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经典诗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7-20

一、《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是李清照十六岁时所写,词中将少女的心思写得微妙至极。

昨天夜里,急风中夹着稀疏的雨点,早晨从沉睡中醒来,昨夜宴会上喝的酒,还未完全消散。刚刚醒来的少女李清照,开口便问卷帘的奴婢,经过一夜的急风疏雨,院里的海棠花可还好?奴婢说海棠跟昨天一个样。少女李清照立即说不对,知否?知否?海棠花的绿叶应该长得更肥了,海棠花的花朵应经更小了。

全词明白如话,写的也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场景,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篇呢?

只因在这个小场景中,有着极深长的情韵,那盆“绿肥红瘦”的海棠花,潜藏着一个16岁少女内心的秘密。

风雨与鲜花,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物象,常常象征着外在环境对美好事物的摧残。如李煜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但在李清照这里,没有李煜那样的深悲巨痛。风虽急,雨却稀疏,花也没有全被摧残,只是瘦了点,而且绿叶也变得更肥了。

这株海棠花,并不是直接被风雨摧残了,而是在一夜的急风疏雨中成长变化。

正如16岁的李清照,经历了一场宴会,饮酒作乐,宴后深睡,醒来突感寂寥。她不像成年人,有着深深的忧思愁恨,但也能感受到了,宴会有聚有散,人生有喜有忧。

她的敏感内心在慢慢成长,有的东西渐渐消失了,有的东西渐渐长出来。

16岁的李清照,心思如此细腻,才思如此敏捷。她用一首短短的小令,便将青春期少女的心思写的微妙至极,此中情韵悠长,品之不尽。

这样的词,是在别的词人那里读不到的。

二、《点绛唇》

蹴[cù]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chǎn]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是写少女爱情萌动时的微妙心理。

少里打完秋千,起来慵懒地揉搓有些酸的纤手,少女香汗渗透轻薄的罗衣。突然,有客人进入园子,少女忙不迭地跑回房中,回避客人。跑得太急,鞋子和金钗都跑掉了。

少女的回避,并不是所谓的男女之大防,而是看到了心上人之时的害羞。你看她,跑到门边,又忍不住回头看看心上人,但又怕心事被人看穿,于是故意装作闻门边的青梅。

爱情中的少女,是最可爱的,这种想看又害羞,害羞又想看,极致地体现出少女在爱情中酥痒的感受。

詹安泰在《读词偶记》中评:女儿情态,曲曲绘出,非易安不能为此。求之宋人,未见其匹,耆卿、美成尚隔一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