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上春晚意味着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9

2月11日晚上,在中央电视台迎春晚会下,一个时长5分多钟的以国际珍稀保护鸟朱鹮为题材的舞剧《朱鹮》闪亮全场,美丽的珍禽翩翩起舞,将幸福吉祥带给了全国人民。在呈现朱鹮纯美、典雅的背后,彰显的是人与自然平等共处的环保理念。

朱鹮霸屏了,您知道多少关于朱鹮的事情呢?

朱鹮古称朱鹭、红朱鹭。 体羽白色,体型中等,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在朱鹮的繁殖期,它们会用喙不断啄取从颈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涂抹到头部、颈部、上背和两翅羽毛上,因而这些地方的羽毛就会变成灰黑色。

朱鹮过去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在日本,朱鹮被称为“日本的日本”,被日本皇室视为圣鸟、国鸟。

但是,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朱鹮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上世纪80年代全世界只在中国陕西省洋县境内发现了唯一的7只野生种群。

因此,朱鹮被称不鸟中“东方宝石”,是当今世界最濒危的鸟类之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极濒危物种名录,国家Ⅰ级保护动物。

7只野生朱鹮被发现后,国家立即在陕西省汉水之滨的洋县成立了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于1983年建立,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朱鹮及其栖息地。总面积37549公顷。

意味着孔雀舞凉凉了,那个谁也不用留长指甲了,不用吃花瓣了

朱鹮在鸟类中不如孔雀靓丽 ,羽毛总体呈白色,又在一年四季不断变换色彩,到了秋季则是白里透红,非常靓丽。寿命长达17年。 朱鹮并非具有宝石的价值, 而是环境达标的象征。在19世纪以前朱鹮曾广泛分布于苏联、中国、日本和朝鲜各地,和其它候鸟一样自由生存。是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朱鹮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上世纪80年代全世界只在中国陕西省洋县境内发现了唯一的7只野生种群。故被称为 “东方宝石”,是当今世界最濒危的鸟类之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极濒危物种名录,国家Ⅰ级保护动物。

候鸟变留鸟是环境保护的结果。 朱鹮栖息地就在我的家乡,陕西汉中的洋县境内。当年发现7只野生朱鹮后,洋县老百姓就自觉地进行保护,凡朱鹮栖息地禁止喷洒农药和秸秆燃烧,养殖鳝鱼、泥鳅供朱鹮食用。汉中市人民政府专门规划了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朱鹮及其栖息地。总面积37549公顷。经过多年持续保护,不仅野生的朱鹮的到自由繁殖,人工繁殖也有了显著提高。截止2020年,曾经濒临灭绝的“东方宝石”朱鹮数量超过4000多只。朱鹮从秦岭腹心飞向了黄土高原,从陕西洋县飞向了世界各地,成为全球鸟类保护的成功典范。

今年春晚上《朱鹮》,意味着中国走环保发展之路坚定不移。 就以洋县为例,洋县人民为保护朱鹮生存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但如今也得到了回报,洋县被国家认定为农产品有机种植基地,大米系列的黑米等五彩米受到了消费者的高度信赖,就连洋县槐树关的红薯也成为品牌,销往全国各地。试想全国各县都能注重环保,都建成农产品生产有机基地,就能满足当今消费者的需求,三农问题的解决将指日可待。

今年春晚上《朱鹮》,意味着“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意识进一步提高。 在国内,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人民对生存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粮食、肉类、水果蔬菜不仅要保证量,更要求保证质。这些保证都是基于青山绿水的滋养才能得到。在国际,进一步彰显了大国担当,有些国家退出《巴黎协定》,耍无赖,中国则维护《巴黎协定》坚定不移。

总之,春晚上《朱鹮》不仅仅是 娱乐 节目,更是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道路自信的彰显。

朱鹮舞很好看,有网友说杨丽萍的节目因为竞争不过朱鹮舞,所以没能表演

朱鹮这个节目看起来更符合节日气氛,演员表演和整容更加符合大众审美一些

当一只只朱鹮优雅、从容地出场时,呈现给我们的视觉感受特别美,在看的时候着实被惊艳到了

应该是春晚最惊艳的节目之一了,姑娘们特别出众的气质,精湛的舞技,视觉上看到很美

并且比较有新意,老看孔雀舞也没意思,意味着春晚的包容性强

朱鹮上春晚,释放出的信息比较多的,其实,最大的是对陕西在某些方面的肯定,我想到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环境保护是目前的大主题,“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朱鹮是一种很漂亮的飞禽,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陕西陕南汉中洋县发现时,只有七只,濒临灭绝。

为挽救朱鹮,国家就对汉中洋县的环境,提出特殊要求,农田不准施化肥、用农药,经过四十多年的保护,现在朱鹮已经繁殖到5000多只,为环境保护,为濒危珍稀动物,陕西汉中洋县以放弃经济增长效益为代价,实现了国家的目标要求。

二是在南水北调过程中,西线是从丹江口水库,向京津地区供水,而汉水的上游就是整个陕南汉中与安康地区,所以,汉中、安康地区,不用农药化肥,不建工厂化工厂,确保汉水水源纯净不污染,以秦岭、巴山之间的汉中、安康,既是朱鹮的安乐家园,也是京津地区的水源保障。

去年四月份,国家领导人,先走商洛市柞水县的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再走安康市平利县老县城,这就是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也是对陕南按中央部署工作的肯定!

当然,受这些限制,陕南的经济就发展不起来,央视春晚以朱鹮舞为主题,有五分钟的节目播放,让全国人民了解朱鹮,了解陕南,这是对陕南人民的一种感谢与答谢!

确实有些匪夷所思!

难道是要为朱鹮的国鸟地位正名?

国鸟之争。

许多国家都有“国鸟”,如,美国的白头海雕,法国雄鸡、印度孔雀、韩国喜鹊……


(美国国鸟)

可中国没有国鸟,这在大国里独一份。



(法国国鸟——高卢雄鸡)

曾经,中国也公开选拔了国鸟,其中呼声最高的就是以下三位:

红腹锦鸡、朱鹮,和丹顶鹤。

可最终三个都没入选。



1.丹顶鹤

本来,丹顶鹤的呼声最高,几乎满足做国鸟的所有条件——在传统文化中有极高的地位(鹤发童颜、松鹤延年),极富美感,攻击性不强,却也不敢惹。

但由于在拉丁文里,丹顶鹤被称作“日本鹤”(想象一下,世界宣传的时候,中国国鸟是“日本鹤”,多尴尬),导致败北。



(自带水墨画气质的丹顶鹤)

2.红腹锦鸡

这种鸟为中国独有,古代视作祥瑞之兆——陕西宝鸡市,就因为一位帝王途径此地,见到几只锦鸡,心中大喜,而赐名。

而在某次运动会上,由于各国都要展出国鸟,它作为代国鸟,代表了中国。

但同样坏在名字上——“鸡”在国人心中,属于家禽,跟鸟好像不同。而且,“鸡”现在也延伸为其他意思,不是什么好词。



(被认为是凤凰原型的红腹锦鸡)

3.朱鹮

朱鹮的缺点在于两点,一是稀少,险些灭绝。二是,它对日本意义重大。

朱鹮,是日本皇室的象征。

日本天皇加冕时要用朱鹮的第一根翅羽作为饰品,朱鹮身上的朱红色也被当成日本的“国色”。(奇葩的是,朱鹮的拉丁文,居然是“中国鹮”。以致,对日本意义重大的鸟叫“中国鹮”,而对中国意义重大的鸟却叫“日本鹤”)


(日本服部绘制的朱鹮)

可这种鸟,在日本已经灭绝了。

本来在中国也差点灭绝,后来在陕西省洋县发现了仅存的几只朱鹮,这才抢救过来。现在全球只有中国有这种鸟。

选一个随时可能被灭绝,又被别国视作国宝的鸟,做本国国鸟,似乎也不太合适。

所以,最终三种鸟都没入选。

而这次春晚,唯独把朱鹮进行宣传,不知是不是有什么深意?

人与生态共奇珍,彼此同点地球灯。

且行且走且珍惜,美丽地球家园村。





朱鹮,八十年代初发现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发现时仅存7只(全世界),日本皇室把朱鹮视为吉祥鸟,当时已在日本灭绝。朱鹮以泥鳅、小鱼等为食物,对自然环境要求高,飞翔时姿态优美,翅膀迎光为粉红色,有“东方红宝石”之称。洋县朱鹮保护区内严禁使用农药、化肥等污染物,经过40多年的保护,朱鹮由当年的7只扩大到现在的5000多只,在汉中区域已经随处可见它们优美的身影,并已分布到浙江、甘肃、北京等地,还以友好使者分布于日本、韩国等国家。洋县,古称“洋州”,位于汉中以东,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盛产黑米、糯米,“谢村黄酒”可以和绍兴黄酒比肩,洋县以枣糕馍、菜豆腐、悬台社火、小江花炮、槐树关红薯而闻名;“胸有成竹”成语出自洋县草坝村;古有造纸蔡伦,今有央视胡蝶;牛头坡梨花带雨,华阳千年古镇令游客留恋忘返。

要知道现在的春晚跟以前已经大不一样了,现在能上春晚的节目基本要反映近期的工作生活,不再是有笑点就行了,简单的说就是要兼顾 娱乐 和国家宣传工作。

那么朱鹮跟什么相关?跟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呀!这可是近些年来的重头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理念已经深刻影响了我们整个 社会 发展的走向,无论是关停并转高污染企业、严查环保、还是近几年重点打击的生态领域重大腐败案件(青海木里违法煤矿案、祁连山环境破坏案、秦岭南麓违建别墅案)都是围绕这个出发点展开的。

尤其是秦岭违建别墅案,与朱鹮节目紧密相关。因为秦岭地区就是我国当前最重要的朱鹮保护区之一,我们现在还能看到朱鹮除了科研人员的努力,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今年的春晚上,上演了一场以世界珍稀保护动物朱鹮为题材的大型舞剧,非常精彩,非常动人。

有句广告语说的是: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虽然这话的表面有点糙,但是背后包涵的道理确实千真万确的,人们必须与动物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共存,才会高质量发展。

当今世界,人类不分种族、部分地域,越来越融合,和谐共生是发展的必要条件。作为人口大国,经济大国,中国有担当才有作为,有付出才有奉献。这种形势下,虽然发展有压力,经济有压力,但中国不畏艰难,迎难而上,这就是大国担当。相信,中国的付出能够赢得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类的信任与支持,既要一马当先,也能带领其他国家齐头并进,共享发展成果。

欢迎朋友们讨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