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的自主招生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3-15
高考中的自主招生包括国家重点大学自主招生与高职自主招生两大类。自主招生是由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在高考的基础上通过院校的综合评价体系,选拔出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但这不代表学生不用参加普通高考,以及普通高考成绩不重要,而是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如果获得高校的自主招生预录取资格,将在高考时享受高校降5-60分录取优惠,优秀者可降至一本线录取的优惠。
自主招生报考资格:
理科竞赛: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五大学科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省赛区三等奖以上
科创类竞赛:高中阶段具有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中学生电脑制作活动等科技类奖项
作文竞赛类: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新概念作文大赛、语文报杯、北大培文杯、“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等语文作文类奖项。
英语竞赛:高中阶段获得全国创新英语大赛、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学生英语技能大赛等英语类比赛奖项

论文发表:曾公开省级或是国际级刊物上发表过论文(限第一作者)

出版专著:正式出版过相关领域专著

专利发明:高中阶段获得过发明专利等

单科成绩:单科成绩十分优秀,达满分85%以上成绩,在年级排名前5%或者1%

国际性赛事: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赛获得奖励

演讲比赛:高中阶段在“21世纪杯”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或者在全国性辩论赛获奖

特殊才能:具有文学、语言等方面的特殊才能或者具有学科特长、有较强的实验创新能力。

其他特殊条件者:部分院校要求特殊

“三无学生”可以参加自主招生吗?

可以!过硬的奖项和突出的特长并不是决定考生能获得自主招生笔试和面试资格的唯一因素。并且一些高校的国际课程也乐于接收所谓的“三无考生”。对比竞赛奖项,论文发表等特殊的才能,这类课程更偏重于以国际思维来考察学生的能力。而在培养目标上,也致力于培养更加专业的国际化复合人才,对于有出国想法的学生也是很好的选择。

例如,广东金融学院的AIA国际本硕课程,采取3+1或3+2的培养模式,以执业证书,国际课程衔接海外学历,学生在完成国内课程后,便衔接海外大学进行本科和硕士的学习,并获得海外本硕双学历,更短的时间获得更高的学历,而且门槛并不高,是跳一下就能够得着的目标。想参加自主招生的“三无”考生可以努力一试。

从考生定位的角度来说,“三无”学生由于没有奖项和特长,成绩不够突出,择校优势不够多,一般主要依据考生的几次大考成绩的排名做定位,最终选择报名的学校相对比较合理,不“虚高”。反而更有可能会拿到笔试和面试资格,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拿到了自主招生加分。
第2个回答  2019-01-28
自主招生是一种大学自主筛选学生的政策,赋予了大学可以自己出题,自己安排学生考试,自己评定考生水平并给予相应优惠的权利。
通常这类自主选拔包含很多类,比如每年高考之后的自主招生考试、比如领军博雅考试,可以通过考试成绩直接获得降分;除此之外,清华北大等大学还有散布在各个时间段的活动,通常在这些活动中,能够获得签约。
简单来说,自招就是一种可以获得额外加分的途径,帮助学生更有把握的进入理想大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