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爱情故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8-24

李白一生曾结过四次婚 ,这在魏颢的《李翰林集序》中早有记载。

一:许氏

李白与许氏的结婚,是他婚姻史上的第一次天作之合。对此,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曾有云:见乡人相如大夸云梦之事,云楚有七泽,遂来观焉。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使憩迹于此,至移三霜焉。文中的“许相公”高宗时曾为宰相,所谓“见招”即指李白上门为婿,也就是人赘许家。而由开元十六年秋至开元十八年秋,其间正好经历了三个秋天,故李白才说“至移三霜”。

野史记载李白与许氏恩爱非常,并生有儿女。许氏死于何年?魏《序》没有明确记载载,只是以“女既嫁而卒”略微涉及。对于这五个字的含义,众说纷纭。

二:刘氏

刘氏的身份,魏《序》没有记载,从李白的诗文中去寻找答案。按李白在天宝元年秋奉诏入京时,曾写有《南陵别儿童入京》,李白与许氏间的恩爱,在《寄远》、《久别离》这两首诗中即可见李白对许氏的感情深厚。这与李白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中大骂的那位“会稽愚妇”,又是何等的大相径庭!可见,这位“愚妇”并非许氏而为另外一人。

所以魏《序》中的“刘诀”,知其是非刘氏莫属的。因为这位刘氏与汉代朱买臣的妻子一样,嫌李白当时穷困潦倒,所以与李白“诀”,李白不久便奉诏人京,这才在诗中以当年的“会稽愚妇”讽喻之。这一事实说明,李白与刘氏的诀别,是在天宝元年的秋天以前,而许氏之卒,也就更为其前乃十分明白。这就是说,李白在许氏卒后,即移家江南,然后再与刘氏结婚,将家安置在南陵。

元二十六年许氏卒后即离安陆而至越中,其中的时间,正与他自己所说的“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合拍。

三:鲁地一妇人

李白在天宝元年秋前与刘氏相“诀”后,未久即奉诏入京,直到天宝三年的春天才被赐金放还,途经梁园而游鲁,魏《序》中的“次合于鲁地一妇人”,也就在这一时期。天宝年间李白在山东的行踪,他与“鲁地一妇人”结婚的时间,很有可能是在天宝四年初春之际。又据魏《序》可知,这位“鲁地一妇人”与李白结婚后,曾生一子叫颇黎,则二人的夫妻时间较那位“愚妇”刘氏为长乃可论断。

据詹锳《李白诗文系年》,作诗时间在天宝九年,那时李白已经五十岁,而颇黎出生应该是在这之后。魏《序》述李白四次婚姻事止于天宝十三年五月,而其间尚“终娶于宋”,则颇黎出生到其母去世在天宝十一年前后,或前或后,确切时间暂时没有考证。

四:终娶于宋

魏《序》中的“终娶于宋”,研究者大都认为“宋”乃“宗”之误,实则不对。所谓“终娶于宋”,是指李白第四次也是最后的一次结婚的地点为“宋”。但在宋地与李白结婚的这位女子姓“宗”。而这位宗氏,是李白“终娶于宋”的最后一个妻子。

李白与宗氏结婚后,一直是住在梁苑而不曾到过东鲁,而李白也不曾将伯禽、颇黎移至梁苑,这种既成的事实表明,宗氏在与李白结婚前,似乎与李白曾达成过不予照拂孩子的协议。按安史乱始,李白与宗氏由梁苑南逃,没有去过东鲁,更不曾与宗氏去看望两个孩子。

宗氏自从和李白结婚后,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对李白前妻的儿子是没有尽其作为母亲的责任的。 但是宗氏与李白结婚后之感情又十分诚挚殷密。这可以从李白在此期间所写之《长相思》、《自代赠内》、《秋浦寄内》、《代赠远》等诗中知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