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写好作文?

如题所述

一、作文要学会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总之,作文要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 二、写好作文先学会观察 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就这样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把观察锻炼成习惯,锻炼成第二天性,这是一种很需要时间去磨练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对一些看似不大实则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你要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变化它的颜色,学会刨根问底,弄清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你要走向社会,同更多的人接触,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东西,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这就是观察的过程,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观察决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广义的更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是指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 (二)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多同学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这样就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白白浪费掉。 (三)观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别犯“脑热病”,三分钟的热度对与写好作文是没有益处的,你要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这样你才会写出妙文佳作来。 学会观察对于写好作文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离开了观察,你往往会感到难以下笔。愿你学会观察,不断培养,提高赞成的观察能力,在写作实践中取得得大的进步。 三、意高则文胜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图。那么文章在立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立意要正确 正确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义,所谓正确就是要保证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观点正确,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符合我国基本政治原则,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给人以积极的启发。 (二)立意要专一 “作文之事,贵于专一,专则生巧,散乃人愚。”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说明这个问题,又想阐述那个观点,东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确。其实,想面面俱到肯定会面面 不到位,况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与其“贪多嚼不烂”,不如集中笔墨表现一个中心,即使是通过数件事来表现中心,也要做到紧帖中心行文,目标始终如一,着墨于材料与中心的结合点,使材料蕴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三)立意要新颖 文章最忌随人后,人云亦云,新颖的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即使同一写作对象,总是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只要我们打破思维的定式,站在时代的高度,避“俗”求“异”,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或联想、或扩展、或类比、或逆向,发人之所未发,就能在五颜六色的天空里构筑属于你的最 美的彩虹。 (四)立意要深刻。 立意的深刻是指确立的主题不是人所共知的肤浅的道理,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更深层的意蕴。 (五)立意要巧妙 在习作有限的文字内,要表现较为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从生活中的一斑一点、一枝一叶去再现生活的全貌,从一个点、一个片段、一个瞬间、一个现象入手,对社会、对人生进行描述和深思,即立意要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角度虽小,却能小中见大,平中见奇。 四、怎样写好状物的文章 如何写好状物文章呢?请大家牢记以下五点: (一)交代来历 文章开头用一、两句话介绍物品的历来,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具体描述 通过颜色、形状把物品外形准确勾勒出来,写出特点给人以鲜明的感觉。多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展开合理的想象。赋予它情感,就会使物品活生生地跃然纸上。 (三)动静结合 先写静态的外形特点,再写它的动态。这样会增添一些情趣,写出的文章也会更加生活。 (四)说明功能 每件物品都有它独特的作用,一般来说,这类文章要在结尾处说明一下物品的作用这样会更加突出这件物品的特点。 (五)融进感情 字里行间要流露出作者对所描述的物品的喜欢、珍惜之情,这样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五、长话短说话缩写 读了一篇好文章,你一定很受感动吧?要是你想把这个故事简单的介绍给别人,就可以用缩写的形式。本次习作练习的是缩写,要求主要内容完整,重点突出;语言简练,缩写后文字不要超过三百字。 缩写是作文中的一种常见形式。所谓缩写,就是在不改变中心,不改变体裁,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的情况下,把一篇长文章压缩成短文章。学会缩写,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进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那么,怎样进行缩写呢? (一)要留主干、去枝叶。在缩写课文时,我们要删减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以及说明、交代等地方,留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如《小抄写员》一文中我们首先要思考:叙利奥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帮爸爸工作的,他为什么要偷偷地做,怎样做的,结果怎样,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然后把 帮爸爸抄写的事情经过写下来,而把当他被爸爸误解后是怎样想的等无关紧要的删除。 (二)要直接简化任务语言。在叙述中,我们要把直接叙述变成间接叙述,尽可能简化人物语言。这样,既使情节连贯,又使语句“简练”。 (三)要保持文章脉络清晰。缩写课文要注意保持文章主要脉络的清晰和完整,特别是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要齐全,让人读了对原文有个大概的了解。 (四)要不改变课文原意。缩写课文最要紧的是缩写后不可改变课文原意,做到内容基本保持和原文一直,不会使读者产生歧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30
一、多阅读。
阅读是基础,写作是运用,阅读对于写作非常重要。学生读什么好呢?当然是好文章,尤其是名篇。首先是课文,它们经专家们精心挑选,能代表各类文体特点,且十分适宜学生们学习,必须首先把这些文章学好。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开辟第二课堂,向课外阅读阵地延伸,得益于课外。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意语言的学习积累,要记下书里的好词佳句。最好是备一小本子,随身携带,随时随地摘录和学习语言。同时,还要贵在一个“积”字,持之以恒。正所谓“涓涓清泉,汇成江河”。只有天天学语文,日积月累,你的语言才会越来越丰富,为写出好的文章奠定基础。遗憾的是学生们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须知,文章是以语言为第一要素的,语言功底若不过关,写好文章就成了空中楼阁了,所以,学习语言始终应是读语文的一项重要任务。古人读语文,就十分重视语言的学习和积累,现当代的很多文人作家也是如此,他们特别重视名篇佳句。这种学习方法确实很值得我们借鉴。
二、勤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还应肯动脑筋,勤思考。每读一篇文章,要理解、领会作者如何立意、谋篇、行文,如何开头结尾,如何组织语言文字,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等等。要推敲好词佳句的妙处。同时,要有学以致用的意识,掌握了某些知识,就要思考在什么情况下能派上用场。总之,阅读时要勤思考,只有把学思结合起来,才能尽快提高写作水平。
三、常练笔。
正像知道了游泳知识并不一定会游泳一样,懂得写作方法也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作文要写得好,还必须常练笔。只有勤练笔,才能把从老师、书本那里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写作中去,实现知识向技能的迁移。常练笔,首先是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结合课文的作文,可以提倡模仿性写作,这是必要的。不过,随着训练的深入,就要逐渐增加创作性的因素,力求一个“活”字,要插上想像的翅膀,写出真情实感来,使文章更富有魅力。仅此还不够,学生还要坚持做读书笔记、记日记。有时记下身边发生的人和事,有时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有时阐述一下对某个问题的见解等,在这方面,大可以随便一点,从免束手束脚的。这既可以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也可以积累资料,陶冶情操,锻炼提高思维能力。另外,学生还要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文学活动。如参加征文比赛、影评活动等等。特别还要强调的是,要重视培养阅读写作的兴趣。郭沫若同志说:“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事实上,读名篇佳作,可以享受其意境、情趣和艺术美,写文章,可以抒情达意,这实在是乐在其中,其乐无穷的!
总之,只要做到上述这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的写作功底就会渐渐扎实起来,思维也会随之活跃,能力也就提高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3-12

早起拉开窗帘举目望去,一夜之间,外面已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今年冬天雪下得少,似乎缺了一点气氛。这场雪的到来,提示着人们,年已经不远了。是啊,又要过年了,甚至能看到被大雪压弯的树枝也在抖动着春的喜悦。

过年,在感觉中已经有些遥远,甚至没有太多的期盼。在繁忙的都市里,在行色匆匆的人群中,年味越来越淡,有的时候马上过年了,才想起来。最令自己怀念的,还是小时候过的年,虽然那是些久远的回忆,但一切又都是那样鲜活。

我的老家在农村。一到腊月,年的气氛就浓起来了。在村里的供销社,购年货的人络绎不绝。那些传统的年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想起来是依然漂亮,那厚厚的纸,散发着油墨的芳香,在幼小的心灵里,已经把它当作是年的象征。

北方的腊八,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它的特殊意义在于向年又近了一步。每天天没亮就会醒来,一想到要过年了,兴奋的睡不着。村里的老人们开始对小孩子们说:“小孩小孩你别谗,过了腊八就过年。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孩子们嘻笑着、欢呼着,跑走了。那个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人家都能杀得起年猪。而杀了猪的人家都要安排一顿饭,招待一下村邻亲威。我们这些小孩子吃不多少肉,就是图个热闹,屋里屋处的乱窜。

那个年月伙食很差,平时就是苞米面饼子、小米饭,连面食也吃不到。所以过年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那是个解馋的好机会。除夕的前几天,母亲便开始忙着蒸年糕、蒸馒头,前一天才会用大锅烀肉。我则在站在锅台边,紧紧地盯着锅,闻着那飘出的香气,不知不觉着唾液已经流了下来。母亲在旁边看了,便会掀开锅盖,用筷子扎出一小块肉放在碗里,我伸手就拿,顾不上烫嘴,狠狠地咬下去。

我喜欢啃冻梨,吃时发出的“沙沙”声,那白白的梨肉带来的酸甜,总让我回味不尽。当然,也只有过年时才能买梨吃。有一件小事很是难忘:那次母亲买来了冻梨,放在了储存杂物的仓子里。我便偷偷地盯着她,直到她进了屋子。我一溜小跑来到门前,小心翼翼地打开仓门,钻了进去,把关好门,掏了一个梨子就啃。不一会儿母亲进来取东西,一下子看到了我,我竟然有些不好意思,她却笑了笑,拍了拍我的头,没有说什么。吃晚饭的时候,弟弟还在问母亲:“梨什么时候买啊?”我在心里说:哈,我已经先尝到了。

对联也是过年不可缺少的重要物品。那时候的对联和现在不同,都是买来大红纸请人手写的。父亲的书法很好,是我们村里知名的先生,所以到我家来求父亲写对联的人都排成了队,过年的这两天是父亲最忙碌的时候。我在旁边地看着那黑亮亮的毛笔字写在红纸上,有说不出的羡慕。当红红的对联贴到墙上门上,那个喜庆啊,年的气氛立刻就出来了。

小时候的我喜欢穿新衣服。除夕的头天晚上我会把新衣服拿出来,翻过来掉过去地看,想象着明天就要穿上了,那个高兴啊。一年到头能穿新衣服的时候是很少的,一般都要到过年。睡前早早地把小脚洗干净,把新鞋、新袜摆在枕边看着,后来就睡着了。有时会做梦,虽然不知道自己当时的表情,但小脸上肯定带着甜甜笑意。

除夕也叫年三十,家家张灯结彩,人人喜气洋洋。在那个年月,恐怕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看到大伙的脸上洋溢的笑容。除夕一大早,我就被鞭炮声从睡梦中惊醒。父亲也会在我们的耳边说,快起床吧,过年了,早点放鞭炮。我们便一咕噜地爬起来,穿好新衣服、新鞋,跑到外面放鞭炮。然后等待我们的便是饭桌上香喷喷的饺子了。

我们北方过年的高潮是除夕之夜,最重要的活动叫发纸,一般都是在子时,也就是二十三点到凌晨一点。传说那时候南天门会打开,天上的神仙会鱼贯地下到人间,所以各家有供奉神灵的,都要出去“请”。当然,也有的人说,相当有“福气”的人会看到南天门开,那样的人以后一定会享受荣华富贵,只是没有人能证实罢了。

在欢笑声中白天很快就过去了。夜色渐浓,万家灯火在冬夜里跳动着,映衬着白白的雪,描绘成乡村最美丽的夜晚。除夕的夜充满了祥和与神秘。在人们的眼里,从这里仿佛能看到美好的明天。

在发纸前父亲总是提前把鞭炮拴在一根大杆子上,靠在墙角就等着放了。十点左右,周围的村子就开始发纸了。鞭炮声此起彼伏,响个不停,火光将天边都映得发亮。十一点半了,父亲便把我们几个都叫出去,开始忙活,有的点鞭炮,有的点一堆火,母亲则在屋里做饭。篝光燃起,鞭炮声也响彻夜空。火光映着红红的笑脸,我们围着火堆跳着,叫着,跑着,那一刻,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三十的晚上是要吃年夜饭的。全家人坐在一起,团团圆圆地吃着饭,说说话,其乐融融。这时吃的饺子都是肉馅的,还会在里面放一枚硬币,谁要是吃到的话那就预示着一年将有好运相伴。小时候,一次哥哥给我夹了一个饺子,我便边吃边玩,大伙也吃的热火朝天,可是盘子都见底了也没吃到硬币,最后在我的小屁股下面发现了它。

年夜饭后有“守岁”之说,所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据说要是能一夜不睡的话,一年之中头脑都清醒。我们几个小伙伴打着灯笼,出去玩,到别人家的院子里拣落在地上的鞭炮,有的回来之后还可以放。当然,如果玩累了,随便到哪家,都会好吃好喝地招待我们。

难忘的年夜总是过得很快。天亮了,村边响起了欢快的锣鼓声,原来是大秧歌开始拜年了。人们相互拜年,串门,整个小村又在年的气氛中沸腾起来。

时隔多年,一些往事都已淡忘,但儿时过年的情景却永远地留在了心中。

老舍(1899.2.3-1966.8.24),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

第3个回答  2023-03-23
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就在伯父逝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爱.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 "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 "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 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有一天黄昏时候,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怎么了 "爸爸问他.
"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
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拥阿三.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她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只眼睛起了蒙,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