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展现单田芳功力的,是哪部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9

说起单田芳,永无下回分解。2018年9月11日,一代评书表演艺术家离开了我们,以后我们唯有在他的录音里重温那些经典了。

单田芳从艺半个世纪以来,录制了100多部,15000集评书,作品数量很大。

他的代表之作:《隋唐演义》、《白眉大侠》、《三侠五义》、《童林传》等等。

单田芳的一生是励志的一生,为了说书,他曾经硬生生的敲掉了满嘴的牙还往嗓子眼里抹过清凉油。

一 先说单田芳往嗓子眼里抹清凉油。

清凉油是外用的,一般人都是抹在皮肤上,可单田芳为了说书,竟然往嗓子眼里抹清凉油。

单田芳嗓子长过息肉,那时候单田芳刚做完手术,他经常脖子上敷着冰袋,还租了一台雾化机,没事的时候就吸两口。可是尽管这样,他的嗓子还是不行,沙哑的说不出话来。为了坚持把书录下来,单田芳就往嗓子眼里抹清凉油,就这样在电台坚持录完了他人生的第一部书。

1980年大年初一,电台播出了单田芳的第一部书《隋唐演义》,他沙哑的嗓音从此传进了千家万户。 二 单田芳敲掉了满口的牙。

文革时期,单田芳被丢了几颗牙。后来为了说书,单田芳镶上了几颗假牙。可是有一次却因为假牙闹出了笑话。

那是在表演的时候,单田芳讲的很卖力气,当他讲到程咬金探地穴,大斧子一轮,噗的一声,一道白光飞了出去,单田芳嘴里的假牙飞到了台下,单田芳赶紧说,脚下留德,我的假牙!人们大笑起来,单田芳赶紧捡起假牙,重新装回嘴里,又接着说书。

为了再也不出现这样的笑话,单田芳硬生生的敲掉了满口的牙,镶上了满口的假牙。

假牙装在嘴里别扭也就算了,自己适应一下就行了。可是单田芳整个牙床都肿了 ,还化了脓。为了不耽误演出,单田芳自己对着镜子挤出脓血,然后戴上假牙又去演出了。

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单田芳为了说书付出了多少努力。他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最能展现单田芳功力的书是《白眉大侠》。单田芳惟妙惟肖的塑造了书中的人物,尤其是徐良和房书安,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单田芳不愧是杰出的评书表演艺术家。

应该是《乱世枭雄》!!!

单田芳说的《隋唐演义》这部评书,足见他的功底多么深厚,其实他说的每一部评书都是代表作。

白眉大侠是单田芳先生的巅峰制作,单老在总结前人作品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法,创编了《白眉大侠》这部书,刻画了徐良、白云瑞、蒋平、房书安等经典形象,大街小巷都在播这部书。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在听。

最能展现单田芳评书水平的应该是《隋唐演义》,无论是纳声吐气,还是对人物 情感 和语态的把握,包括留扣都到了顶尖的水平。

我觉得单老的评书很精彩,但很多书很雷同。比如《童林传》《三侠剑》《白眉大侠》这一类评书,故事情节雷同太多了,都是被陷害,然后攻打一个个高山,如果听一部都知道其他的情节了。觉得很没意思。

单老还有一部叫《乱世枭雄》的评书,前半段我觉得很没意思,到后半段军阀混战的时候,我觉得也是表演的炉火纯青,但相比《隋唐演义》还是差点,整部隋唐演义说的都可以,而且故事严丝合缝,单老有许多评书是有口误的,经常和前面对不上,而《隋唐演义》整部书还是很严谨的,当然从李元霸出场后,也没有那么严谨了,但是至少有个完整的故事。

我觉得单老最厉害的是对任务心态和语气的掌握,感觉特别棒。不过他和袁阔成和田连元相比,感觉从评书的精致方面和他们两个差的很远。

评书演员的功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编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对原著的理解上。只有理解作品,才能更好地表现作品。对故事情节把握、典型人物塑造,是对评书演员功力的捡验。改编,实际上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通俗的讲,经过再创作的作品,保留的是原著的骨架,而改编,就是添充血与肉。这样才会形成一部新的作品。

二、语言驾驭能力。善于把书面语言转换成生活语言。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评书是听觉艺术,听众只有听得懂,听得明白,才会体现评书演员的功力。

三、应变能力。讲评书,不等于背诵评书,演员即使写好了脚本,现场播讲时也不一定全按脚本讲下来。这就需要演员的应变能力要强,要会自己给自己“打圆场”。

根据上面几项要求,我认为单田芳在他所讲的《乱世枭雄》这部书中,最能体现他的功力。在整部书中,单田芳的生话语言运用的非常纯熟,而且一些俗语也应用的恰到好处。例如说一个人枪打得准,他说“管直”,管枪叫“冒烟儿家伙儿”。这类语言的运用,不仅有时代和地域特色,而且也符合人物的身份和语言特点。

作为一名单田芳先生的小老乡,我个人对这位评书表演大师钦敬有加,也越发怀念大师的音容笑貌,书界风流。

单田芳大师是国内评书界作品最多的老艺术家,独树一帜,没有第二人。他的书作,可以涵纳中华五千年风云变幻,将中华民族的辉煌 历史 尽收眼底。

这样一位成就卓著的伟大艺术家,毕生献给了挚爱的评书表演艺术,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热心拥护和衷心爱戴。他的逝去,也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纷纷怀念和吊唁这位卓越的艺术家。

至于说大师的评书段子,哪一部最能展现大师的平生功力,这真的不好评断,也难以分出高低上下。就是因为大师的作品实在太多了,太丰富了,哪一部都有显著的优势和特色,要想在这些优秀的作品中选出最优的,实在有些勉为其难。

但作为一个评书爱好者,我可以说一说我心中的最优之作。

在我看来,单老的《百年风云》应该有一定位置,也有一定的代表风格,容纳了一个 历史 时期的 历史 进程,讲起来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我听得是如醉如痴,深深沉浸其中。

好多人都喜爱大师的《白眉大侠》,这部书既长又好,是大师武侠作品的巅峰之作,代表了大师的最高创作、表演成就。

我个人也基本支持这一观点。但我更喜欢大师重新出山的开山之作《隋唐演义》。也是从那个时候,人们一下子记住了这个带有公哑嗓儿的评书表演者。

也正是从那时候起,单田芳正式重返评书表演的 历史 舞台,开创了通俗易懂、风格质朴、平易近人的一代书风,成为最基层群体和民众最最钟情、最最欣赏的一位艺术家。

我现在的城市,只要一打开收音机,播放的,都是单老的作品段子,每每开车累了烦了,打开收听一段,既提神又醒脑,实在是精神营养啊。

怀念单老,怀念那些朴实无华的评书段子。

单老是我国著名的评书表演艺术家,他与袁阔成、刘兰芳、田连元并称中国四大评书名家。单田芳老先生一生说了大概一百余部评书,堪称评书界的劳模。他的作品深受广大听众的欢迎和喜爱,素有有井水处就有单田芳的说法,可见其评书受众之广、范围之大、影响力之强。

单田芳的评书我听了不少比如《白眉大侠》《龙虎风云会》《七杰小五义》《五鼠闹东京》《封神演义》《水浒传》《童林传》《连环套》《隋唐演义》《铁伞怪侠》《乱世枭雄》等。可以说他的每部评书都各有特色,无论在情节的精彩曲折上还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

具体到说哪一部评书最能展现单田芳先生的功力我觉得还就是他的代表作《白眉大侠》及其姊妹篇《龙虎风云会》。拿《白眉大侠》来说出场的人物极为繁多,上到一百多岁的老剑客,下到二十多的毛贼草寇,仅重要的人物少说也有上百位,但在单老的口中却多而不乱每个人物都性格鲜明,栩栩如生,能让听众轻易就区分开来而且是如数家珍,展现了单老强大的塑造人物的高超技巧与能力。

《白眉大侠》这套书大概是单老运用方言和使用语言技巧最多的一部了吧!为了更好的塑造人物,刻画性格,单老使用了不少方言,比如翻江鼠蒋平的声音,单老使用了又尖又细的声音,非常有辨识度;白眉大侠徐良的山西话,那股子独特的酸味是扑面而来;圣手秀士冯渊那口南方口音也堪称绝妙,冯渊的出场方式一般是这样的:“欧呀混账无比该死的,孱头萝卜缨子臭脚老婆养的……”单老在用南方普通话表现冯渊说话的时候相信没有几个人会憋住不笑。在笑声中冯渊古灵精怪又坏到家的样子就牢牢的刻在听众心里了。

要说单老把声音艺术用到极致的非房书安这个人物莫属了。因为房书安这个人物非常特殊,要模仿他的声音难度太高了,房书安哪里特殊呢?没鼻子啊!现实生活中我们从未见过没鼻子的人更没听过没鼻子的人说过话。

单老对没鼻子的房书安声音的运用简直是神了。房书安的鼻子被徐良用大环刀割去了,导致他说话不兜风。在说话之前先要运气儿,等气满了才能开口说话,说话的那个腔调还真是难以用文字来描述的,建议大家还是去听听吧。

按说单田芳先生的嗓子先天条件并不好,又沙又哑的,不像其他评书演员的嗓子那么清亮。但是单老就是凭借着这幅云遮月的嗓音还有满口的假牙硬硬的把自己沙哑的嗓音变成了自己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独具魅力的标签,成为几代人难以忘怀的经典声音。

结语:大师已去,经典永存!

乱世枭雄,史诗级巨制

首推隋唐演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