贾府还是相当有地位的,甚至超过只有一个女儿的当家少奶奶王熙凤。第三个便是王熙凤,月例五两。在贾府月例分配中,能明显看出古代妻妾的巨大差异,贾政的两个妾赵、周姨娘,她们月例为2两,只有夫人的十分之一。其他主子小姐月例一应二两。丫鬟也分等级,贾母和王夫人一等丫鬟(大丫鬟)如鸳鸯、金钏等,每人每月一两,贾母配八个一等,王夫人配四个。宝玉、黛玉、迎春等少爷小姐们一等丫鬟如晴雯、麝月等,每人每月一吊钱,小丫鬟每人各五百钱。在丫鬟中,妾的丫鬟更是渺小和卑微,赵、周姨娘两个贴身丫鬟月例五百,和怡红院佳蕙等小丫鬟一致。这里,不得不提另一个半主子,就是宝玉房里的大丫鬟袭人。她原享用贾母房中八大丫鬟名额,月例一两,后因和王夫人打小报告提议让宝玉搬出大观园,深得王夫人之心。王夫人交代凤姐给袭人再加一两,月例二两。凭月例标准,王夫人确立了袭人为姨娘的身份。除了月例,贾府逢年过节还有年例和赏赐,就是奖金部分。估算一下,荣国府上下三百多人,光月例支出每个月需要上千两银子,一年要花一万多两银子,是一笔非常大的固定开支。

除了月例,贾府日常费用也是巨大的。三四百人的衣食住行、文玩摆设,以及胭脂花粉等采办,都极为讲究和精美。上上下下习惯了锦衣玉食,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吃的一道茄子的配料,需用上十几只鸡的净肉配无数他料熬制而成,小丫头芳官还嫌弃奶油松瓤这类点心油腻等。刘姥姥吃到螃蟹时,更直接道出了普通农户和贾府的巨大落差:“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 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二十两银子是收成不错的农户家庭一年开销。而贾府这样奢靡浪费的生活,一年最起码固定耗费上万两银子,在当时足以养活五六百户普通家庭。贾府另外一笔比较大的开支是人情往来。第七十二回中贾琏提到:“要送南安府里的礼,又要预备娘娘的重阳节礼,还有几家红白大礼,至少还得三二千两银子用。”一个重阳节要花上几千,还有其他中秋、过年等大节开销就更为厉害了。王熙凤为了理好这个家,也真是操足了心思,不但宝玉黛玉的婚事,贾府各位小姐出嫁的费用,就连老太太的后事,有多少支出都列好预算了,用她的话形容是勉强敷衍全局,但她也担心:“如今再俭省些,陆续也就够了。只怕如今平空又生出一两件事来,可就不得了。”她这个话点出了贾府经济崩塌的重点,就是这样大富大贵的贾家,经不起元妃省亲这样的大事折腾。为了元妃娘娘省亲,贾府修建了大观园,其中两个小事看本质,一为大观园到苏州采办唱戏班子,置办乐器行头花了三万两;二是置办花烛彩灯帐幔等花费两万两,两件小事就花了五万两银子,整个园子没有一两百万两费用,肯定搞不下来。大观园建好后,除了原来一行仆人,又配套供了私庙、戏班子等,无端增加了不少固定的开销。贾珍和贾蓉有段对话说:“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共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两年再一回省亲,只怕就精穷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为了这件光宗门楣的大事,贾家掏空了历代攒下的百年基业,导致入不敷出几近破产,可谓福祸双依而至。

贾府开支惊人,其收入却远不似外人所想象的“手扶摇钱树、怀抱聚宝盆”。贾府老爷贾赦、贾政等都是领朝廷俸禄的官员。在清代,官员俸禄是相当有限的,以贾政为例,他的工部员外郎官阶从五品,按照这个级别一年的俸禄是八十两,养廉银一千两百五十两,外放学政后为正三品,俸禄一百三十两,养廉银六千两,虽说清代官员都有贪腐收入,但红楼梦里的贾政为人谦恭厚道,做派正道,评估其灰色收入有限,他们的收入只能和后院的月例勉强相抵。贾府收入的大头,主要来源于庄田租金。书中第五十三回写到黑山村的乌进孝进京交租,清单上列出“大鹿三十只,獐子五十只,狍子五十只......杂色粱谷各五十斛,下用常米一千石,各色干菜一车,外卖粱谷,牲口各项之银共折银二千五百两。"从庄田租金来看,荣国府十来个庄头,基本年收入有两三万两,正好和前面所说的人情往来、日常消费相抵,赶上丰年,日子就更宽裕一些。所以,简单的盘算一下,贾府并不是传说中的那么有钱,维持这么一个大家庭的正常运作,对于十七岁的王熙凤来说,也是极为不容易的。当然,在盘账的过程中,我们也能看到王熙凤的狠辣之处,她在馒头庵私接张大财主家一女二嫁的民事官司,开口就是三千两,还有将公账挪出放高利贷,固定利息收入一千五百两,而她本人的月例只有五两银子,细微之处足以看见她的胆大妄为和见利忘义。

啰啰嗦嗦这么多,突然想起了红楼梦最经典的那首《好了歌》,富贵荣华终究不过是一场虚幻。特别喜欢董梅老师说的一句话,红楼梦的主题是“证空”,而曹雪芹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在政治和经济的现实性之中,为《红楼梦》这部书包裹上了强大的思维硬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