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烛的诗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1

1. 关于蜡烛的诗句

孟浩然 【同张将蓟门观灯】 异俗非乡俗,新年改故年。蓟门看火树,疑是烛龙燃。 韦应物 【同褒子秋斋独宿】 山月皎如烛,风霜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张继 【饮李十二宅】 重门敞春夕,灯烛霭馀辉。醉我百尊酒,留连夜未归。 顾况 【山春洞】 引烛踏仙泥,时时乱乳燕。不知何道士,手把灵书卷。 权德舆 【玉台体十二首】 空闺灭烛后,罗幌独眠时。泪尽肠欲断,心知人不知。

李煜 【句】 乌照始潜辉,龙烛便争秉。(以下《孔帖》)

田娥 【杂曲歌辞·夜夜曲】 愁人夜独伤,灭烛卧兰房。只恐多情月,旋来照妾床。

*** 【杂曲歌辞·第六彻】 闺烛无人影,罗屏有梦魂。近来音耗绝,终日望君门。

张仲素 【杂曲歌辞·宫中乐】 月彩浮鸾殿,砧声隔凤楼。笙歌临水槛,红烛乍迎秋。

薛维翰 【杂歌谣辞·古歌】 美人闭红烛,烛坐裁新锦。频放翦刀声,夜寒知未寝。

陈叔达 【自君之出矣(一作贾冯吉诗)】 自君之出矣,红颜转憔悴。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陈叔达 【自君之出矣(一作贾冯吉诗)】 自君之出矣,明镜罢红妆。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

杨师道 【咏舞(一作杨希道诗)】 二八如回雪,三春类早花。分行向烛转,一种逐风斜。

蒋维翰 【古歌二首】 美人闭红烛,独坐裁新锦。频放剪刀声,夜寒知未寝。

孟浩然 【同张将蓟门观灯】 异俗非乡俗,新年改故年。蓟门看火树,疑是烛龙燃。

韦应物 【同褒子秋斋独宿】 山月皎如烛,风霜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张继 【饮李十二宅】 重门敞春夕,灯烛霭馀辉。醉我百尊酒,留连夜未归。

顾况 【山春洞】 引烛踏仙泥,时时乱乳燕。不知何道士,手把灵书卷。

权德舆 【玉台体十二首】 空闺灭烛后,罗幌独眠时。泪尽肠欲断,心知人不知。

韩愈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月池】 寒池月下明,新月池边曲。若不妒清妍,却成相映烛。

张仲素 【宫中乐五?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 关于蜡烛的诗句

1、有关蜡烛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原文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4、简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的爱情诗。以句中的“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极写凄怨之深、哀婉之痛,并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深切思念。诗中融入了诗人切身的人生感受。

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3. 有关于蜡烛的诗句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煜 【句】 乌照始潜辉,龙烛便争秉。

(以下《孔帖》) 田娥 【杂曲歌辞·夜夜曲】 愁人夜独伤,灭烛卧兰房。只恐多情月,旋来照妾床。

*** 【杂曲歌辞·第六彻】 闺烛无人影,罗屏有梦魂。近来音耗绝,终日望君门。

张仲素 【杂曲歌辞·宫中乐】 月彩浮鸾殿,砧声隔凤楼。笙歌临水槛,红烛乍迎秋。

薛维翰 【杂歌谣辞·古歌】 美人闭红烛,烛坐裁新锦。频放翦刀声,夜寒知未寝。

陈叔达 【自君之出矣(一作贾冯吉诗)】 自君之出矣,红颜转憔悴。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陈叔达 【自君之出矣(一作贾冯吉诗)】 自君之出矣,明镜罢红妆。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

杨师道 【咏舞(一作杨希道诗)】 二八如回雪,三春类早花。分行向烛转,一种逐风斜。

蒋维翰 【古歌二首】 美人闭红烛,独坐裁新锦。频放剪刀声,夜寒知未寝。

孟浩然 【同张将蓟门观灯】 异俗非乡俗,新年改故年。蓟门看火树,疑是烛龙燃。

韦应物 【同褒子秋斋独宿】 山月皎如烛,风霜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张继 【饮李十二宅】 重门敞春夕,灯烛霭馀辉。醉我百尊酒,留连夜未归。

顾况 【山春洞】 引烛踏仙泥,时时乱乳燕。不知何道士,手把灵书卷。

权德舆 【玉台体十二首】 空闺灭烛后,罗幌独眠时。泪尽肠欲断,心知人不知。

韩愈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月池】 寒池月下明,新月池边曲。若不妒清妍,却成相映烛。

4. 关于蜡烛的诗句

杜牧《赠别》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停。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李煜 【句】 乌照始潜辉,龙烛便争秉。(以下《孔帖》)

田娥 【杂曲歌辞·夜夜曲】 愁人夜独伤,灭烛卧兰房。只恐多情月,旋来照妾床。 ***

【杂曲歌辞·第六彻】 闺烛无人影,罗屏有梦魂。近来音耗绝,终日望君门。 张仲素

【杂曲歌辞·宫中乐】 月彩浮鸾殿,砧声隔凤楼。笙歌临水槛,红烛乍迎秋。

薛维翰 【杂歌谣辞·古歌】 美人闭红烛,烛坐裁新锦。频放翦刀声,夜寒知未寝。 陈叔达 【自君之出矣(一作贾冯吉诗)】 自君之出矣,红颜转憔悴。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陈叔达

【自君之出矣(一作贾冯吉诗)】 自君之出矣,明镜罢红妆。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 杨师道

【咏舞(一作杨希道诗)】 二八如回雪,三春类早花。分行向烛转,一种逐风斜。 蒋维翰 【古歌二首】 美人闭红烛,独坐裁新锦。频放剪刀声,夜寒知未寝

5. 关于蜡烛的古诗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烛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丝:与“思”谐音,表相思。

月光寒:言夜已渐深。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青鸟:传为西王母使者。后泛指信使。

【简析】

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绛腊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

6. 有关烛字并赏析的诗句

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妻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袭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有情人,来往传递消息。赏析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

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

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

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

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

《无题》“春蚕”句,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

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

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

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

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

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

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

7. 有关“蜡烛”的诗句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烛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丝:与“思”谐音,表相思。

月光寒:言夜已渐深。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青鸟:传为西王母使者。后泛指信使。

【简析】

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绛腊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

李煜 【句】

乌照始潜辉,龙烛便争秉。

田娥 【杂曲歌辞·夜夜曲】

愁人夜独伤,灭烛卧兰房。

只恐多情月,旋来照妾床。

【杂曲歌辞·第六彻】

闺烛无人影,罗屏有梦魂。

近来音耗绝,终日望君门。

张仲素 【杂曲歌辞·宫中乐】

月彩浮鸾殿,砧声隔凤楼。

笙歌临水槛,红烛乍迎秋。

薛维翰 【杂歌谣辞·古歌】

美人闭红烛,烛坐裁新锦。

频放翦刀声,夜寒知未寝。

陈叔达 【自君之出矣(一作贾冯吉诗)】

自君之出矣,红颜转憔悴。

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陈叔达 【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明镜罢红妆。

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

杨师道 【咏舞】

二八如回雪,三春类早花。

分行向烛转,一种逐风斜。

蒋维翰 【古歌二首】

美人闭红烛,独坐裁新锦。

频放剪刀声,夜寒知未寝。

孟浩然 【同张将蓟门观灯】

异俗非乡俗,新年改故年。

蓟门看火树,疑是烛龙燃。

韦应物 【同褒子秋斋独宿】

山月皎如烛,风霜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张继 【饮李十二宅】

重门敞春夕,灯烛霭馀辉。

醉我百尊酒,留连夜未归。

顾况 【山春洞】

引烛踏仙泥,时时乱乳燕。

不知何道士,手把灵书卷。

权德舆 【玉台体十二首】

空闺灭烛后,罗幌独眠时。

泪尽肠欲断,心知人不知。

韩愈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月池】

寒池月下明,新月池边曲。

若不妒清妍,却成相映烛。

8. 描写蜡烛的诗句有哪些

1. 李商隐《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长门烛》王建

秋夜床前蜡烛微,铜壶滴尽晓钟迟。

残光欲灭还吹著,年少宫人未睡时。

3.《赠别》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4.《夜归》白居易

半醉闲行湖岸东,马鞭敲镫辔珑骢。

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

楼角渐移当路影,潮头欲过满江风。

归来未放笙歌散,画戟门开蜡烛红。

5.《牡丹》李商隐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招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古人曾用什么来比喻蜡烛?

应该说,古人用春蚕和蜡烛来比喻老师的敬业精神,自我牺牲的高贵品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李商隐的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中本意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比喻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后世由此引申为对于奉献精神的赞扬。人们生动地把教师比作“蜡烛”,是对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给予的高度评价。人们歌颂蜡烛,是因为蜡烛默默地燃烧着自己,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别人,直至将自己燃尽。其喻意是说起蜡烛这种品质,人们就联想到敬爱的老师,老师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用智慧和品格之光给学生照亮前进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