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坑村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4

1992年以前,长坑属峙头乡,后并入郭巨镇。因长坑地处偏僻,过去交通极为不便,连自行车也无法使用,与其他村庄几乎隔绝。郭巨峙头一带的人,只知道峙头有个长坑的地方,可到过长坑的人,屈指可数,寥寥无几。
在农业合作化年代,长坑是一个生产大队,大队部就设在长坑,那个时候有近百来户人家、300多个社员,名义上是生产大队,其实只能上山砍柴,下海捕鱼,每户人家养一头猪,其他没有农话可干。因为它是宁波市唯一没有耕地的村落,村庄里没有水稻田,没有河流,也没有海塘。潮水涨高的时候,山脚下是一片汪洋的海水,潮水退后,山脚下露出了一片沙石。因没有种水稻和番薯的田地,故在粮食凭票供应的年代里,社员吃的口粮,由国家发浙江省流动粮票,让村民随处购买。
全村居民住在离海大约100米高的半山腰间,眺望山下是万丈深渊的大海。村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峙头洋,洋面上有来来往往的船只以及星罗棋布的舟山群岛,再往远看,能隐隐约约地看到舟山沈家门的建筑物。山脚下的海面上漂荡着三四只小小的木帆船,那个时候,这几只木帆船是长坑社员的唯一交通工具,作用可大着呢。家里的米、盐、油及日用品吃光用光了,就把柴木装上小船,凭着一支橹,一橹来一橹去,一直摇到沈家门,把柴木卖掉后,买回米、油、食盐及肥皂、火油等生活用品。这样来去一天时间,对长坑人来讲,还算方便。家里的猪养大,可以卖了,那么几户人家合拼一只小船,驶过峙头山嘴,到郭巨,由食品站收购。长坑村民还有一个特长,就是在每年四五月份间,下海捕捞鳓鱼,捕捞上来的鳓鱼,全村人吃不光,就用小船运往郭巨,由郭巨供销社新碶头收购部收购。另外,就连村里的姑娘出嫁,也用这几只小船,敲锣打鼓热热闹闹地把新娘送往男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