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书成课》训练营,我在两天内学到了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2
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梳理出两天的知识点。真正来说难度不在理清知识点,而是马上去做。但是做完之后感觉非常轻松,思路也更加清晰。

在这之中,让我收获最大的5个知识点:

1.开发一门课程的流程:确定课程方向——确定合适书籍——确定课程价值——搭建课程结构——设计内容转化——课堂呈现规划。想要开发一门课程,首先要知道自己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以及做这些事情的目的。

2.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三个转变:内容变问题,讲授变研讨,答案变共识。与传统的老师在台上讲,学员在台下听的模式完全不一样,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开发学员的主动性,讲师与学员互动更多,对知识点的掌握方法更灵活。颠覆了传统的观念。

3.学以致用的五要素:为什么(了解学习价值、目的)——主线(核心观点/主导思路)——方法(规则;要素)——步骤——练习+反馈。所谓的学会,不仅仅是记住,更重要是掌握。

4.主要内容结构化的五种逻辑:(1)流程式结构(2)并列式结构(3)对比式结构(4)问题式结构(5)情境式结构。每一种结构适用相应的知识点,非常方便理解。

5.书中内容变案例的五要素:场景/情境;人物;事件;如何用;结果。掌握了五要素,才能编写出生动、合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3个知识点:

1.知识的诅咒。一个知识点,我能够理解,并且我认为大家都能理解。但当实际情况与我的想法冲突的时候,即陷入了知识的诅咒。这是我经常能遇到的问题,我的学员与讲师之间差距非常大,如何避免知识的诅咒,对我来说是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2.课程整体结构框架的设计遵循的ASK三要素:态度、知识、技能。曾经我有的课程开发到一半发现实施起来有不小的漏洞,就是这样的问题。

3.概念性知识转化学习活动的方法:连线法、搭积木、打破部门墙。因为行业的关系,我教授的知识中大部分属于概念性知识,因此这些方法对我来说很有用。

可以用在我的课程开发中的3个知识点:

1.书中内容变案例:5要素、案例的6T法则、案例的呈现方式。案例是加深学员对知识点的理解好方法,我在从前的教学中也经常用到,经过这次训练,我对案例的编写认识更多,更方便我编写合理生动的案例。

2.书中内容变学习活动:概念性知识(搭积木法、连线法、打破部门墙);流程性知识(拼图法、粘贴法);方法性知识(五星教学法);反思性知识(角色扮演、图形化)。都非常实用。

在将来的学习活动中,我会:

1.内化书中知识,熟悉我要开发的课程(熟读我要化成课程的书籍,并从中提炼知识点);

2.提取可用的知识点,搭建合理的课程框架;

3.确定课程大纲和每个知识点合理的呈现方式,如何让学员掌握,其中最常用的是编写案例和各种学习活动。

4.尽量做到当堂知识点回顾,有条件可以跟踪反馈,保证学员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学会运用。

希望我们越来越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