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民法总则,它有什么作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2

什么是民法总则,它有什么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定,在民法典中起统帅、纲领作用,保障竞争、公平、统一的市场经济秩序,及和睦、健康、亲情的家庭生活秩序。其规定的内容包括基本民事主体和关系的定义,民法体系内通用的原则,与法律系谱中相近的重要上位法和下位法的关系等

民法总则213条是什么

您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一共只有206条。没有第213条。第二百零六条 本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谢谢阅读!

民法总则 作者

    《民法总则》作者: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总则编,规定了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定,在民法典中起统领性作用。共分基本规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诉讼时效、期间计算和附则11章、206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2017年3月15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国家主席 *** 签署第66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新华社3月18日受权全文播发这部法律。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制定过程:

    中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4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第一次和第二次,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际成果。1979年第三次启动,由于刚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制定一部完备的民法典条件还不具备,因此,按照“成熟一个通过一个”的工作思路,确定先制定民事单行法。现行的继承法、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制定的。2001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并于2002年进行了一次审议,经讨论,仍确定继续采取分别制定单行法的办法。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以来,又先后制定了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等。

    2016年6月、10月、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3次审议了民法总则草案,并且先后3次于会后将草案审议稿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两次将草案印送全国人大代表征求意见,还将草案印发中央有关部门、地方人大、法学教学科研机构征求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6年10月和11月在北京、四川、宁夏和上海召开4次座谈会,直接听取中央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和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基层立法联系点代表、法律实务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等各方面的意见,并到基层进行实地调研。

民法总则159条什么意思

您好,
第一百五十九条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解读
这是沿用《合同法》的规定。条件本身是一种未来的不确定事件,这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结果。如果他人故意促成或阻止条件的成就,那么就按照反方向拟制,以便排除他人恶意干涉,使当事人得自由实现其意志。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即对附条件的权利人的保护——期待权。虽然条件尚未成就,但条件毕竟具有成就的可能,因此需要对因条件成就将获得权利者予以保护。[1]这里具体涉及两类情况:
1.在与行为相对方关系中的保护
(1)附延缓条件下的权利保护
如果行为相对方在条件成就与否未定期间因过错破坏或侵害取决于条件的权利。但需要注意的是,损害只有在条件成就时才会出现。
(2)附解除条件下的权利保护
就附解除条件的法律行为而言,虽然法律行为已经生效,但鉴于条件成就可能,法律行为效力随时丧失,原有的法律状态必须恢复。因此,如果他人由于自己的过错破坏了“原有法律状态恢复可能性”使原权利人受损,那么其负有损害赔偿义务,同样须以该解除条件成就为前提。
2.在与第三人关系中的保护
如果处分人在进行了附延缓条件但有利于相对人的处分后,在条件成就前又进行一次有利于第三人的处分,那么附条件的权利人在条件成就时同样可以取得该权利。立法者通过如下手段达到这一目的:对条件成就前一直是权利人的处分权施加有利于附条件权利人的限制。也即处分人在条件成就未定期间所实施的新处分在条件效力限度内不发生效力。但如果第三人对第一次附条件处分并不知情,鉴于对交易安全以及善意的保护,不能再适用上述规定,即应当类推适用善意取得规定。
如果所附条件是解除条件,其法律效果与附延缓条件并无不同。一旦解除条件成就,则第一次处分失效,第三人原则上不能取得权利,除非其对附解除条件之事实并不知情,可类推适用善意取得。
[1] 这里主要是指期待权。但个人认为,当一方恶意组织条件成就时,视为条件成就,也是对附条件权利人保护的一种方式。

民法总则什么时候敲定?

我国没有统一的民法典,没有民法分则,总则之分,只有民法通则和各个民法部门,当然你所指的应该是理论上的民法总论与民法分论(各个民法部门,如侵权,物权,婚姻继承,合同)

通过的《民法总则》,与《民法通则》相比有什么变化

《民法总则》与《民法通则》有何不同 “尽管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具有支架性的民事法律已经制定出来了,但由于长期缺乏具有统率性的民法总则,我国民法体系化程度不高。”《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说。 通则和总则是两回事,前者不仅涵盖了民法总则的部分,还规定了物权、合同、侵权责任等大量原本属于民法分则的内容。 一9吧陆年制定的《民法通则》距今已有三0年,限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立法技术,其中许多制度已经过时,比如“联营”;而许多勃兴于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内容又没能规定在《民法通则》中,如环境权、公司股东权等。 (据人民中国、央广中国

民法总则什么时候起施行?, 民法总则 何时适用

您好!
民法总则国家主席 *** 签署第66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二百零六条 本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如能进一步提出更加详细的信息,则可提供更为准确的法律意见。

民法指的就是民法总则?

民法是一系列法律,民法总则只是其中之一,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侵权责任法、婚姻法、继承法等等都属于民法。

荣誉权在民法总则中是指什么

荣誉权,是指公民、法人所享有的,因自己的突出贡献或特殊劳动成果而获得的光荣称号或其他荣誉的权利。其特征有二:其一,荣誉权的客体是荣誉的本身及荣誉本身所包含的利益。其二,荣誉权既是一种既得权,也是一种期待权。