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词的词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1

词牌是词调的名称。每一个词牌,代表了每一个词调的长短、节奏,反映在词上就是字数、句数、和声韵规则。词调不同,自然词牌也不一样。
但有时同一词调有不同的名称,也就是说,有时不同名称的词牌,实际上是代表同一词调,或者说,是同一词调的异名。如《念奴娇》词牌,又称《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大江西上曲》、《壶中天》、《湘月》等。这些别名,大都来自这一词调的某一名作的语句。
有时也有这种现象,同一词调有不同的体式,即同一词牌有两种以上的体式,或者是字数、句数有所差异,或者是押韵的平仄有改变,这就有了“正体”(或称“正格”)和“变体”(或称“别体”、“变格”)的名称了。
所谓“正体”,就是这一词牌的标准体式,像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词“明月几时有”,就被视为这一曲调的正体。那么“正体”以外的其它体式,当然就是“变体”了。如《满江红》词,押仄韵的就是正体,如改为押平韵,那就是变体或变格了。 词牌名的来源,早期多与所写内容或音乐(如乐曲)有关,后来来源渐广,或因人物故事,如《念奴娇》是因唐代歌女念奴而得名;或因古人诗句,如《西江月》,源自李白诗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苏台览古》);或源于历史故事,如《塞翁吟》显然是产生于塞翁失马的故事;或者是取词中的字句如《忆秦娥》词又名《秦楼月》,不管哪个名字,都是因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一句的缘故。
词牌的异名,许多都是因为该词调的某一篇名作的词语而来。总之,词牌名的来源甚多,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一经成为词牌名,便与原来代表的意义关联不大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