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争的成语

关于战争的成语

第1个回答  2009-11-28
铸甲销戈 销熔铁甲兵器。借指结束战争,实现和平。
止戈兴仁 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战争,施行仁政。
止戈散马 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谓结束战争。
枕戈寝甲 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有事之秋 指战争或多事故的年头。
以战养战 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
以战去战 用战争消灭战争。
以逸待劳 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偃武息戈 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偃甲息兵 甲:古代作战时穿的护身服。兵:兵器。停止战争。
偃革倒戈 指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休养生息 休养:何处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休兵罢战 〖解释〗休、罢:停止。停止或结束战争。
矢石之难 矢石:箭和礧石,古代作战的武器。难:不幸的遭遇。指战争中的危难。
上兵伐谋 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兵:指战争,引申为用兵。伐:讨伐,攻打。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散兵游勇 勇:清代指战争期间临时招募的士兵。原指没有统帅的逃散士兵。现有指没有组织的集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
戎马倥偬 〖解释〗指在战争中军务紧迫繁忙。
穷兵黩武 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破斧缺斨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斧、斨,泛指兵器。后以“破斧缺斨”形容战争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磨盾之暇 暇:闲暇,余暇。指在战争的余暇。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 【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若有些儿好歹,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解释】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示例】但是“~”,在长期和残酷的战争中,游击战争将表现其很
龙战鱼骇 喻战争激烈。
龙血玄黄 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
连天烽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来好息师 招致和好,停止战争。
金戈铁马 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祸结兵连 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化干戈为玉帛 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归马放牛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鼓衰力尽 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干戈载戢 干戈:古代的兵器。指武器。载:虚词。戢:聚藏。把武器收藏起来。比喻不再进行战争动用武力了。
烽火四起 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烽火连年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风尘之变 风尘:比喻战乱。指战争的灾乱。
放牛归马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伐罪吊民 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倒载干戈 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刀枪入库 没有战争,不用武备;和平麻痹,解除武装,不作戒备
大动干戈 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春秋无义战 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楚界汉河 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赤地千里 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兵无常势 兵:战争;常:常规、不变;势:形势。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
兵戎相见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兵连祸结 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兵慌马乱 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兵荒马乱 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兵戈扰攘 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白骨露野 露:暴露;野:野外。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造成的悲惨景象
第2个回答  2016-08-30
【破釜沉舟】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战,当时项羽大败章邯。这场战争有两个意义: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农民军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二是项羽由一个将军一跃成为联军统帅,战争开始由灭秦之战逐渐向楚汉战争转变。

【坚壁清野】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傕(yù)传》。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揭竿而起】这个成语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挑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让他们再去管理其余的壮丁。这两个屯长一个叫陈胜(字涉),是个雇农;另一个叫吴广,是个贫农。他俩原来并不认识,现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运,很快就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陈胜、吴广一行往北拼命赶路,一点也不敢耽误。因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误了日期,是要砍头的。可是,他们刚刚走了几天,才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正赶上下大雨,只好扎了营,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个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误了,陈胜同吴广商量,说:“咱们即便走,误了日期,也是死;逃,给官府抓住,也是个死。反正是个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为老百姓除害。”
吴广也是个有见识的人。他同意了陈胜的意见,并商定借着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苏和深得群众拥戴的原楚国大将项燕(项羽的祖父)的名头,以号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于是陈胜和吴广就带着几个心腹首先把那两个差官砍死,然后提着他们的头,向大家讲明了不起义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这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吴广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将项燕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人们将“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简化成“揭竿而起”这个成语,比喻高举义旗,起来反抗。多泛指人民起义。

【草木皆兵】
【马革裹尸】
【赤膊上阵】
【乌合之众】
【打草惊蛇】
【四面楚歌】
【用兵如神】
【有勇无谋】
【全民皆兵】
【声东击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4-02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草木皆兵、马革裹尸、赤膊上阵、乌合之众、打草惊蛇、四面楚歌、用兵如神 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围魏救赵、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杀身成仁、
纸上谈兵、风声鹤唳、步步为营。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再衰三竭。余勇可贾、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腹背受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硝烟弥漫、士饱马腾 劳而无功功成不居,散兵游勇,勇猛精进 , 进退失据 ,出奇制胜, 壁垒森严 ,严阵以待 。
短兵相接 全军覆灭 远交近攻 攻其无备 功败垂成 解甲归田 战天斗地 养精畜锐 、锐不可当 当头棒喝 舟中敌国 枪林弹雨 速战速决 决一雌雄 盘马弯弓 弓折刀尽 尽忠报国 国士无双 干城之将 将机就机 草木皆兵 兵连祸结 四面楚歌 歌功颂德 箭在弦上 马革裹尸 金城汤池 马仰人翻 用兵如神 因敌取资 欲擒故纵 纵虎归山 发号施令 弹尽援绝 剑拔弩张 兵不由将 将计就计 计无所出 出生入死 勇往直前
调虎离山 知难而退 挥戈反目 片甲不回 弹尽粮绝 声势浩大 坐观成败 败军之将
将伯之呼 寡不敌众 大敌当前 十围五攻
百分百正确 加油
第4个回答  2019-11-28
【破釜沉舟】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战,当时项羽大败章邯。这场战争有两个意义: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农民军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二是项羽由一个将军一跃成为联军统帅,战争开始由灭秦之战逐渐向楚汉战争转变。
【坚壁清野】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傕(yù)传》。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第5个回答  2009-11-28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旗开得胜、马到成功、骄兵必败、哀兵必胜、兵不厌诈

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寡不敌众、以弱胜强、以逸待劳

一鼓作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运筹帷屋,决胜千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兵在精不在多,将在谋不在勇、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知耻而后勇。

足食足兵,冲锋以粮草当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