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不孝的人是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04-20
【儿皇帝】石敬瑭 后晋朝代的汉奸“儿皇帝”石敬瑭 石敬瑭引进契丹的军事帮助,推翻了后唐朝廷,建立了后晋朝廷,割让了幽州、蓟州、瀛州、莫州、涿州、檀州、顺州、新州、妫州、儒州、武州、云州、应州、寰州、朔州、蔚州共十六个州送给契丹,仍然承诺每年运送丝帛三十万匹。拜奉契丹国主为“父皇帝”,而自认“儿皇帝”。卑躬屈膝地中华民族古代的利益。 《资治通鉴?后晋纪一》中记载: 石敬瑭遣间使求救于契丹,令桑维翰草表称臣于契丹主,且请以父礼事之,约事捷之日,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之。刘知远谏曰:“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许以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敬瑭不从。表至契丹,契丹主大喜,白其母曰:“儿比梦石郎遣使来,今果然,此天意也。”乃为复书,许俟仲秋倾国赴援。 其意思是说:石敬瑭秘密地派出使者向契丹国主求救,命令桑维翰草写表章向契丹国主称臣,并且请求用侍奉父亲的礼节来侍奉契丹国主,约定事情成功之日,割让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给契丹。刘知远规谏石敬瑭说:“称臣就可以了,用侍奉父亲的礼节侍奉他就太过份了。用丰厚的金银财宝贿赂他,自然就足以促使他发兵,不必许诺割让土地,恐怕那样以后就会成为中国的大患,后悔也来不及了。”石敬瑭不听从。表章送到契丹,契丹国主耶律德光非常高兴,告诉自己的母亲述律太后说:“孩儿梦见石敬瑭派使者来,现在果然应验了,这真是天意。”就向石敬瑭写回信,薛诺到仲秋时节发动全国的兵马援助石敬瑭。 辛丑,契丹主至晋阳,陈于汾北之虎北口。先遣人谓敬瑭曰:“吾欲今日即破贼可乎?”敬瑭遣人驰告曰:“南军甚厚,不可轻,请俟明日议战未晚也。”使者未至,契丹已与唐骑将高行周、符彦卿合战。敬瑭乃遣刘知远出兵助之。张敬达、杨光远、安审琦以步兵陈于城西北山下,契丹遣轻骑三千,不被甲,直犯其陈。唐兵见其羸,争逐之,至汾曲,契丹涉水而去。唐兵循岸而进,契丹伏兵自东北起,冲唐兵断而为二。步兵在北者多为契丹所杀,骑兵在南者引归晋安寨。契丹纵兵乘之,唐兵大败,步兵死者近万人,骑兵独全。敬达等收余众保晋安,契丹亦引兵归虎北口。敬瑭得唐降兵千余人,刘知远劝敬瑭尽杀之。 其意思是说:辛丑这天,契丹国主到达晋阳,并在汾北的虎北口安营扎寨。契丹国主先派人对石敬瑭说:“我打算今天攻打贼兵是否可以?”石敬瑭派人驰告说:“南军力量很雄厚,不可以轻视,请等到明天商议如何开战也不晚。”派出的使者还未到达契丹军营,契丹军队已经与后唐骑将高行周、符彦卿打起来。石敬瑭就派刘知远出兵援助。张敬达、杨光远、安审琦在城西北山下排列步兵阵,契丹派出轻骑兵三千人,不披铠甲,直接攻击唐兵阵列。唐兵看到契丹兵单薄,争相驱逐,到了汾曲河,契丹军队涉水而去。唐兵沿着河岸向北推进,契丹的伏兵从东北突发攻击,冲击唐军截为两部分。唐军在北面的步兵大多数被契丹军队杀死,在南面的骑兵退回到晋安营寨。契丹军队放开兵马乘机进攻,唐军大败,步兵死亡近万人,只有骑兵保全了。张敬达等将领收集余众退保晋安,契丹军队也返回虎北口。石敬瑭俘获后唐降兵一千余人,刘知远劝说石敬瑭把他们全部杀死了。 是夕,敬瑭出北门,见契丹主。契丹主执敬瑭手,恨相见之晚。敬瑭问曰:“皇帝远来,士马疲倦,遽与唐战而大胜,何也?”契丹主曰:“始吾自北来,谓唐必断雁门诸路,伏兵险要,则吾不可得进矣。使人侦视,皆无之,吾是以长驱深入,知大事必济也。兵既相接,我气方锐,彼气方沮,若不乘此急击之,旷日持久,则胜负未可知矣。此吾所以亟战而胜,不可以劳逸常理论也。”敬瑭甚叹伏。 其意思是说:当天晚上,石敬瑭从北门出发,拜见契丹国主。契丹国主握住石敬瑭的手,只恨相见太晚。石敬瑭问:“皇帝远道而来,兵马疲倦,急切与唐军作战而获大胜,这是为什么?”契丹国主说:“开始我从北面过来,认为唐军必定要切断雁门的各条道路,埋伏军队在险要地位,那样我就不能前进了。我派人侦察,发现都没有伏兵,我知道大事必定成功,才得以长驱直入。兵马相接以后,我方气势正是锐不可挡,对方气势正沮丧,如果不乘此机会急速攻击,旷日持久,那谁胜谁负就不可知了。这就是我之所以速战获胜的做法,不可以用通常的谁劳谁逸的道理来论说。”石敬瑭特别叹服。 壬寅,敬瑭引兵会契丹围晋安寨,置营于晋安之南,长百余里,厚五十里,多设铃索吠犬,人跬步不能过。敬达等士卒犹五万人,马万匹,四顾无所之。甲辰,敬达遣使告败于唐,自是声问不复通。 其意思是说:壬寅这天,石敬瑭率领兵马会同契丹军队包围了晋安寨,在晋安的南面安营扎寨,长一百余里,宽五十里,密布着带铃索的吠犬,人们连半步也不能进去。此时,张敬达等人率领的士兵还有五万人,一万匹马,四面张顾,周边找不到可以安营扎寨的地方。甲辰这天,张敬达派出使者向后唐朝廷报告打了败仗,此后就再也没有音讯了。 契丹主谓石敬瑭曰:“吾三千里赴难,必有成功。观汝器貌识量,真中原之主也。吾欲立汝为天子。”敬瑭辞让者数四,将吏复劝进,乃许之。契丹主作册书,命敬瑭为大晋皇帝,自解衣冠授之,筑坛于柳林。是日,即皇帝位。割幽、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十六州以与契丹,仍许岁输帛三十万匹。己亥,制改长兴七年为天福元年,大赦;敕命法制,皆遵明宗之旧。以节度判官赵莹为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知河东军府事,掌书记桑维翰为翰林学士、礼部侍郎、权知枢密使事,观察判官薛融为侍御史知杂事,节度推官白水窦贞固为翰林学士,军城都巡检使刘知远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客将景延广为步军都指挥使。延广,陕州人也。立晋国长公主为皇后。 其意思是说:契丹国主对石敬瑭说:“我从三千里以外来援助你解决危难,必定会成功。看到你的容貌和胆识,真是中原的国主。我要扶立你做天子。”石敬瑭推让了四次,将吏又劝他进大位,就答应下来。契丹国主制作出册封的文书,命令石敬瑭为大晋皇帝,自己解下衣冠授于石敬瑭,并在柳林搭筑祭坛。当天,石敬瑭即皇帝位。一并割让幽州、蓟州、瀛州、莫州、涿州、檀州、顺州、新州、妫州、儒州、武州、云州、应州、寰州、朔州、蔚州共十六个州送给契丹,仍然承诺每年运送丝帛三十万匹。己亥这天,后晋高祖皇帝石敬瑭下令,把长兴七年改为天福元年,大赦天下;敕命各种法制都遵守明宗时的规定。任命节度判官赵莹为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知河东军府事,掌书记桑维翰为翰林学士、礼部侍郎、权知枢密使事,观察判官薛融为侍御史知杂事,节度推官白水人窦贞固为翰林学士,军城都巡检使刘知远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客将景延广为步军都指挥使。景延广是陕州人。册立晋国长公主为皇后。 《资治通鉴?后晋纪二》中记载: 帝上尊号于契丹主及太后。戊寅,以冯道为太后册礼使,左仆射刘煦为契丹主册礼使,备卤簿、仪仗、车辂,诣契丹行礼;契丹主大悦。帝事契丹甚谨,奉表称臣,谓契丹主为“父皇帝”;每契丹使至,帝于别殿拜受诏敕。岁输金帛三十万之外,吉凶庆吊,岁时赠遗,玩好珍异,相继于道。乃至应天太后、元帅太子、伟王、南、北二王、韩延徽、赵延寿等诸大臣皆有赂;小不如意,辄来责让,帝常卑辞谢之。晋使者至契丹,契丹骄倨,多不逊语。使者还,以闻,朝野咸以为耻,而帝事之曾无倦意,以是终帝之世与契丹无隙。然所输金帛不过数县租赋,往往托以民困,不能满数。其后契丹主屡止帝上表称臣,但令为书称“儿皇帝”,如家人礼。 其意思是说:后晋高祖石敬瑭给契丹国主耶律德光及述律太后上尊号。戊寅这天,任命冯道为太后册礼使,左仆射刘煦为契丹主册礼使,配备着卤簿、仪仗、车辂,送至契丹行礼;契丹国主特别高兴。后晋高祖石敬瑭事奉契丹很恭谨,上表称臣,叫契丹国主为“父皇帝”;每当契丹的使者到来,后晋高祖石敬瑭就在别殿拜接契丹的诏书和敕令。每年除了要输送金帛三十万之外,各种吉凶庆吊事情,年度馈赠,玩好珍异,运送的车马接续走在道路上。而且对于述律太后、元帅太子、伟王、南王、北王、韩延徽、赵延寿等诸大臣都有贿赠;对他(她)们小有不如意,就来责备、索取,后晋高祖石敬瑭常常用谦卑的语言谢罪。后晋的使者到契丹,契丹非常骄横傲慢,多数是出言不逊。使者回朝,向后晋高祖石敬瑭回报,朝廷内外都认为可耻,而后晋高祖石敬瑭卑恭地侍奉着契丹,从不怠慢,这样,整个后晋高祖在位的时期,没有与契丹发生过隔阂。然而所输送的金帛只不过是几个县的田租赋税,往往托词说民众困乏,不能足额奉送。后来,契丹国主多次制止后晋高祖石敬瑭上表称臣,只命令石敬瑭写信时自称“儿皇帝”,如同家人之间行礼一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