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古诗火了千年,被选入语文课本,为何家长却建议删除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8-12

最近几年,突然掀起了一股“删减教科书”的热潮,首当其冲的就是语文书里的课文,而要求删减课文内容的,就是孩子们的父母,他们认为,很多课文内容都“不堪入目,会教坏孩子”,这不,一首流传千年的古诗,就被他们呼吁删除。

这首诗就是叶绍翁的《游园不值》,那么家长为何有如此要求呢?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这首诗。


《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首诗的意思很简单,写了诗人叶绍翁去拜访朋友,结果对方不在家,十分可惜,于是他便苦中作乐道:“肯定是他怕我的木屐踩坏他家的青苔,才不给我开门。”于是准备离去,不过诗人特别幸运,抬头看见一枝美丽的红杏伸出墙头,让他领略到一丝丝园中的盎然春意。

读完最后一句,我们的心情仿佛和诗人一样,由失落一下子转为惊喜,实乃人生一桩美事,而“一枝红杏出墙来”也成了里面最脍炙人口的句子。

不过经过笔者查阅资料发现,“一枝红杏出墙来”并非叶绍翁的原创,他其实借鉴了唐代诗人吴融的《途中见杏花》(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而且这句话还被陆游给借鉴了,陆游在《马上作》中写道:“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出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用嫩绿的杨柳来衬托艳丽的红杏,让整个画面显得更加有色彩感,而这个“出”字也直接把红杏拟人化,让画面充满了跃动感。自此以后,“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话便成了千古名句。


然而随着它的“爆火”,一些人却开始动起了歪脑筋,写出了“如捻青梅窥少俊,似骑红杏出墙头”、“恰便似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能够折入手,空教人风雨替花羞”这样暧昧不清的句子,而“红杏出墙”也演变为“妻子有外遇、出轨”的意思,时至今日,这个意思也是早就深入人心。


所以当家长们听到自己的孩子在家高声背诵“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心里当然是一惊,怎能让孩子从小就学“这种东西”呢?于是他们纷纷呼吁删除《游园不值》这首诗,来“保护”孩子的纯真。

其实除了要求删除《游园不值》,家长们还曾要求过删除《荷塘月色》,因为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家长们认为,这8个字会引起孩子“胡思乱想”,甚至引发早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